---青島煙臺旅游散文游記之一
憶崢嶸歲月,游壯美河山,更顯今日的彌爾珍貴,時光的不舍,歲月的難離,長島的月色把我的心照亮,長島的太陽把我的胸膛溫暖,也把我的夢點亮---題記
煙臺的長島,擁有三十二個島嶼,只有十多個島嶼有人居住,無島不奇,無島不秀。但是,它長期作為軍事要島,很久以來在中國的地圖上都是找不到它的,只有在三十年前兩岸關系緩和了,人們才知道了長島,近幾年作為旅游島對外開放,才鮮為人知,成為人們熱衷的旅游之地,被曾經去過驢友稱為中國北方的馬爾代夫。

坐海渡船是唯一的上島途徑,長島的旅游的目前也僅限于南島和北島,多年前兩島已經實現了人工連通,在島的山上,隨處可見當年的防空洞,炮位,只不過做了些美化的裝飾,在九丈崖,還要穿過幾公里長的屯兵洞,可見當年守島的工事的宏偉氣勢,島上的公路四通八達,水泥公路通往每個險要的角落,海岸線多為褐紅色的陡峭山崖,形成軍事上的易守難攻,風景上更是出奇的險峻。
我接觸的第一個島上居民,是兩天來一直接送我們去景點而樸實的出租車司機,四十多歲,他給我講了第一個島上的故事是他小的時候,看見每天媽媽做飯時,在燉海參做鮑魚的時候,他就開始又哭又鬧,問媽媽怎么又是吃魚呢。在三十多年前,長島還是很閉塞的,上大陸的船很少,船況也很差,加上島上是軍事要地,外人根本不能上島,所以魚類資源很豐富,那時,一旦退潮后到海邊海參鮑魚到處都是,而島上又不產糧食蔬菜,但凡是遇上五六級的大風就會停船,有局勢的變化就會封島,有時候十天半個月都沒有上島的船,漁民們就只好整天吃自己打的魚,即或是有機會到大陸上去,都要拿一些海參鮑魚去換大米白面,而海參鮑魚又不好保鮮,能夠帶的量又很有限,所以,大米白面成為島上當時很稀缺的東西。

今天,吃鮑魚海參吃得哭的故事,完全像是天方夜譚一樣,在我們的城市,吃鮑魚海參仿佛已成為一種身份的象征,成為一種地位的顯赫,而在這背后說明了今天魚類資源的減少匱乏,也感到曾經的純真美好已經離我們遠去。這些昨天的故事,很鮮明地告訴我,曾經的封閉是對人類是一種災難,開放交流才應該是社會發展的主流。
講第二個故事的人,是林海景區的開電瓶車的司機,有五十多歲,他說在兩岸對峙了幾十年里,長島的居民中的“地富反壞”都被押送到大陸上去了,島上就只有部隊和一部分漁民了,他小的時候,物資很匱乏(六七十年代)他經常上山去撿從海上飄來的氣球放下來的水果糖,面包等等,上面掛有鮮艷的小標語紙片,他們的老師告訴他們說:“誰撿到了都要上交,糖果面包里有的有毒,有的有炸彈吃著會爆炸的,他們低年級的同學就老老實實撿來后交給了學校老師,而高年級的同學悄悄拿回去吃掉了”,我想到那時我們和金門每天都要互相進行炮戰和廣播喊話宣傳,后來,聽臺灣的鄧麗君的歌曲還得像搞地下工作一樣悄悄地聽,那是讓人在誠惶誠恐中度日的年代。

那時臺海形勢緊張,意識形態的對立造成人間的對立,互相仇視成為兩岸的主流,緊張的情緒彌漫著我們的世界,人們的心靈扭曲著,孩子的心理也扭曲著,那段烽火歲月是我們經歷過的一段不平常歲月,當然,也預示著一種必然的會將悄悄地出現??唇裉?,山上的炮臺已換裝成為游人的休息的地方,當年的烽火臺已修成了巨型飛翔的雕塑鷹,黃海與渤海的分界限在明媚的陽光下格外鮮明。眺望大海,
我想到那些曾經的海島的隔離,意識的對峙,造成的人世間幾十年的親情隔離,當那些過去的故事喚醒
著曾經的過去時,喚醒著曾經的悲歡離合時,才讓我們生命的歷程和紋理更加清析,才讓我們的曾經歲月更加珍惜可愛,才讓我們油然升起一種人生的欣慰。

來到了月牙灣,一個漂亮的如月牙般的海灣,海灘都是一些可愛的小海石,有一個小的海洋館,里面有許多呆萌的海豹,當你拿著食物準備喂它們時,它們會爭相用鰭拍自己的胸口,仿佛在說“我要吃 我要吃”充滿著可愛,浸透出淳樸,仔細想一下又覺得有絲憐憫,原本這些海豹可以自由自在海里遨游的,如今,卻在水泥池子中的扮演憨態可掬,難道人間的隔離在動物界也有?

在長島不遠處有著名的望夫礁,望夫礁石千年矗立,仿佛講述著人間千年等待望歸的動人傳說,在那兒能眺望不遠處的大黑山島,那就是經典的電視劇《父母愛情》故事產生的地方,軍人為國守島,軍嫂堅貞守望的人間悲歡動人的故事,在昨天的島嶼上上演著,在今天的望夫礁旁又繼續演繹著。
長島旅游最精彩的一幕,就是在九丈崖看日落,九丈崖有紅紅的嶙峋的崖石,走在海上棧道上看,有的像海豹剛躍出海面,有的像巨大的書卷在海岸矗立,紅紅的石頭,近看像雞血石一樣,又像常見的玉石一樣油浸浸的漂亮,海岸邊高聳的紅崖在斜陽下如火在燃燒,美得讓人震撼不已,怪不得景區門口有告示,這里的石頭是國家礦物資源,不得帶走,就像許多景區的海底的珊瑚一樣,是不允許帶走的。

看日落的大幕的背景是在險峻懸崖邊,面對著大海,旁邊一座燈塔,很遠處又有起伏的島嶼,經典海景的主要元素在這兒都有了,當我走到觀景臺時,有許多的人早已在山坡處占領著有利的機位,等待著日落時分來臨。

太陽漸漸西沉,天上的云層也被海風拉扯成壯觀的放射線條云,呼應著紅色霞光的來臨,當落日快要與海平面齊平時,海面滿都是晚霞映紅的海水時,不知從何處出來一對歸航的漁船,國旗在駕駛艙上獵獵飄揚,漁船的發動機突突的作響,排成一字形從海面上掠過,卷起一陣陣人字形的排浪,船身后是矯健上下翻飛的海鷗,追逐船槳槳暈的魚兒,頓時給寧靜海面增添了許多靈氣,給紅燦燦的晚霞增添著幾分動感,歸心似箭的漁船,滿載著忙碌的幸福愉快,滿載著一天的收獲喜悅,掀起了九丈崖晚霞中最精彩動人的一幕。

此刻,身旁的燈塔的燈光也感應般的亮開了,一眨一眨地閃動著,與更遠處的小島上的燈塔遙相呼應著,把夕陽大海與人類的生生不息聯系在一起,一幅生動的自然與生命的靈動的畫面,一曲悠揚動人的大海與人間的漁舟晚場開始奏響,撩人的暮色海歸,動扉的人與海情懷,給人遐想翩翩,癡迷陶醉,流連忘返。。。。。。

當我戀戀不舍地回到了酒店,早已是華燈初上時分了,在如家酒店三層樓的房間,我推開面對大海的窗戶,聞著大海飄來帶海腥味兒的風,白天望得見的軍港,此時已經亮起星星點點的燈火,軍艦的龐大身影在大海中輕輕地起伏搖弋,我情不自禁地想起 1980年蘇小明的那首《軍港之夜》風靡華夏的時刻,那些年,能夠籍慰人們靈魂的作品不多,往往一首好歌就能引起萬人同唱,千巷同音,反復不疲。當時的每周一歌,每月一曲,甚至年終金曲都是《軍港之夜》它引領著當時歌壇的時髦,記得蘇小明曾經一次在大連唱《軍港之夜》連續唱了十www.yjldp.com多遍還下不了臺,最后唱得嗓子充血了。

《軍港之夜》以搖籃曲的曲調,能夠勾起著人們的無限遐想,今天看來,《軍港之夜》除了歌曲本身的藝術和海的魅力之外,還有深藏著一個強海軍夢在里面,當時我們的海軍還是很弱小的,軍艦就是一些魚雷艇之類的,祖國的海島屢遭到侵占。在1974年,我們海軍收復西沙,以簡陋的軍艦,甚至是以血肉之軀打贏了以美國武裝的南越海軍,那時候起就有了一個強烈呼喚海軍的強軍夢,而今天,經歷四十年的秣馬厲兵,奮發強軍,中國海軍軍艦已經走向了深藍,航母已遠航了大洋,一支強大的海軍業已形成,也許,當年的《軍港之夜》就是海軍強軍的樂曲的前奏曲。

中秋節將至,我看著月亮從東邊海岸線升起,月光照在軍艦上,今夜,年輕的水兵頭還在枕波濤,在睡夢中露出甜美的微笑嗎?當年,年輕的水兵的夢,今天是否已經實現?我難抑內心的激動,如同月光在海面上起起伏伏,今夜難眠,今宵無眠。
當年,那個每天看見媽媽煮大蝦,燉鮑魚,就哭就說老說不吃的小孩,不再為用海參鮑魚去換大米白面而發愁了,天天開著出租車幸福地在長島的大街小巷上,當年,那個上山拾糖果和小面包的小男孩,不再為幾顆糖果而周折上山,今天在長島風景區光榮地工作著,每天為游客興致勃勃地講述他曾經的故事,為長島旅游貢獻出自己的光和熱。剛剛過去的傍晚,夕陽下的大海上暮歸的漁船,紅崖邊燈塔守候著百年的日落,望夫礁等待著千年的歸帆,這幅千百年不變的風景,撫動心境,這首千載年不改的旋律,扣動心弦。

長島又重回到它平常的生活,回到它原生態的生活,現在人們可以慢慢吃米飯白面,現在可以細細地品嘗的鮑魚、龍蝦,島上的商店商品琳瑯滿目,目不暇接,景區的電瓶車還隨意地放著鄧麗君的歌曲,作為一個親歷過那段歷史而又親眼見過巨大變化的人,可謂感慨悠長,思緒悠長,情懷涌動溢于難表。
雖然,長島上的水,都是海水淡化的,喝起來有點淡淡的咸味,但這卻是我人生的第一次,永遠的難忘的味道。雖然,今天海運業進步發達,每天有幾十班來往大陸與長島的渡船,聽說八級臺風時海渡船都可以平穩運行了,雖然,今天網絡科學發展一日千里,萬里之外的時空隔閡,瞬時都可以將視頻影像和聲音傳達。但是,曾經的海島的隔離,人間的風浪,意識的隔閡,留下的一段段催人淚下的往事,成就的一段段動人的故事,仍讓隔海的思念成為人們心中揮之不去的痛。

當年余光中的那首《鄉愁》曾經讓多少淚流滿面,讓多少人至死難瞑,當愛與恨已成為往事,看歲月崢嶸,河山壯美,更顯今日的彌爾珍貴,時光的不舍,歲月的難離,長島的太陽把我的胸膛溫暖,長島的月色把我的心兒照亮,也把我的夢點亮。
長島,戀你有個長長的理由。






中國北方度假勝地:山東長島
點擊鏈接 >>> https://www.yjldp.com 長島漁家樂點評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