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島不知歲月,人間便有天堂
你想象中的天堂是什么樣子?
寶馬香車還是錦衣華裘?雕梁畫棟還是玉顏仙音?
可能每個人的答案都不太一樣。
然而,有一點應該是共通的,那就是天堂一定可以讓人忘記俗世紛擾,告別凡塵憂慮。
也就是說,天堂的樣子或許有很多,但本質只有一個——它是能夠讓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地方。
時間是可怕的,因為在時間面前沒有永恒。但是,只有忘記時間,忘記被生活之鞭驅趕的緊迫感與疲憊感,忘記韶華逝去的苦楚與親朋離散的哀傷,才能體驗天堂中的快樂。
所謂“悠游歲月”,如此而已。
當然,對我輩奔波生計的俗人來說,這樣的境界注定不可能企及。我們最多只能找一個避世之地,暫時躲起來,享受片刻不知歲月的安寧。
那也算是“人間天堂”了。
那么接下來的問題就是,上哪找這么個人間天堂。
疫情期間,國外是甭想了;省外也麻煩,何況帶著娃,路上也不方便。于是我們把目光投向了長島,那個當年讓秦皇駐足凝望的海上仙山。
后來的事實證明,我們這個選擇非常明智——最起碼,在人山人海的國慶黃金周,我們還能在島上安安靜靜地享受真正的山和海。
長島當然也不能凝固時間,但它足以與時間和解。它的山與海把歲月珍而重之地包裹起來,過去一千年是這個樣子,未來一千年還是這個樣子。
于是,它就是我們要尋找的,人間天堂。
以我的拍照水平,實在沒辦法很好地展現長島那種閑適又凄清、淡雅又落寞的絕美。請你相信,若身臨其境地看這云影天光、海濤山色,要比我照片上的美麗百倍。
PS:這景色美得太純凈了,我實在不忍在圖上打logo。還請盜圖者自重。(話說應該沒人瞧得上這些圖吧,畢竟我拍得確實不怎么好)

九丈崖
九丈崖的海,澄澈蔚藍,與天偕色。

九丈崖

九丈崖

九丈崖
在九丈崖看落日,總算明白李商隱為什么說“夕陽無限好”和“人間重晚晴”。

九丈崖
斜陽里,小舟緩緩歸港,那舟上的人見慣這人間美景,未必有心留意,可我的腦海里卻浮起柳永的句子:念雙燕,難憑遠信,指暮天,空識歸航????????。

九丈崖
當此時刻,我再想不起別的句子,腦海里翻來覆去總是那句話:上下天光,一碧萬頃,……,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林海烽山
不知為何,我總覺得這個地方才是我想象中蓬萊的樣子:絕壁峭立海濱,碧波萬頃之外隱約露出渺遠的仙島,遠眺者于天風拂面之中,目睹這世界的空闊蒼茫,體悟造化的宏大與個體的渺小。
然而正是渺小的人類,說出了“海乃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的話。天地不仁,山海無言,惟思想永恒。
話說女兒超喜歡這座亭子,自歸來后,終日念念不忘。我們許諾她,來年再登此地,看潮起潮落、云卷云舒。

林海烽山
林海烽山,這平平無奇的名字容易讓人誤會,還以為它是個普普通通的景區。其實這里是個充滿仙俠風的地方。

林海烽山
那天風高浪急,讓人于濤聲中心生敬畏自然之心。

林海烽山

林海烽山
如果我說這里是高原上的某座鹽湖,你會相信嗎?
其實當日所見勝景,遠過于照片所能呈現。當時在日光下,這些花蕊狀的燈閃耀著晶瑩的光芒,在風中輕輕搖曳,如瓊花滿地。

仙境源

仙境源
波濤無休無止地拍打崖岸,荒蕪的海塘讓人不禁感慨,所謂盛衰興廢,還不就是過眼云煙,惟濤聲依舊。

仙境源
其實我是在很高、很遠的地方拍的這張圖??墒晴R頭拉近之后,仿佛也感受到了真·洪荒之力——那些柱子也有一米多高了。
仙境源再來段視頻感受一下。我這可算是見到“白浪滔天”了。

仙境源
我覺得我好像不小心拍到了一張壁紙。

長島
天高云淡,波瀾不驚,海與天究竟誰映照了誰?
看著這平淡而又清透的景色,誰又能想到,這是宇宙中無數巧合締造的奇跡?如果沒有天外彗星的撞擊,不會有那么多液態水附著在這個星球表面,而如果地球的質量和密度不是剛剛好,讓地核的液態鐵不停旋轉,地球就不會形成磁場,沒有磁場,地球大氣層也就不能抵御太陽風的沖擊,今天我們看到的一切都將不復存在。
再說,若不是板塊運動和風化侵蝕,也不會有今天的長島。若不是十幾億年前某個單細胞生物吞噬了另一個單細胞生物,而那個被吞噬的生物不想死,變成線粒體存活了下來,我們人類又不知身在何方了。這樣想想,我們實在是太過幸運的滄海一粟,眼前這些雞零狗碎的破事,又算得了什么呢。
當然,既然是這樣,那就不羅嗦了吧。下面還是老規矩,正文開始前,先來一段硬廣。
硬廣到此結束,謝謝收看。
隨便聊聊跟長島旅游有關的事。不敢說“指南”,只是稍稍指出一點難處,算是給大家提個醒。
01.進島 長島既然是個島,坐火車當然是上不去的,最常見的登島辦法是先到煙臺市代管的縣級市蓬萊,然后從蓬長客運碼頭坐船上島。
到蓬萊很簡單,坐高鐵可以(有蓬萊市高鐵站,雖然經停車次不多,但至少有),坐飛機也行(有煙臺蓬萊國際機場),自駕當然更沒問題。我們選的是自駕。
但是,到蓬長客運碼頭稍微有點麻煩。
首先,這碼頭位于蓬萊閣景區西側,緊挨著蓬萊閣和海洋極地世界,這意味著它周圍的交通非常擁堵,特別是像我們這種趕黃金周去的,從酒店到碼頭兩公里的路,司機緊趕慢趕還走了半個小時,你可以想象一下高德地圖上那紅得發紫的顏色。
其次,這碼頭周圍幾乎沒有地方停車,如果是自駕過去,只能把車停到蓬萊閣或者田橫山的停車場。這些停車場都是露天的,收費還不便宜(找熟人通融的除外)。
不過蓬萊有個好處是,你隨便找個路邊的人行道或者開放式小區,看見不礙事的地方,把車一停,也沒人管。只要你做好車有可能被劃被砸的心理建設,隨便停就行,據說被劃被砸的概率不大。
當然,為了保險起見,最好還是把車停到周圍的酒店里,再打車過去。像我們這種先在蓬萊住一晚再進島的,跟酒店說說,車停個兩三天沒啥問題。如果不在蓬萊住,我瞅著也可以找個酒店的地下停車場停一下,好多酒店看上去管理很松的樣子。
不過這樣做的壞處是從停車點到碼頭又不方便,前面剛說了,碼頭周邊非常堵,所以你打車時,不會有司機給你打表計費,基本都是一口價(3公里以內15—20塊錢,再遠了不好說,看司機心情)。

這碼頭長這樣。從里到外都非常符合一個縣城老長途汽車站的樣子。

里面長這樣??吹竭@張圖,你會更覺得我所言非虛。
到碼頭之后,買船票倒挺簡單,在窗口排隊買就行,懶得排隊就掃二維碼關注他們微信公眾號,在公眾號里買,買好了也不用取票,拿手機給他們看一眼即可(當然也可以拿身份證去自助取票機取,看你心情)。進島的船有很多班次,差不多十來分鐘就是一班,根據自己的時間選就行。這里要注意的是船的類型(當然也要注意并不是所有船都去長島,有的船是去別的小島的)。

大多數船是這種“滾裝船”,個頭比較大,主體分三層,最下面一層用來運汽車,中間一層是客艙,上面一層是露臺。這船的成人票價是45塊,船上條件不敢恭維,不過也不會比10年前的綠皮車更差。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為了建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長島已經不允許非島上常住居民的汽車上島了。所以大家也不用再為了每天那1000輛上島名額早起排隊,只有他們本地人才能把車弄上去。這個規定讓這些“滾裝船”顯得有些空蕩蕩的。
另外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滾裝船”的頂層露臺對游客開放,每人再交20塊,可以帶娃上露臺坐著喂海鷗。但并不是所有“滾裝船”都這樣,這得碰。

長島
這是“滾裝船”離港后在海上航行時的樣子。它倒是也分前后,但前后都有這種可打開的板,也就是前后都能上人、進車。

長島
另外一種比較少的船是這種“豪華船”,成人票是70塊,條件比“滾裝船”略好,但沒有本質區別,唯一的較大區別是不用再花20塊就能喂海鷗(可是“滾裝船”加上喂海鷗的錢也才65)。
進島的基本情況大概就是這樣。最后一點需要注意的是,雖然長島離蓬萊真的很近,但長島碼頭不在島南而在島西,它與蓬長客運碼頭之間的水程,船怎么也要開50分鐘左右。所以船并不是隨便出海的,碰到風力6級以上或瞬時風力7級以上的天氣,所有客船都要停航,島上的人出不來,島外的人也進不去。
而且不要以為這種事發生的概率很小,我們才上島三天,就碰到了一回。雖然沒影響我們的行程,但也給出島帶來了麻煩。這個放到出島的部分再說吧。
關于在島上的居住,我認為需要明確三點:
第一,這里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雖然海島辟處一隅,但不用把條件想象得太艱苦。
第二,這里是山東,GDP排全國第三的山東,所以更不用把條件想得太差。
第三,長島畢竟是個島,再怎么發達,終究不如陸地上方便,何況長島還比較原生態,并不怎么發達。所以也別對居住條件要求太高,五星級島上是(暫時)沒有的。
四星級好像也沒有。話說建個四星級應該不過分吧,咋不能整一個呢。
當然,據我觀察,長島的承載能力確實比較有限,我們問過我們住的那家旅館的老板,也問過出租車司機,島上常住人口大概也就五萬來人,還不如本省一些比較大的鄉鎮。所以島上的各種設施基本也就滿足人類的基本生存需求就完了。
我們聽說,整個長島上,可能也就島南部的明珠廣場(這廣場號稱長島最繁華的地方)周圍有三四家假日酒店,再就是碼頭附近有幾家酒店,其余的都是私家開的漁家樂,類似客棧一類。由于長島旅游旺季就是每年6月到10月,所以這個時間段之外,漁家樂幾乎都不開門營業,很多酒店也是這樣。

長島
這張圖是在網上找的,不是很清楚,但可以看出長島的大致輪廓。
長島其實是一組群島,最主要的是兩個大島:南長山島和北長山島,游客一般都住在這兩個島上,其中70%的游客住南長山島。大黑山島是群島中的第三大島,它上面人煙稀少,據說也有點漁家樂,但不多。
我們這回住的是長島上著名的“王溝村漁家風情園”,這地方最大的好處是離仙境源景區很近,但價格不便宜,跟明珠廣場附近的酒店完全是一個價位。

這張是不是更有欺騙性。在這種網紅蘆葦的映襯下,這里很有點日系小清新的調調。但這只是特定角度下的錯覺。

這張可能是最具欺騙性的。

這片蘆葦海倒是真不小。它后面的山就是仙境源景區。
這些漁家樂的收費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按房間算,每間房每晚200—300塊,包餐費另算,一般是每人每天150塊左右;另一種是按人頭算,每人每天吃住一共300左右。他們這里的包餐主要是海鮮,由于承載力有限,需要提前訂好,每家漁家樂基本上也就能承擔4—5桌的樣子,訂晚了他會告訴你他忙不過來,你自己找地方吃吧。
但是,在王溝村這個地方,除了風情園最北邊有一兩家小飯店,你還真找不到什么吃的。那一兩家小飯店,你去晚了,也會被告知沒啥吃的了。

這里的海鮮,味道其實不錯,特別是對我這種吃慣了地道膠東口味的人,蠻喜歡。不過這些菜往往沒什么賣相,比如我發的這張圖——從盤子到盤子里的魚的表情,都散發著一種濃濃的土味高級感。
另外,這包餐還要看天氣。像我們住的這幾天,剛好趕上大風,漁船出不了海,所以沒有新鮮的螃蟹和皮皮蝦??墒敲咳嗣刻?50的錢是不能少付的,略感吃虧。



這里就是傳說中的王溝村。它果然在一個溝里,這個溝位于漁家風情園的北邊。
這是個極為安詳的小漁村,東朝大海,西靠群山,風水似乎挺不錯。
在陽光下,海風中,這里的生活看上去十分美好。但習慣了城市喧囂的人,真住久了未必習慣。
關于住島先說這些,下面說說出行。
長島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景區又比較分散,路上還得翻山越嶺,靠走路和騎車肯定搞不定。而自從不能開車上島,長島上的主要出行方式就變成了打車和坐公交車兩種。
按說打車肯定比坐公交車方便,不過島上一共只有206輛出租車(這是確切數字,如果再多一輛,我們碰上的那倆司機不是人),并不是你想打就能打到的。特別是島上并沒不支持任何打車軟件,只能通過電話聯系司機,司機愿不愿載你完全看他心情。
再就是島上打車沒有打表計費這一說,你就是打車從路東過到路西,最低也要15塊起步。
所以,想打車的親,最好的辦法是提前找個司機包車,跟司機談好時間地點和價格,也就是把出租車當專車來使。不過出租車畢竟不是專車,如果你臨時要改變行程,對方可不一定有空(他畢竟不只接你這一單)。
另一種常用交通工具是公交車,據我觀察,這島上十來條公交線路的車都長一個樣,你只能通過數字去判斷。公交車的好處是它總會來,不好處是這個“總”不知道要“總”到什么時候??傮w上說,在長島坐公交車基本隨緣。
但是,像九丈崖這種比較偏遠的景區,天一擦黑,出租車基本就不去了(除非你事先約好),只能坐公交。公交車末班車一般是晚上6點,旺季會增開幾輛,但也不會晚于晚上7點。公交車不管幾站地,收費統一是每人每趟5塊,微信掃碼可支付,如果你幾個人一起上車,可以由一個人統一支付——但這時候,司機會像超市收銀員一樣去調整收款機,打個比方,你們4個人一起付錢,他就要先把收款機調整成收款20塊,再讓你把二維碼伸過去掃。這時候,如果另一個人不小心把自己的二維碼碰到了掃描設備,系統就會扣掉他20塊,哪怕他只有一個人,多出來的15塊也斷然不會退給他。
那么,可以想象,當等車的人非常多的時候,這個上車的效率是很低的:首先,司機要不停地調整他的收款機,調整好一個掃一個,掃完一個上一撥,而由于人群很擁擠,這撥人不一定能同時上車,這時司機就會阻止其他人上車,等付款者的那一撥人全上完再讓下一撥上。可是這些人哪能那么容易擠到門口?所以這上車的過程就特別慢。要是萬一再碰上不小心多付錢的,跟司機爭論幾句,你就瞪眼瞅著吧,半小時這車也不一定開得出去。他這公交車還有個要求,那就是車上不能站人,座滿了就不讓上了,那可想而知的就是如果你剛好碰上高峰期,等半小時以上是非常正常的。
海島嘛,就這樣,你可以把這看成一種質樸。
再要多說一句的是,明珠廣場雖然號稱全島最繁華,但途經它的公交車好像不多。然而它北邊的海鮮燒烤大排檔一條街不錯,建議打車過去嘗嘗。
在理論上,出島和進島沒啥區別,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趕上大風天,有一兩天不開船,那么出島時建議早早去排隊。
你要想到,進島進不去,游客可以改行程,大不了換地方玩就得了;可是出島不行,你總不能一直住在島上。所以,只要有一天停船,第二天在長島碼頭排隊的人數,就很可能是平常的2倍。
而且,島上的信息化建設水平畢竟不如陸地,人一扎堆,手機信號就不好,于是線上訂票就會各種404,逼得你只能線下買。
人越多,越要排隊,你想想那是啥感覺。
當然,只要你足夠佛,最終總能出得來,所以這事也看心態吧。關于島上生活的介紹就這么多,接下來是行程簡介。
這次行程很簡單,上了島就在兩個大島上轉悠,出海的項目一律沒參與。
10.03 登島——入住——九丈崖;
10.04 烽山林?!删吃矗?br />
10.05 離島。
我不得不感慨真的好簡單。
我們是10月2號從濟南自駕出發的,跟1號的爆堵相比,2號這點堵車簡直不算什么,我們下午3點多就到蓬萊了。由于之前一直在出差,這次出行計劃完全是愛人單獨制定的,我沒做任何攻略,讓干啥就干啥,所以停下車之后只是跟著去海邊轉了轉,感覺非常一般。
那天天色很差,海風又大,我也沒什么拍照的興致,隨便拍了幾張,實在忒難看,就不放上來了。
3號一早,我們就打點行李往蓬長客運碼頭跑,從酒店到碼頭兩公里的路,多虧司機大哥“橫沖直撞”抄近路,花了半小時就到了。
然后就是買票、等船、上船,事先早就聯系好了島上的漁家樂開車來接,可不知道為什么,船開得比平時慢很多,連累漁家樂大哥多等了半個多小時。



這是離開客運碼頭時拍的。3號的天色比2號好了上萬倍,站在甲板上吹吹海風,感覺倒挺不錯。

長島
長島看上去離蓬萊不遠,不過船真開起來還是挺慢的,我猜主要是因為要繞個彎。
話說當年秦始皇就沒想著直接派人上去看看嗎,這地方距離蓬萊真的很近。

長島
這個地方就是傳說中的明珠廣場附近,那棟最高的階梯狀的樓好像是一座比較好的假日酒店,但也只是在島上相對比較好而已。

長島
這是快到長島客運碼頭的地方。山上大大的“長島”二字讓我想起了好萊塢和圣淘沙。
這好像也是景點標配了吧。

長島
這里就是長島碼頭了。我說不上它跟蓬長客運碼頭哪個更像老式長途汽車站,不過這也恰恰說明這座島的淳樸敦厚。
下了船,漁家樂的大哥已經等候多時了,我們跟著他到住處,然后就是入住、吃飯,拍的圖都放在上一部分了,這里不再贅述。
稍微說一下感受:由于這次出行,我屬于極為被動的一方,而且心里總想著,反正帶著娃,上哪都玩不好,無所謂,所以對長島也沒什么期待。等上了島,看到的一切都一般般,就更沒什么期待了。不過大概也只有這樣,后面的行程才更讓我驚喜。
到了住處,安頓好,吃過午飯,已經下午1點多,我問愛人咱下午去哪,她說都行啊,不然就先九丈崖吧。
我一聽這名字,好像也挺普通的,心里就沒當回事。而且直到那時,我依然以為北長山島和南長山島之間沒有橋,得坐船過去,上了公交車才知道,車能一路開過去。
但是我們住處門口的13路因為修路,不能直達九丈崖了,先往南繞了一個大圈,一直繞到碼頭,再換乘11路(好在免費),等到了九丈崖,已經是下午3點半了。

九丈崖

九丈崖

九丈崖
九丈崖景區的入口很小,售票處也很不起眼,但好處是也可以微信掃碼在線支付,而且疫情期間促銷,一張成人票才40多,還算實惠。
進了入口,下幾級臺階,很快就到海邊了。于是我們就看到了這片海。
澄澈,清透,蔚藍。

九丈崖
由于事先一點攻略都沒做,我以為九丈崖景區到遠處崖壁那里就是盡頭了。這樣看好像也挺普通的。

九丈崖

九丈崖
日暮黃昏時分,海其實會顯得有些冰冷,天色也有點晦暗。

九丈崖
不過第一個讓我感到驚喜的,是這里海灘上的圓石。它們是很寶貴的自然資源,禁止游客攜帶的那種。

九丈崖

九丈崖
這樣的石頭,踩上去當然不舒服,但它們晶瑩剔透,珠圓玉潤,如果仔細挑揀,說不定真能淘到寶貝。
不過既然不讓采,那就別挑了吧。愛人說這里石頭這么多,拿幾顆應該沒事吧,我說石頭再多也架不住人多,要是允許采啊,不到一年,我保證這里的海灘全禿了。

九丈崖

九丈崖
這里就是九丈崖的崖壁了。這個地方遠看沒路,走近了卻發現有這么一條嵯峨小路。
走這個地方是需要運氣的。首先,這里只有退潮時可以走,漲潮時它會被淹沒,不允許走的;其次,風大浪急的時候,退潮也不讓走,只能繞道崖上過去,會錯過很多風景。
就在我們到這里的第二天,我一位研究生同學也帶著家人來這里,就沒能走這條路。因為那天浪太大了。

九丈崖
那么,不走這條路,會錯過什么風景呢?面向海的一側是這樣的。
這里的礁石很好,礁石的縫隙里是退潮后留下的清澈海水,有好多小螃蟹和小貝殼,是寶寶們的最愛。

九丈崖
面向崖壁的一側則是這樣的。漲潮時,海水會漫過這里,退潮后留下的小水洼,好像一個水族的神仙洞府。
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崖洞,卻也讓我們感嘆造化之奇。

九丈崖
繞過崖壁,就到達西側的海邊,這里是觀賞落日的好地方,我們也剛好趕上觀賞落日的好時節。
遠處的島是大黑山島,在這座島的西側,可以看到夕陽落在一望無垠的大海之上,可惜在日落時分,游客必須離開這座島,所以只能在船上看。那我覺得好像還不如這樣看日落更好。

九丈崖

九丈崖

九丈崖
長假期間么,最大的問題當然是人多,不過前景雖然略雜亂,卻不掩云霞的燦爛。

九丈崖

九丈崖
九丈崖的崖壁,向北探出了一大段,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向下的斜坡,一直通到海里。
坡上滿是刀削斧鑿的痕跡,那是海水千百年間不停拍打崖岸的結果。在暮色中看這個地方,仿佛離海很近又很遠,有種雄渾的蒼涼之感。

九丈崖
從這里北望,依然天淡云閑,空透澄澈,不見暮靄中的蒼茫。

九丈崖

九丈崖
向西看就不一樣了。海天盡頭,云蒸霞蔚,光華絢爛,可憐我這點語文水平,實在無法描述身臨其境時的所見所感。

九丈崖

九丈崖

九丈崖
遠處霞光萬道,而近處海潮拍打礁石,海風濤聲齊鳴,云影天光一色,竟讓我想起了小時候看過一篇不知名的小說:在某個海峽之角,主人公站在絕壁之巔,見夕陽隱去,聽浪濤拍崖,覺天地孤寂蒼茫,想身世沉浮寥落,當真有遺世獨立,凄迷萬狀之感。
那時我還沒見過海。可是那段不起眼的描述,卻深印我的腦海,直到這一刻,我覺得我好像見到了那樣的景象。

九丈崖

九丈崖
其實所謂霞光,不過是陽光因入射角度改變而折射了不同波長的光所致,可是面對這瑰麗奇景,我們人類卻不自禁地想,在海的盡頭會不會真的住著神仙。
這里可是名副其實的天涯海角了。在這天與海的盡頭,時光會不會變慢,這里的人們,會不會過著神仙一樣的生活?

九丈崖

九丈崖
把鏡頭拉近一些,天舞赤練,海耀金光,我總覺得在某些電影上見過這樣的景色。

九丈崖

九丈崖
那是溫暖中透著疲憊,眷念里帶著惆悵的景色。這是不是傳說中的“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的樣子。

九丈崖

九丈崖

九丈崖
夕陽再落下一點,剛好落在燈塔正后方,這樣看過去,仿佛這光芒是燈塔發出——海上燈塔,光芒萬丈,仿佛被神點亮,指引世人,普度眾生。
這景色讓我沒來由地想起從未見過的亞歷山德里亞大燈塔,據傳,那燈塔的光照亮了整個南地中海,那是從蒙昧走向文明的光。

九丈崖
這樣看,這光芒更像是海上燈塔所發出。剎那的絢爛光華,繪制了獨一無二的人間奇景。

九丈崖

九丈崖

九丈崖
我終于相信,大自然才是最出色的特效師。

九丈崖
我選了這張作為這篇游記的壓題圖。它大概不是我拍的圖中最出色的,但它那蒼莽沉郁、凄清寥廓的氣息,在我拍的圖里獨一無二。

九丈崖

九丈崖
晚霞漸落,我們繞過崖壁,沿另一側的階梯登上崖頂,這里也有一座燈塔。
秋風颯颯蘆葦寒,斜陽暮色里,這畫面更有幾分蕭瑟之意。

九丈崖
這里的人很多,仿佛都在等著看盡日落前最后一抹霞光。
我跟愛人說,咱趕緊撤吧,天全黑了,可不好走。

九丈崖

九丈崖

九丈崖
不過,在這高處俯瞰海島落日,我幾乎聽得見《漁舟唱晚》了。
我知道,我的語言,不可能描述這海上落日的奇景。但那抹云霞,永遠印在我的腦海。
我們離開九丈崖的時候,天果然全黑了,不出我所料的是,景區門口已經沒有出租車,在天亮之前也不會再有。我們所有人都拼了命地往僅有的3輛增開的公交車上擠,這些公交車本來晚6點就停止運行,為了應對游客高峰,特意增開3輛,然而沒擠上去的游客,至少足夠再坐滿另外3輛。我不敢想象他們將面對什么,當然,我相信他們總會回到住處的。
4號一早,愛人說咱先去林海吧。
頭天晚上我睡得不好(床太擠,房間隔音效果又差),早上起來還是無精打采,一聽“林海”這種比古天樂還平平無奇的名字,還以為是個東北那旮瘩風格的地方,更是無精打采。
于是我們無精打采地打車來到林海景區門口,這地兒是這樣嬸兒的。

林海烽山
這是景區門口游客中心一帶。我不曉得這是出于什么設計理念。

林海烽山
林海景區的門票是每人43塊,說貴不貴說便宜不便宜那種。我早上8點多到門口,排了半天隊,回頭一看,后面還有這么多人排隊。當時心想,怎么有這么多人跟我一樣蠢,大過節的非跑這兒來受罪。
不過這景區的好處是地方夠大,驗票進門后倒是不擠。我們聽說這景區的景點比較分散,路很長,愛人果斷選擇坐電瓶車,于是我們又付出了每人30塊大洋的價格,上了一輛電瓶車。
電瓶車一路飛奔,我覺得我們似乎錯過了若干小景點。后來發現它是先把我們帶到景區的最高處,再慢慢往下走,這樣似乎更省力。
于是我們首先來到了烽山的頂部,那里有一座鳥類標本館,我沒什么拍照的興致,只在館外拍了幾張風景。

林海烽山

林海烽山

林海烽山
在山上俯瞰島西南部,疾風之中,很有清冷之感。

林海烽山

林海烽山

林海烽山
往南看,可以看見蓬萊的海岸。島岸邊那片紅色的地方是個網紅打卡地,貌似也是一片蘆葦,我們這回沒時間過去一睹真容了。

林海烽山

林海烽山
從鳥類館出來,東側是個說高不高說矮不矮的山頭,有一段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登山階梯,登上去,就是烽山主峰的峰頂。
這頭鷹嘛,“栩栩如生”說不上,但有種蒼勁古拙的美感。

林海烽山

林海烽山

林海烽山

林海烽山
這峰頂是個觀景平臺,站在平臺上極目遠眺,仰觀高天云翳,俯瞰碧海驚瀾,疾風撲面,濤聲入耳,真有宇宙無窮、盈虛有數之感。

林海烽山
聽說這島上也有商品房,比如圖左側那樓盤就是,而且聽說價格不貴。我估計這是生態綜合試驗區批下來之前搞的,現在應該不會再批新的了。趁著不限購,土豪們可以考慮一下。

林海烽山

林海烽山

林海烽山
島西側是長島主城區,這里跟北方常見的海濱小城一樣:碧海藍天、白墻紅瓦,遠離塵囂、寧謐靜好。我忽然想起了威海。

林海烽山

林海烽山
從烽山主峰下來,電瓶車又是一路不停,直到這個山坡附近才停下。這里是黃渤海的分界線。

林海烽山

林海烽山

林海烽山
這個山頭不高,爬到上面,看到這個界碑。

林海烽山

林海烽山

林海烽山

林海烽山
站在界碑處向南看,島岸邊突出這么個尖尖的海灘,這里就是分界線了。據說在合適的光線下,能看到黃海與渤海海水之間明顯的分野,不過我們大概是沒碰上那種“合適的光線”。渤海作為內海,含沙量大,污染也重,海水交換更新很慢,前些年野生魚蝦幾乎絕跡,這些www.yjldp.com年好得多了,海水也沒那么臟了,這分界線怕是也沒之前明顯了。

林海烽山
往北看,這里應該也有一條分界線,從長島經過廟島一直連到大連的旅順。不過這邊更看不出海水的分野了,這顏色的區別不是分界,而是海的深淺、陽光透過云層的照射與海中藻類共同作用的結果。

林海烽山

林海烽山
從這地兒往東看,還有座氣象站。在這里工作想來很單調,可是日日望著大海翻騰,襟懷想必爽朗。

林海烽山

林海烽山

林海烽山
從我們下車的地方向來路折回大概一公里,有這座絕壁之巔的亭子。這就是我在預告里說的,讓我感覺最像我想象中的蓬萊的地方。

林海烽山

林海烽山

林海烽山
這個地方我拍了很多。在我的想象里,蓬萊就該是這一副樣子,澄澈清透,卻又蒼?;臎觯鹑艋煦绯蹰_時,那些僻處一隅卻常受神仙眷顧的蠻荒之國。

林海烽山
上亭子看看。這段路其實不長,卻有種獨特的氣勢。

林海烽山
站在這路上向下看,烽山南半部盡收眼底。

林海烽山

林海烽山

林海烽山
登上亭子遠眺,萬仞絕壁之下,是萬頃碧波,若說此處沒有神仙,連我都不信。

林海烽山
向北眺望,海岸蜿蜒曲折,天風呼嘯,實在有種身臨奇境的感覺。

林海烽山

林海烽山

林海烽山
在亭子上俯瞰海邊棧道,感覺風景很美的樣子。

林海烽山
特別是這一段探出海上的棧道,愛人說肯定很美,咱不原路返回了,下到海邊去轉轉。
我說那還要繞過半個林海景區啊,忒遠了吧,孩子來不及吃午飯啦。愛人說晚點吃正好減減肥,怕啥。

林海烽山
從亭子所在的山頭下來,走不遠就能看見這個通向海邊棧道的臺階。它實際上要比這張圖看上去更陡峭。
臺階邊上有塊石碑,上面寫著,當年華主席離開領導崗位后,曾來此游覽,從此拾級而下。不知老人家當時是否有種繁華落盡方見人世滄桑的感慨。

林海烽山
我們倒沒從那個臺階下,而是又回到了剛才下電瓶車的地方。這里剛好是山的鞍部,向南看,能眺望蓬萊。

林海烽山
這鞍部也有一條通向北邊的下山路,蜿蜒曲折,比剛才的石階要長很多,不過下來之后剛好到那段最美的棧道。
這路邊的花樹都是假的,卻頗有中繁花似錦、姹紫嫣紅的感覺。

林海烽山

林海烽山

林海烽山
此處的崖岸與九丈崖相比,可謂各有千秋??赡苁鞘苷鐣r光線的影響,這里的崖岸只見清峻,不見嶙峋,讓人覺得更溫柔一些。

林海烽山
這里的海水可比近海的海水清澈得多,礁石也干凈得多。

林海烽山

林海烽山

林海烽山
這一側的山壁倒是跟九丈崖有點像。這棧道很長,耗資想必不菲。

林海烽山

林海烽山
那天風很大,浪也很急,雖然稱不上“驚濤駭浪”,但剛站在棧道?????????上時,也能感到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無力。

林海烽山

林海烽山
這兩張圖可能更能說明問題。難怪那天不允許船只出海。

林海烽山
這棧道轉角處的“海豹石”據說也是林海景區一大奇景。造化的鬼斧神工,確實令人驚嘆。

林海烽山

林海烽山

林海烽山
這棧道一直延伸到島南端,蜿蜒之勢,宛若長龍。棧道下亂石崩云,驚濤拍岸,它卻巍然不動,人類的本事,可也不小了。

林海烽山

林海烽山
站在棧道上,向東眺望,空天一碧,洋洋萬里。我總覺得這兩張圖拍得斜了,可是放在PS里怎么校準,都是這樣。可能是視覺上的錯覺吧。

林海烽山
棧道又到一個轉角處,過了這個轉角,棧道就到了盡頭——那里也就是黃渤海分界線了。
這塊礁石挺立岸邊不知幾千幾萬年,這一副傲岸的神態,讓人佩服。

林海烽山

林海烽山

林海烽山

林海烽山

林海烽山

林海烽山

林海烽山

林海烽山
這個地方就是兩小時前我們在山上看到的黃渤海分界線的海角了。這里真像某座鹽湖的岸邊。
據說這些花叢一樣的燈,在夜晚亮起的時候,燦若星海。而此時正值正午,花叢隨風搖曳,晶瑩光亮,近觀宛似瓊花玉樹,遠眺猶若霄漢銀河。
這里已是我們游覽林海景區的尾聲,終章若此,全程無憾。
但我最大的感慨是:這么美麗的景區,實在應該起個更美麗些的名字。
總地來說,我們在長島上游覽的三個景區里,仙境源是最不怎么樣的一個。它沒有九丈崖的落霞,也沒有林海的晴日,但它的優勢是離我們的住處很近,步行10分鐘就到門口了。

仙境源
進入景區,走一段不長的路,來到一片荒蕪破敗的廣場。這大概也是整個仙境源給我的感覺:荒蕪。
然而我非常喜歡海邊的荒蕪之地,它讓我好像無限接近宇宙洪荒初始之時。
這座亭閣叫“黃渤閣”,不知道景區跟黃渤有沒有什么法律糾紛。它在整修,然而我懷疑它很難等到整修好的那天。

仙境源

仙境源
我不曉得有多少人能欣賞荒蕪之美。此時紅日西斜,狂風撲面,空曠的景區里,彷佛有一個停滯了時光的空間,讓我置身其中,不知歲月。

仙境源

仙境源
這時天上的云已經少了許多,海也顯得更加荒蕪了。

仙境源
仙境源景區狹長,向南延伸很遠,這次我們是沒力氣去了。何況此時已是下午三點多,時間也不夠——這海島,畢竟不能真的讓時間停下。

仙境源

仙境源
不知為何,這荒蕪的海塘和古拙的亭子,總讓我想起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古裝電視劇里的場景。那些電視劇視效很爛,但態度卻比現在認真得多,它們的畫面里總有這樣未經修飾的荒蕪鏡頭,卻讓人覺得那是比電腦特效造出來的更真實的仙境。
聽那波濤拍打荒廢的堤岸,那時洪荒時代神靈的呼喚的回聲。

仙境源

仙境源
這筆直通向大海的高架渠道,之前是做什么用的,我想象不出。然唯有想象不出,才覺它有種神秘的美感。

仙境源

仙境源
這兩三米高的浪花,大概算是地道的驚濤駭浪了吧。這是在高處拉近鏡頭俯拍,距離雖遠,猶覺驚心動魄。

仙境源

仙境源
下到岸邊看看。這里人不多,海灘也比較一般,只有這股荒蕪的氣質,倒是一以貫之。

仙境源

仙境源
沙灘邊浪不大處,倒是天高云淡。????????

仙境源

仙境源

仙境源

仙境源
海塘邊卻是另一副樣子。
我不知道它們是否已經荒廢,但它們給我的感覺,卻總像是一處古代工程的遺跡。
這里的浪有多大,開頭預告里的視頻已經足夠展現了,這里就不再放一遍了。

仙境源
沿著海岸往北走,有這么個海灣。這里已經出了仙境源景區,是個免費的海灘。從這里折向西,就能回到我們的住處,路不遠。

長島
路上會遇到這座水庫。遠處的王溝村靜靜地躺在山坳里,看這一片荒蕪。

長島

長島

長島

長島
這里算是一座湖吧。湖之外,是海。
衰草連天天連海,長堤接岸岸接云。這蒼涼的景色,適合沉思,也適合發呆。
或者說這其實是一回事。于你本人來說,你在沉思,而在外人看來,你就是在發呆。

長島

長島
這幾叢花在僻靜無人之處盛開。既然“孤芳不自賞”,那我來賞吧。

長島
從仙境源回到住處,稍事休息,再出門跟同學約飯。忽然抬頭望見天上的月亮,這海上的月光,可比城里的月光皎潔得多。
可惜當時角度不對,看不到月光清輝灑向大海的勝景,留個遺憾,下次補上吧。
5號一早,我們收拾好行李,便要出島了。由于前一天停船,我們想到會有很多人擠在長島客運碼頭,但到了一看,才發現這世界上有太多我們不敢想的事。
不過我們總算還是坐上了船,出了島。過程辛苦一點,那也不必說了。

長島

長島
離開之時,天色依舊極美。
愛人帶著女兒到船頂喂海鷗去了,我則繼續拍大海。女兒從剛上船就開始嘟囔,我想念林海的小亭子了。
我們答應她,明年夏天,再帶她登臨此處,那時的長島,想必依舊美麗。
那時,濰萊高鐵應該已經通車,從我們家到蓬萊,大概也就兩個半小時的路程,感謝這時代。
也感謝在這日新月異的時代里,我們依然保留著長島這樣的凈土,它沒有日新月異,但它歷久彌新。
祈再見長島時,依舊海宇晏安。
中國北方度假勝地:山東長島
點擊鏈接 >>> https://www.yjldp.com 長島漁家樂點評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