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仙境海岸 蔚藍煙臺 生態海洋 自在長島”為主題的山東省海 洋生態文明建設專家行“煙臺 長島行”在長島啟動。60余名來自國家和省內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相關領域的智庫專家及人士,在為期3天活動中針對煙臺長島縣海洋生態文明重點項目建設情況,結合當地具體政策、區位優勢及市場前景進行調研分析,對煙臺及長島海洋生態文明建提出具體的方向思路、任務措施、路徑模式等總體方案。
國內智庫"長島論道" 為煙臺及長島海洋生態建設支招
長島縣是山東省唯一的海島縣,位于膠遼半島之間、長島漁家樂黃渤海交匯處,由32個島嶼組成,島陸面積56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541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46公里。長島自然風光優美,生態環境優良,生物資源富集,是環渤海海洋生態屏障和生態通道,在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研究和保護方面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近年來,長島 縣緊緊圍繞建設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生態旅游度假島的發展定位,確立了“規劃 引領、生態優先、基礎先行、產業驅動”發展思路,大力實施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提升海島海域綜合管控能力,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先后獲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海洋公園、全國生態文明先進縣、全國衛生縣城長島旅游攻略、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
長島的探索與成果,引來眾多國內高層智庫專家的關注和探究。活動期間,專家學者對跨海引水濟島工程、南北長山環島慢行旅游服務系統、海岸帶整治修復、人工魚礁研發、漁民專業合作社、大黑山島地質公園,及半月灣、九丈崖、高山島、海豹礁、車由島、大小竹山島生態保護和海洋牧場綜合平臺建設等進行現場 參觀調研。長島漁家樂旅游中國工程院院士、漁業生態水產專家麥康森談起此次活動時說:“對于近海的養殖,煙臺長島已經把海岸的養殖設施拆除了,現在要走向外海黑潮區 ,因為煙臺有1000多公里的海岸線,長島有146公里的海岸線,外海的空間是很大的。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專家行是一個非常好活動,政府來主導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有規劃、有執行,通過進行檢查來發現問題所在,請專家為未來更好更健康的發展、可持續發展提出科學的建設性建議,這對于做好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有非 常大的幫助”。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環所副所長、研究員常紀文,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 所研究員鐘林生等8名頂級專家,將分別進行《中央生態文明建設進展評估思路與 煙臺、長島的努力方向》、《全國生態旅游規劃如何在煙臺和長島落地》等系列主題演講。專家一致認為,煙臺及長島作為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走在山東甚至全國的前列,近年來以加快轉變海洋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搶抓“一 帶一路”、“藍黃兩區”和山東省“海上糧倉”建設等一系列扶持海洋產業發展 的機遇,以修復海洋資源與生態、營造“海底森林”、實施人工造礁和苗種放流 、推進深海生態立體養殖、發展海洋生態旅游等舉措,實現了海洋經濟的可持續 發展、人與海洋的和諧相處,山東長島旅游在放大未來發展優勢與空間上首先要將可持續發展放在首位,包括海洋漁業與海洋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在南北長山海岸旅游慢道信步放眼,水上是鷗逐船影的海洋牧場,灘上是波撫彩帶的茂盛藻類,岸上是松懸崖壁的靜幽畫廊。國家環保部環境規劃院環境政策部主任、研究員葛察忠說:“長島的優良生態在全國具有特殊性與珍稀性價值,是 長島賴以生存與發展的生命線和競爭力,長島建設生態型的旅游度假島的有效實 踐,對全國有著引領性與借鑒性意義。此次專家集聚長島調研考察,對長島現有 的發展進行研究,把長島未來發展放入國家層面的視野來探討和策劃,提出建設 性的意見?!彼J為,長島發展定位是建設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生態旅游度假島 ,優良的海島海洋生態是最根本最基礎的保證,長島旅游應借助創建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 示范區的機遇來優化提升長島生態環境,既為加快生態旅游度假島建設提供強力 保障,也為全國沿海地區及海島的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和轉型升級發展起到典型示范作用。
據了解,此次山東省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專家行“煙臺 長島行”活動,由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山東省政府研究室主辦,煙臺市人民政府、長島縣人民政府承辦,采取高層智庫專家走、看、問、答等形式,通過現場考察、座談交流、集中研 討和專家講評四個階段,為煙臺及長島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把脈支招,促進全省海 洋生態文明重要制度設計和政策措施與當地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實際有機結合和有效對接,解剖和樹立具有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特色的樣本,形成專家意見和解決方案,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形成可操作、有效管用的制度成果,樹立煙臺及長島在全省乃至全國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示范標桿,為全國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理論和實踐的結合進行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