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未見的大葉藻、鼠尾藻在海岸叢生,白江豚、鯨魚等高級海洋生物頻現,傳統魚類資源不同程度恢復……經過不間斷的生態修復,位于黃海和渤海交界段的中國美麗海島“長島”摸索出一條海洋經濟的綠色發展之路。
長島實施近岸養殖騰退,曾經的育苗場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清澈的海水與整潔的步行道?!⊥鯆赡?攝
做好生態修復“加減法”
為了提升環境質量,拆除風力發電機、修補裸露山體、騰退近岸養殖……長島一直在做生態修復“加減法”。
“我們長島此前共分布有80臺風機,考慮到對全域生態環境的影響,最終下決心拆除了所有風機?!鄙綎|長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工作人員馮金鑫稱,2017年底拆除所有風機后,他們又對拆除場地進行了人工種植、覆土、養護等,目前已完成了對所有拆除場地的生態修復。
記者在南長山島大黃山“風機路”附近看到,如今道路兩旁長滿了櫻花、刺槐等植物,郁郁蔥蔥,已看不出安裝過風力發電機的痕跡。
近岸養殖的過度發展,曾讓長島海岸一度布滿了育保苗場。在老照片中,“污水橫流、海藻絕生”是許多海岸曾經的模樣。
面對這種情況,長島著手對離岸1公里范圍內的圍海養殖、圍網養殖、筏式養殖實施了全面騰退,2019年已騰退海域面積1.26萬畝。
如今漫步南長山島海岸,臟亂臭的海參育苗場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清澈的海水與整潔的步行道,海水中露出的礁石上還出現了多年未見的藻類植物。
長島啟動“漁家樂·民宿”提升三年行動,鼓勵業戶升級改造。
如果說拆除風機、騰退近海養殖是長島修復生態環境所做的“減法”,修補裸露山體則是“加法”。由于自然風化、歷史開發等原因,長島的許多山體破損裸露。
為了給山體“披上新衣、穿上綠裝”,長島運用“客土噴播”治理技術,在原本光禿禿的山體覆蓋上厚厚的土,并噴播適合生長的椿樹、刺槐、紫穗槐等品種,目前已完成了對10個有居民島31萬平方米裸露山體的生態修復治理。
與此同時,長島還全面實施島外車輛“禁進”、島內車輛“控牌”,在山東省率先構建全域新能源旅游公交體系,并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實現城鄉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
長島推行生態養殖,引領近岸養殖向深遠海拓展、傳統漁業向現代漁業轉型
探索生態與民生平衡之路
長島由151個島嶼組成,其中居民島10個,島上漁民“靠海吃?!?,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長島大面積養殖海參等海珍品,漁民收入快速增加。如今,近岸養殖騰退后,漁民的生計怎么辦?
據悉,長島對不再從事養殖生產的,按照騰退補償標準給予一次性補償,鼓勵漁民轉產轉業。對繼續從事養殖生產的,鼓勵養殖業戶走向深遠海,推行“海洋牧場+漁民合作社”的發展模式。生態旅游與生態漁業成為長島新的富民之路。
受疫情影響,今年以來長島的游客量減少了近一半。當地積極應對,啟動了“漁家樂·民宿”提升三年行動,提供優惠貸款利率,鼓勵“漁家樂”業戶升級改造。
記者在王溝漁家風情園的“海田云谷”民宿看到,剛剛完成裝修的院子里鋪滿了鵝卵石,廳堂、客房擺放著陶罐、漁燈等裝飾品,充滿了海島氣息。
“長島的民宿很快就會大變樣,游客再來長島,肯定大吃一驚?!痹撁袼藿洜I者李解稱,他第一批拿到了貼息貸款,在專業設計師的幫助下,改造后的民宿提升了檔次。
長島海洋生態文明展覽館立體化展現了海島獨特的海洋自然生態系統。
生態旅游升級的同時,長島又在海洋牧場開發、海工裝備應用、生態養殖模式推廣等方面尋求突破。長島實施了海域本底調查,摸清了海域內生態和資源情況,開展了生態海藻場建設,投放人工生態魚礁,為魚、貝的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目前,長島已獲批4處國家級海洋牧場、6處省級海洋牧場,建成3種類型海洋牧場多功能平臺,下水國內首座5G“一拖六”深遠海智能網箱等,引領近岸養殖向深遠海拓展、傳統漁業向現代漁業轉型。
2018年山東省政府批復設立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聚力打造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國家旅游度假區、國家軍民融合發展示范區,海洋生態保護和持續發展邁入新層次新領域。
中國北方度假勝地:長島
長島漁家樂 點擊鏈接 >>> http://www.www-999lt.com 去長島旅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