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九個聯合申報“海上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的城市正在緊張的籌備中,作為山東省唯一入選城市的蓬萊也不例外。與寧波、廣州、福州這些自古以來就出名的大港口相比,山東蓬萊為啥能脫穎而出,成為“海絲”聯合申遺的城市之一?在10月28日舉行的山東省對接“一帶一路”戰略 推進“海上絲綢之路”申遺工作座談會上,山東省文物局局長謝治秀表示,長島漁家樂一直以來蓬萊都與海上絲綢之路密切相關,而且蓬萊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起點。此外,山東其余6個沿海城市發現的海上絲綢之路相關遺跡,也為蓬萊申遺提供了重要的支撐。據統計,山東沿海共有“海上絲綢之路”相關的遺產點約50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7處。
山東靠啥參與“海絲”聯合申遺?蓬萊曾是起點之一
山東是中日韓文化交流的紐帶,蓬萊是海絲之路起點之一
說起海上絲綢之路,人們往往首先想到的是自古以來海運就比較發達的寧波、廣州等大港口,其實歷史上,山東也是海上貿易的重要通道,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蓬萊市博物館館長袁曉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海上絲綢之路共有兩條線,可是不論哪條線,古代的登州港(今蓬萊)都是起點。“海上絲綢之路主要分為東、南兩條路線。其中,東線從登州港(今蓬萊市)起航沿黃海航線,直至朝鮮、日本列島等諸國;南線沿黃海前往寧波,并沿寧波、泉州南行,一直到菲律賓、澳大利亞,再穿越馬六甲海峽到中亞諸國?!?
同樣,在今天舉行的座談會上,謝治秀也談到了蓬萊作為申遺城市的重要性。長島旅游攻略“煙臺市的蓬萊水城及蓬萊閣、福建會館、煙臺天后宮、廟島顯應宮等,都與海上絲綢之路密切相關?!敝x治秀認為,蓬萊水城及蓬萊閣作為一個整體完整體現了古代登州港在我國對外交往過程重要作用的遺址,它們將是我省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寶貴的實物基礎。
蓬萊一帶是山東半島的重要出海口,從秦朝徐福東渡開始一直都是中韓、中日交往的重要口岸。早在唐代,蓬萊作為登州府的所在地,就已成為中外交流的七大口岸之一,明代的大批糧食也是通過登州海路運往朝鮮的?!豆茏印酚涊d,管仲曾建議齊桓公以商貿作為發展國家的主要措施之一,包括主動開展與朝鮮的貿易,山東黃、腄(音chui)、瑯琊港是沿海南北航路的中樞港口。
漢武帝時開辟了由山東半島、遼東半島經朝鮮半島通往日本的海上絲綢之路。唐宋時期登州是北方最大港口,密州板橋鎮是宋代北方唯一設有市舶司的港口。元代海運成為南糧北運的主要通道,主航線三次變更,到明代增開蓬萊掖縣至遼東、天津至遼東兩條航線。清代雖實行海禁,煙臺、金口、青島口仍是海上貿易和南北貿易中心。
謝治秀還以位于煙臺市區的福建會館建筑群舉例。“那里所用的全部磚瓦木石,都是從福建采集,海運過來的。盤龍石柱、彩繪梁棟、石獅石鼓以至于普通方石,長島旅游也全是在福建泉州一帶精選良工巧匠,預先雕琢,彩繪完畢后,再千里迢迢運抵煙臺的?!敝x治秀認為,正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開辟,才有了福建商人用帆船把一座原汁原味的閩南建筑運送到煙臺的佳話。
蓬萊只是一個點,“海絲”申遺靠的是山東整體實力!
雖然蓬萊在海上絲綢之路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但是山東并不僅僅只靠蓬萊這一個點,其他6個沿海城市均有關于絲綢之路的重要遺跡。根據山東省文物局統計,山東沿海有“海上絲綢之路”相關的遺產點約50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7處。
謝治秀表示,目前的青島市瑯琊臺遺址、板橋鎮遺址、青島天后宮和即墨金口天后宮等遺存都是山東省海上絲綢之路申遺的資源優勢所在。威海成山頭、千八港、石島港以及眾多的沉船點,也是山東省“海上絲綢之路”暢通的有力證明。
“成山頭自古以來便是中國海上商船的必經之地,是中國北方與南方海上大通道。”謝治秀告訴記者,中國南方和南亞、東亞各國的商船到大連、營口、天津必經成山頭,中國北方的船只也必須通過成山頭到達南方的港口,長島漁家樂旅游因此史上稱其是海上咽喉和京津鎖鑰;古代日本和朝鮮半島與中國的貿易往來也必經成山頭,足見成山頭在中國古代東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性。
同樣,日照海曲墓地出土的陶、銅、漆、木、玉、鐵、角器等各類文物,無論對于研究漢代漆器制造業、紡織手工業工藝水平,還是考證日照與海上絲綢之路的關系,都是極為重要的實物資料。
會上,謝治秀還提到了此次山東省“海上絲綢之路”突破性發現的東營海北遺址和鐵門關遺址。位于墾利縣境內的海北遺址,僅能確定陶瓷窯口的就有定窯、耀州窯、景德鎮窯、龍泉窯、磁州窯、鈞窯等當時的名窯窯系,以及山東境內的淄博窯、濰坊窯等地方窯。謝治秀表示,在同一個遺址當中出土如此種類繁多的瓷器標本,在省內實屬罕見,“根據專家推測此處應為碼頭遺址,若推測成立,墾利將有可能是東方海上絲綢之路的新起點或起點之一,是山東半島連接朝鮮半島、日本的新線路,這些觀點有待于我們繼續深入研究與發掘?!?
利津縣的鐵門關遺址也是一處重要的遺產點。由于鐵門關控河達海,地位重要,歷朝均在此設兵房、課稅、鹽官等機構。清初為鐵門關商業鼎盛期,相傳朝鮮、日本、俄羅斯、英國、越南等國家商船到此卸載居多。建國后曾在該遺址附近發現過眾多歷史文物,其中古錢幣有日幣、朝鮮幣、越南幣等,是山東省中外交流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此外,作為古代東方海上絲綢之路與陸上絲綢之路交匯樞紐的濰坊以及濱州的鹽業遺址、淄博的磁窯址都是山東“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遺產。謝治秀表示,隨著對“海絲”認識的深入與不斷的研究發現,還會有更多遺產點進入人們的視野和申遺名單。
歷史上的山東地區以開放包容的氣度,既吸收了多元世界文化,又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往外輸出絲綢、瓷器、銅鐵器以及茶葉等大宗商品,尤其是與日、韓等的交往尤為密切頻繁,山東長島形成了中外文化交融獨有的“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