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島是深入海洋內部的陸地,是兼具海洋和陸地特點的生態空間。我國由北至南分布有1萬余個海島,這些海島跨越3個氣候帶和38個緯度帶,像一串美麗的珠鏈環繞在我國大陸和近海周邊。海島因其特殊的地理條件,形成了有別于一般陸域的獨特的生態系統特征,構成了廣袤海洋中一顆顆閃耀著異彩的海上明珠。
保護獨特的海島生態系統
鳥類棲息繁衍的天堂
海島鳥類具有區別于大陸鳥類的顯著特征。海島由于遠離大陸,受人類活動影響較少,周邊海域廣闊長島漁家樂,因此成為眾多海鳥棲息、繁衍的場所,同時眾多的長距離遷徙鳥類也往往選擇海島作為遷徙途中的海上中轉站,以補充給養和恢復體力。全球共有8條主要候鳥遷徙路線,其中之一的東亞—澳大利亞鳥類遷徙路線主要通過我國東部沿海島鏈,這一路線涉及的候鳥約500多種,數量達數千萬只,遷徙水鳥近300種,主要包括大部分雁鴨類及鸻鷸類水鳥,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有丹頂鶴、東方白鸛等13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有衰羽鶴、大天鵝等35種,還有部分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中國瀕危鳥類紅皮書》的瀕危鳥類,這些鳥類大多分布在沿岸的海島和濕地區域。由于海島區域為鳥類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我國沿海從南至北分布有數量眾多的“鳥島”,如遼寧大連的行人坨子,河北的菩提島,山東的千里巖,浙江的大五峙島,廣東的南澳島,海南的大洲島等,我國已建的36個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和海洋特別保護區大多數都將海島鳥類作為重點保護對象,其中遼寧鴛鴦島棲息著珍稀鳥類丹頂鶴、瀕危物種黑嘴鷗等各類珍稀鳥類260多種,被譽為“鶴鄉”“黑嘴鷗之鄉”;位于西沙的東島素稱“鳥類天堂”,重點保護鳥類有白鰹鳥、烏燕鷗、黑枕燕鷗等,是我國現有的最南端的海洋自然保護區。
眾多經濟魚類“三場一道”的重要依托
海島周邊的淺灘和礁盤為魚類提供了重要的繁殖地和覓食地,海島尤其是群島周邊海域眾多的水道和復雜的流場為魚類帶來了豐富的餌料,因此海島和群島周邊海域往往是漁業資源最為豐富的海域。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現有重要經濟價值海洋生物約60種,這些海洋生物的“三場一通道”在渤海、黃海主要集中分布在長山群島、廟島群島等群島區域,在東海主要集中在舟山群島、韭山列島、漁山列島、洞頭列島、臺山列島等群島區域,在南海主要集中在萬山列島、南澎列島及西沙、中沙、南沙等群島區域。舟山漁場、嵊泗漁場、石島漁場、海洋島漁場這些我國的重要漁場也都是依托海島及其周邊海域形成的。同時,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15處以海島為核心的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長島旅游攻略,如遼寧圓島主要保護對象為皺紋盤鮑、六線魚種質資源,山東崆峒列島主要保護對象為刺參種質資源,福建三都澳主要保護對象為大黃魚種質資源,廣東省上、下川島主要保護對象為中國龍蝦種質資源等。
重要珍稀動植物的庇護場所
由于海島相對獨立于外界的地理環境,除了為數眾多的保護鳥類外,海島上還分布有很多的珍稀瀕危動物和植物,其中一些物種更是海島所特有。珍稀瀕危動物方面,遼寧省虎平島及其周邊的淺灘區域常年分布有300余頭斑海豹,形成了渤海區重要的斑海豹棲息地。海南省大洲島野生動物資源非常豐富,島上分布有一級保護動物蟒,以及二級保護動物穿山甲。廈門島及其周邊海島海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的重要分布區域。廣東省大襟島周邊海域分布有300余頭中華白海豚,是我國海域已知的中華白海豚的第二集中分布區。我國的西沙、中沙、南沙群島則是海龜、硨磲等重要海洋生物的分布區域。珍稀瀕危植物方面,海南蜈支洲島分布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龍血樹,被稱為植物界中大熊貓,并有許多難得一見的植物現象,如共生、寄生、絞殺等。海南大洲島上分布的國家和省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有海南蘇鐵、海南(小花)龍血樹、海南大風子等,名貴的中草藥有金不換、山薯等。廣東內伶仃島上分布有白桂木、野生荔枝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浙江普陀山島和珞珈山島分布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普陀鵝耳櫪和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普陀樟、舟山新木姜子等,其中普陀鵝耳櫪更為海島特有,自然生長情況下僅存一株,位于普陀山慧濟寺西側。
應該看到,由于缺乏系統深入的歷史調查、長島漁家樂旅游研究,目前所掌握的數據尚遠不能全面反映海島珍稀瀕危動物和植物的分布情況,隨著調查研究的不斷深入,必將會有更多海島特有的珍稀瀕危動植物資源等待我們去發現、保護。
孕育了眾多獨特的生態系統
由于海島特殊的地理條件,在特定的環境下,受孤島效應的影響,往往發育形成有別于周邊海島和大陸的獨特的海島生態系統。舉例來說,除前文所述為數眾多的“鳥島”外,還有蛇島、猴島等獨特的海島生態系統。位于遼寧大連西側的蛇島,島上分布有蛇1.3萬余條,最為獨特的是蛇的種類為單一的黑眉蝮蛇,是世界上唯一的只生存單一蝮蛇的海島,其生態系統的獨特性享譽全球,已經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東省內伶仃島上則分布有1000多只國家二級野生動物獼猴,成為名副其實的“猴島”,已經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海南大洲島是目前金絲燕(重點保護野生鳥類)山東長島在我國唯一長年棲息的海洋島嶼,“東方珍品”大洲燕窩也是產于該島,由于其獨特的生態系統,其也被稱為“燕窩島”。
珊瑚礁等典型生態系統的重要分布區域
我國的南海區域是世界上珊瑚礁資源豐富、分布較為集中的海域之一,我國的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島全部都是珊瑚礁島,海南、廣東、廣西近岸部分海島周邊也發育有珊瑚礁生態系統。紅樹林在我國的海島也有廣泛分布,浙江的西門島上紅樹林種植區,是我國目前最北方的紅樹林。廣東省的淇澳島、橫琴島、擔桿島等海島也分布有成規模的紅樹林,其中大部分海島已經建立海洋保護區。此外,我國南海部分海島還分布有海菖蒲、喜鹽草等海草床。
海島生態系統類型豐富、發育獨特,長島旅游但同時,由于海島陸地面積狹小、物種較為單一,與外部生態系統的物質流、能量流交換匱乏,一旦海島生態系統受到外部干擾,其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就很容易受到破壞,而且很難恢復到原始狀態,海島生態系統和其他類型生態系統相比,具有十分突出的脆弱性。因此,應該大力加強海島生態系統的保護,尤其是要保護海島特色或海島特有的生態系統和生物物種,維護海島生態系統健康,建設海洋生態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