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塔礁因形似寶塔而得名,系由地層斷裂所塑,年久海蝕而成。它位于長島縣犁犋把島北端,高21米,直徑約5米,其狀巍然。《登州府志》曾有:“廟島外一石,自水中直出,逼真浮圖,為舟行入門戶”的記載。寶塔礁由石英巖和頁巖交替疊壓而成,石紋清晰,層次分明,自上而下一條條橫繞的紋路將塔分成幾十層,裂隙豎垂的巖線,又將每一層次都割裂成數段,儼然真塔的層檐與飛脊互輝。



寶塔礁因形似寶塔而得名,系由地層斷裂所塑,年久海蝕而成。它位于長島縣犁犋把島北端,高21米,直徑約5米,其狀巍然。《登州府志》曾有:“廟島外一石,自水中直出,逼真浮圖,為舟行入門戶”的記載。寶塔礁由石英巖和頁巖交替疊壓而成,石紋清晰,層次分明,自上而下一條條橫繞的紋路將塔分成幾十層,裂隙豎垂的巖線,又將每一層次都割裂成數段,儼然真塔的層檐與飛脊互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