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煙臺《2016年煙臺市海洋環境公報》出爐。2016年,煙臺市海洋與漁業部門開展了海洋環境狀況監測、海洋生態狀況監測、入海污染源監督性監測、海洋功能區監管性監測、長島漁家樂海洋生態環境風險監測和專項監測6大類共23項監測,監測海域面約12300平方公里。結果顯示,全市海水質量總體處于好轉趨勢。
煙臺海水質量總體處于好轉趨勢
2016年,煙臺市開展了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四個航次的海水質量監測,監測結果表明:全市近岸海域海水質量較去年有所改善;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符合第一類和第二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分別占全市管轄海域面積的96.0%、90.0%、93.0%和97.0%,全年平均94.0%。而符合第四類和劣四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長島旅游攻略則主要分布于萊州灣近岸海域和丁字灣海域,影響局部海域海水質量的主要監測要素為無機氮和石油類。
根據相關監測,2016年,萊州灣典型生態系統處于亞健康狀態。海域氮磷比失衡現象及富營養化狀況有所緩解;沉積物質量較好;海洋生物群落結構未發生明顯變化,優勢種群基本穩定。與此同時,廟島群島典型生態系統同樣也處于亞健康狀態。水質狀況總體較好,局部海域海水呈富營養化狀態;海洋生物群落結構未發生明顯變化,優勢種群基本穩定,局部海域甲藻比例有所增加。
2016年,煙臺市開展了春季和秋季兩個航次的海洋生物多樣性監測,結果表明:全市海域海洋生物種類較豐富,群落結構穩定。去年,煙臺市共鑒定出浮游植物99種,主要種群為硅藻和甲藻;鑒定出浮游動物 67種,主要種群為橈足類和刺胞動物;鑒定出底棲動物167種,煙臺長島主要種群為環節動物和節肢動物。
2016年6月24日—10月7日,煙臺市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分別對煙臺金沙灘海水浴場、煙大海水浴場、市區第一海水浴場、蓬萊海水浴場、長島月牙灣海水浴場和海陽萬米海灘浴場6個主要海水浴場開展了海洋環境監測和預報工作。 監測結果表明:煙臺市海水浴場環境狀況總體較好,水質等級為優的天數在53%—83%,健康指數在83到91之間,指數等級均為優。而天氣不佳、水質一般和漂浮藻類,是部分時間段內影響海水浴場游泳適宜度的主要因素。
去年,煙臺市海域開展了5個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監測。長島許氏平鮋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和長島皺紋盤鮑光棘球海膽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長島旅游主要保護對象資源量良好;崆峒列島刺參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資源逐步恢復;千里巖海域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資源量呈衰退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