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山東省政府印發《山東省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規劃》是我國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形成山東省海洋主體功能區的基本依據,是科學開發海域空間資源的行動綱領和遠景藍圖,是全省海洋空間開發的基礎性和約束性規劃?!兑巹潯吠七M實現主體功能區主要目標的時間是2020年,實施中將根據形勢變化和評估結果實時調整修訂。規劃范圍為山東省管理海域。
山東省管理海域總面積約為
47300平方千米
按照2012年國務院批復的《山東省海洋功能區劃(2010—2020年)》(國函〔2012〕165號),山東省管理海域總面積約為47300平方千米,海岸線總長3345千米。海域分屬沿海7個市和35個縣級行政區。
大陸岸線。山東省海岸線資源豐富,長度占全國的六分之一。
海域空間。山東省海域空間資源廣闊,大陸潮間帶面積約4395平方千米,約占全國的六分之一。
海島資源。山東省管理海域內,長島漁家樂共有海島589個,其中有居民海島32個,無居民海島557個,全省海島島陸總面積約為102平方千米。沿海7地市均有海島分布,煙臺市海島數量最多,占全省的39%,其次為威海市和青島市,長島縣是山東省唯一的海島縣。山東海島以虎頭崖為界,以西為沖淤堆積島,以東基本為基巖島。大部分海島位于離岸15千米的海域內。
漁業資源。近海棲息和洄游的魚蝦類達260多種。其中,資源量較高的品種有藍點馬鮫、小黃魚、帶魚、槍烏賊、三疣梭子蟹、毛蝦等20多種,對蝦、扇貝、鮑魚、海膽等海珍品的產量均居全國首位。山東近海捕撈作業區主要有渤海灣南部漁場、萊州灣漁場、煙威漁場、威東漁場、石東漁場、石島漁場、連青石漁場、青海漁場、海州灣漁場等,漁場總面積約59434平方千米。山東沿岸有黃河等河流入注,低鹽水體充沛,營養物質豐富,分布洄游于黃渤海的許多生物資源都在山東近海產卵、索餌和越冬。
傳統漁場
礦產能源。山東海域資源儲量較大的礦產資源有淺海油氣、濱海煤炭、海底金礦、地下鹵水等,山東是全國四大海鹽產地之一,淺海油氣、金礦和煤炭開采均在全國占有重要的地位。海上風能、地熱資源開發潛力大,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新能源儲量較為豐富。
環境質量。全省海洋環境質量狀況總體較好,近岸局部海域海水環境污染嚴重。符合第一、二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占全省管理海域面積的比例在83%以上。劣于第四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主要分布在萊州灣、渤海灣南部和丁字灣等水體交換較差的區域,主要污染要素為無機氮。
開發現狀。2015年,山東省海洋經濟總產值達1.2萬億元,占山東省GDP的19.4%,長島旅游攻略占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18.9%,居全國第二位。海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海洋一二三產業比例為6.8∶44.5∶48.7。海洋經濟開放合作邁出實質性步伐,青島、煙臺、日照成為國家“一帶一路”建設重要支點和節點城市。海洋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海洋綜合管控能力大幅提高,法制體系不斷健全,截至2015年年底,山東省累計確權海域面積86.6萬公頃。
三大戰略格局
從建設海洋強省和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出發,遵循海洋自然屬性,堅持“面上保護、點狀開發”,形成區域科學發展,主體功能突出,近岸“一帶三點”為主體的海洋開發戰略格局;形成離岸自然發展帶為主體的海洋水產品供給戰略格局;黃河口及兩側區域、廟島群島區域、成山頭區域和近岸海域保護帶組成的“三區一帶”海洋生態安全戰略格局等三大戰略格局。
一是全省近岸“一帶三點”為主體的山東省海洋開發戰略格局。按照“藍黃”兩大經濟發展戰略規劃,調整優化海洋經濟格局,構建山東半島沿海經濟帶。以濰坊市寒亭區、煙臺市牟平區和威海市文登區為龍頭,加快濱海新城、親海旅游、港口和臨海工業建設。促進沿海地區經濟繁榮和社會進步,打造我國北部沿海的重要經濟中心和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使山東半島海域成為全國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的海岸帶“一帶九區多點”海洋開發格局中的重要一區。
二是離岸自然發展帶為主體的海洋水產品供給戰略格局。在0~10米水深的近岸,以休閑漁業為核心特色,重點發展休閑海釣、旅游趕海、漁業觀光體驗等產業類型。在水深大于10米的海域,以水產品自然生長為核心特色,拓展離岸漁業開發方式,打造深水綠色養殖產業,提高優質海洋水產品供給能力,實現“種糧于海”“存糧于?!?,推進全省“海上糧倉”建設。
三是“三區一帶”生態安全戰略格局。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主體,建立黃河口及兩側的渤海灣和萊州灣生態脆弱區、廟島群島生態敏感區和成山頭重要生態功能區三個重點生態安全區;以領?;c島礁、省級自然保護區和自然岸線的保護為支撐,以黃渤海沿海生態紅線區為重要組成,建立全省海岸生態安全帶;構建全省“三區一帶”近岸海域生態安全戰略格局,以優質濱海生態產品服務于民。
四類功能分區
海洋主體功能區按開發內容可分為產業與城鎮建設、農漁業生產、生態環境服務三種功能。依據主體功能,將海洋空間劃分為優化開發區域、重點開發區域、長島旅游限制開發區域和禁止開發區域四類。
山東海洋主體功能區
◆優化開發區域
全省共劃分8個優化開發區域,分別為壽光市、龍口市、煙臺市區、即墨市、青島市區、青島市黃島區、日照市東港區和日照市嵐山區海域,合計海域面積為16050.58平方千米,占全省管理海域總面積的33.93%。
優化開發區域的功能定位是東北亞國際航運綜合樞紐和國際物流中心,黃河中下游對外開放的門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海洋裝備制造業基地,國際著名的海洋體育文化和濱海旅游度假目的地,國際重要的海洋科研、深遠海開發基地和藍色硅谷創新示范區。
1.壽光市海域。
2.龍口市海域。
3.煙臺市區海域。該海域包括煙臺市的福山區、芝罘區、萊山區海域。
4.即墨市海域。
5.青島市區海域。該海域包括青島市的市南區、市北區、李滄區、城陽區和膠州市海域。
6.青島市黃島區海域。
7.日照市東港區海域。
8.日照市嵐山區海域。
◆重點開發區域
全省共劃分3個重點開發區域,分別為濰坊市寒亭區、煙臺市牟平區和威海市文登區海域,合計海域面積2995.30平方千米,占全省管理海域總面積的6.33%。
重點開發區域功能定位是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的主戰場,“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節點,新亞歐大陸橋經濟帶崛起的引航區,支撐我國海洋經濟增長的重要增長極,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支撐點。
1.濰坊市寒亭區海域。
2.煙臺市牟平區海域。
3.威海市文登區海域。
◆限制開發區域
全省共劃分18個限制開發區域,分別為無棣縣、濱州市沾化區、東營市河口區、利津縣、墾利區、東營市東營區、廣饒縣、昌邑市、萊州市、招遠市、長島縣、蓬萊市、威海市環翠區、榮成市、乳山市、海陽市、萊陽市和青島市嶗山區海域,總面積為27453平方千米,占全省管理海域總面積的58.04%。其中,6個海洋漁業保障區總面積10092平方千米;12個重點海洋生態功能區總面積17361平方千米。
一、海洋漁業保障區
全省共劃分6個海洋漁業保障區,即濱州市沾化區、東營市河口區、昌邑市、萊州市、乳山市和海陽市海域。功能定位是保障我國海洋水產品供給安全的重要區域和全國重要的“海上糧倉”建設示范區。
1.濱州市沾化區海域。
2.東營市河口區海域。
3.昌邑市海域。
4.萊州市海域。
5.乳山市海域。
6.海陽市海域。
二、重點海洋生態功能區
全省共劃分12個重點海洋生態功能區,其中無棣縣、利津縣、東營市墾利區、東營市東營區、廣饒縣、長島縣、威海市環翠區和萊陽市海域為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海洋生態功能區,招遠市和榮成市海域為重要地理生境型重點海洋生態功能區,蓬萊市和青島市嶗山區海域為人文與景觀資源保護型重點海洋生態功能區。
功能定位是保障我省海洋生態安全的重要區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示范區。以海洋生態紅線區、海洋特別保護區(海洋公園)為重點,強化海洋生態服務功能,構建全省海域的生態安全屏障。
發展方向和管制原則是:嚴格管制各類開發活動,不得損害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完整性。充分發揮保護區的生態服務功能,提供生態產品。
(一)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海洋生態功能區
1.無棣縣海域。
2.利津縣海域。
3.東營市墾利區海域。
4.東營市東營區海域。
5.廣饒縣海域。
6.長島縣海域。
7.威海市環翠區海域。
8.萊陽市海域。
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
國家級海洋生態特別保護區、海洋公園和省級海洋特別保護區
(二)重要地理生境型重點海洋生態功能區
1.招遠市海域。
2.榮成市海域。
(三)人文與景觀資源保護型重點海洋生態功能區
1.蓬萊市海域。
2.青島市嶗山區海域。
◆禁止開發區域
禁止開發區域包括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和領?;c所在島嶼,點狀分布于優化開發區域、重點開發區域和限制開發區域中。海域空間共劃定禁止開發區域19個,其中4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7個省級自然保護區,8個領海基點島。
一、功能定位
禁止開發區域功能定位是典型的海洋自然生態系統、海洋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集中分布的海域、具有特殊價值的海洋自然和歷史文化遺跡所在海域以及領?;c所在島嶼等,禁止進行任何形式的工業化、城鎮化開發。禁止占用、破壞自然岸線,受損自然岸線生態功能基本恢復,海岸生態系統完整性和生物多樣性水平明顯提高。
二、管制原則
禁止開發區域內,要依據法律法規和相關規劃實施強制性保護,嚴格控制人為因素對自然生態的干擾,嚴禁不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開發活動,引導人口逐步有序轉移,山東長島實現污染物“零排放”,提高環境質量。已經省政府批準實施的渤海和黃海海洋生態紅線區原則上按禁止開發區域的要求進行管理。禁止改變海岸自然屬性和破壞海岸生態功能的開發利用活動。對部分生態功能受損岸段,可開展沙灘養護、濕地修復等提升海岸生態功能的整治修復活動。
自然保護區和領?;c保護海島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國務院令第167號)、《規劃》、自然保護區規劃和國家海洋局《領海基點保護范圍選劃與保護辦法》(國海發〔2012〕42號)進行管理。無居民海島原則上應限制開發利用,領?;c所在島嶼、自然保護區內海島應禁止開發利用,國家戰略確定的可開發利用無居民海島可適度開發利用。
自然保護區。按核心區、緩沖區和實驗區分區管理。除法律允許情況外,核心區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進入,緩沖區只準進入從事科學研究觀測活動,實驗區除必要的科學實驗、符合要求的生態旅游、馴化繁殖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等活動,嚴禁其他生產建設活動。自然保護區內交通、通信、電網等基礎設施要慎重建設,主動避讓,不得穿越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沖區,盡量避免穿越實驗區,必須穿越的,應符合自然保護區規劃,并進行生態影響專題評價。
領?;c所在島嶼。切實保護好領海基點巖礁。禁止損毀或擅自移動領海基點標志,禁止在領海基點保護范圍內從事任何改變區域地形地貌的活動。
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
禁止開發區內無居民海島名錄(557個)
8個領?;c所在島
盡快調整海洋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
根據我省不同海洋主體功能區的產業特點,結合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目錄,盡快調整與海洋主體功能區相適應的海洋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明確不同海洋主體功能區鼓勵、限制和禁止發展的產業。
優化開發區域要逐步減少填海活動,同時提高環保標準,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重點開發區域要重點發展海洋裝備制造業、新型海洋能、海洋新材料等優勢海洋產業,運用推廣提供貼息、稅收優惠等政策,鼓勵在更廣泛的領域參與國際競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海洋聚集區;
限制開發區域要重點發展與海洋主體功能定位相一致的產業,尤其是濱海休閑旅游、海洋綠色食品等特色產業,嚴格限制不符合海洋主體功能的產業擴張;
禁止開發區域適當發展與保護目標相一致的特色產業。
涉海專項規劃、重大項目布局,必須符合海洋主體功能定位。山東長島旅游重大制造業項目原則上應安排在優化和重點開發區域,并區分情況優先在重點開發區域布局。
嚴格市場準入制度。對不同海洋主體功能區的產業投資項目實行不同的海域使用、環保措施、工藝設備、生態保護等強制性標準。
優化開發區域要制定更嚴格的產業能耗能效標準,限制繼續發展用海面積大、能耗高、污染重的一般加工業和低附加值產業,實現經濟集約化增長。
重點開發區域要制定較嚴格的產業效能標準,增強吸收資金、技術集聚能力,通過增量擴張,提高海洋產業現代化水平。
限制開發區域更加嚴格的產業準入標準,嚴把項目準入關,因地制宜的發展濱海旅游、休閑漁業等產業。
對禁止開發區域,實行環境保護“一票否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