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塔含珠

半月灣公園

姊妹礁
長山列島位于山東省東北部、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之間,黃海與渤海交匯處,南與蓬萊市隔海相望,相距僅7公里。陸地面積56.08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146.14公里,是山東省唯一的海島縣。島內多種地質遺跡共存,典型稀有價值高
長山列島島嶼多達32個,縱貫渤海海峽,形成北北東向島鏈,長島漁家樂與郯廬深大斷裂的展布方向相同且緊靠郯廬斷裂,并由此形成了黃渤海天然分界線,連接膠遼二半島的生物交通線,以及多種海蝕、海積地質遺跡景觀廣泛分布的人間仙境。
獨特的地理位置、地層構造和長期的地質作用,形成了異彩紛呈的地質遺跡資源,海蝕、海積、火山、黃土等多姿多彩的地貌景觀組合在一起,大大不同于其他巖石分布區海洋動力作用所造就的景觀,在國內外相當罕見。
島內地質地貌、自然景觀及清晰的黃渤海分界線,具有典型性和稀有性,而且保存完好,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尤其更具地學研究意義。島內的蓬萊群地層、玄武巖堆積物、下更新統至全新統的松散堆積物及所含的古生物化石、古人類遺址等,為我國東部渤海地區和膠遼半島的區域地質歷史演化變遷提供了珍貴的證據。
地質奇觀加文化內涵,構成海上大盆景
長島是聞名遐邇的“海上仙山”,風光獨特且豐富,有“海上盆景”之稱,在我國各類旅游風景區體系中占有特殊的位置,這里,不僅有隨處可見的海蝕崖、洞、柱、石、象形礁、象形石、彩石岸、球石等自然景觀,而且擁有一批古村落、古墓群、古墩臺等古人類活動遺址,僅目前發掘整理的已達40多處,更加強了長島旅游的文化內涵和科學考察價值。
長島上的世界奇觀還真不少:世界規模最大的石英巖海蝕洞——聚仙洞、世界最長的海蝕棧道——長達1.5公里的龍爪山棧道和舉世聞名的黃渤海分界線、山東長島海市蜃樓出沒地等。難怪長島已擁有多項“桂冠”:國家地質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旅游名勝風景區、省級海豹自然保護區等,成了探險旅游、科學考察、科普宣傳教育、休閑度假、生態觀光的理想之地。
海蝕微地貌發育,科考觀光最適合
南長山島不僅是長島縣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而且,最適合生態觀光,其望福礁--仙境源景區中還有一處連接南北長山島的海中大壩——玉石街。玉石街東望福礁與玉石街之間的一段海岸灘來粗砂、卵石堆積,海中礁石錯落,海水清澈。
大黑山島和小黑山島,海蝕微地貌景觀豐富,是生產、探險旅游的好地方。大黑山島的北端臨海奇崖——龍爪山,斷崖陡壁,似萬丈深淵,西部海灘清幽靜僻,尤其玄武巖黃土地貌,是海島地區罕見的地質奇觀。老黑山是園區內年輕的山岳,是由火山作用形成的,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是科考的理想場所。小黑山島西北的寶塔礁是海中礁石,形似寶塔。
高山島為長島諸島中海拔最高的,環島皆是奇陡的峭壁。車由島,崖陡壁立,巖石疊壘,海鷗鋪天蓋地,海面捉魚捕蝦,崖頂嬉戲追逐,石間相依相偎極為有趣。砣磯島西海岸是彩石薈萃之地,俗稱山西石林。滿灘彩石有的似彩云追月,有的似江河奔流,都透著大海的性格。
長島多彩球石
廟島,自古就有瓊島瑤臺之稱,頗具神秘色彩;擋浪島(釣魚島)面積雖小,卻集崖、礁、洞、石、灘、灣于一體,折射了海洋自然生態環境,引人入勝,而且是觀賞海豹的最佳地段。
公園建設拯救地質遺跡,優化環境是首位
長島旅游攻略由于長期以來對當地珍貴的地質遺跡資源缺乏認知,在島嶼開發建設過程中,不少地質遺跡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但隨著地質公園的申報和建設,這種狀況已得到了有效控制。
近年來,長島縣成立了專門的管理機構,設立了地質公園建設和地質遺跡保護的專項資金,聘請了有關專家進行考察、論證、規劃。而且,專門劃定了地質遺跡保護區,對城區內、旅游景點、主要公路兩側、全縣所有灘涂及沿海的奇礁異石和所有山體禁止亂彩亂挖;徹底關閉全縣所有的采石場,并對已破壞的山體進行了恢復治理工作;加強對珍貴球石資源的管理,嚴禁亂采濫挖球石,保護好長島旅游縣獨有的球石資源;全力保護和優化全縣自然環境和地質環境。如今,長山列島國家地質公園正瞄著“世界地質公園”的品牌,高標準地進行公園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