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長島北莊遺址:中國的“東半坡”
發表于 2017-09-20 09:04
來源:大眾日報 發布者:石其鵬 凌云鵬
評論:0
瀏覽:2779
分享
這是一座被人們遺忘的孤島,但歲月的陽光在千百年里一直賦予她耀眼的璀璨!
她在沉寂,島陸的厚土伏埋著記憶的悠遠;她在震撼,海岸的狂瀾翻卷著歷史的扉頁。
渤海海峽大黑山島有個距今6500年的母系原始社會村落遺址長島旅游攻略,自1976年被發現以來,歷經6次大規模探察發掘,已發掘出100余座古房屋基址和60余座墓葬。古村落遺址的發掘,不論是數量還是提供的史實資料,從考古學角度來說,完全可以與西安半坡遺址齊名,被譽為中國的“東半坡”。
從長島碼頭乘船,30分鐘就到達長島縣大黑山島的北莊遺址。
這個北依烽臺山、東臨大海的古人類聚落遺址的發現,曾引起海內外考古界的普遍關注,被稱為“東方歷史奇觀”。著名考古學家嚴文明這樣予以定位:“長島文化源遠流長,海洋文明由此發祥”。若不是今人的偶然觸碰,它或許還要守著深藏了幾千年的秘密,悄悄隱沒于山海變幻的滄海桑田之中。
◎幾塊陶片,揭秘6500年前古村落遺址
北莊遺址位于大黑山島北莊村的東北部,北依海拔113.4米的烽臺山,南臨一條河溪(當地人稱南河),東眺陡崖礁石,距海50米。整個遺址南北寬180米,東西長140米,總面積約22400平方米。
說起北莊遺址的發現,不是人為之作,純屬偶然偏得。對長島博物館原館長宋承鈞來說,這是他一生值得炫耀的事。1976年初,宋承鈞還在大黑山島北莊村勞改場,一日傍晚飯后,他在南河溪北坡發現一處泥土呈灰色,便用手下挖,預感之中一陣驚喜,竟摳出十幾塊古陶片。
“北莊古村落遺址的發現,立即在國內外考古界引起強烈反響。國內考古學者捷足先登,當時煙臺文管會李步清研究員與北京大學蘇秉琦教授首先上島考察。隨后,北京大學嚴文明教授帶著7名徒弟也專程來北莊探掘,共開7個探方,并在7號探方處挖出古房基址,前后挖出7個古房(編號F1至F7)?!遍L島博物館現任館長郭賢坤說:“挖掘成果的新聞報道發出后,再次在國內外引起巨大轟動。國家有關部門多次派出工作隊,對北莊遺址進行了大規模的正式發掘,從1981年至1987年的5次發掘中,發掘面積近4000平方米,是我市規模最大的一次考古發掘,取得了豐碩成果。共開探方與探溝105個,發現清理出古房基址104座(面積達6萬多平方米),墓葬60余座,各種灰坑和窯穴等200余座,出土器物3000余件,各種動植物遺化石2000余件,其他肢離文物數千件,在根本上揭開了古村落遺址神秘的面紗?!?br />
眾人皆知的西安半坡遺址,因為聚落遺址的發掘和發現而聞名于世。同半坡遺址相比,北莊遺址是山東沿海發現的最完整的聚落遺址。長島漁家樂北京大學的嚴文明教授認為,長島北莊古遺址距今已有6500年的歷史,相當于古代的半坡氏族時期。因此在考古界有“東半坡”的美譽。
◎史前房址,“東半坡”聞名于世的建筑
考古專家有言,最使北莊遺址聞名的,當屬北莊房址。
“北莊遺址經多次發掘出的104座古房基址,多以半地圓角方形地穴式為主,結構可分承重結構與維護結構相分離、承重結構與維護結構在一起兩種形式?!惫t坤介紹說,承重結構與維護結構相結合,是指坑中心的柱子與坑壁四周的柱子,起到承擔屋頂重量的作用;坑壁周圍的柱子,還支撐起房屋四壁的圍墻,起維護作用。而承重結構與維護結構分開設置的方式,即房屋的圍墻在坑壁四周柱子的外側單獨建立。屋頂的結構,根據柱洞分布的情況看,應為四角攢尖頂。為方便出入,或在房屋的東南角,或在房屋南側,設有斜坡門道。
“房屋內的地面,用黃土鋪設而成,加工堅實平滑,上面還有一層白色的石粉末,既結實又防潮?!惫t坤說,“6500年前,先人的智慧在房屋的建筑上體現得淋漓盡致。而屋內的灶,一般為‘箕形灶’,出土時填滿了草木灰。為防燃火外溢,灶周圍還有一圈高數厘米的灶圈。一般小一點的房址,長約4.5米、寬4米,有一個灶。大一點的房址,長6米左右、寬5米左右,有三個灶?!?br />
了解了單體房址的構建,我們開始了解北莊古村落遺址的分布狀況?!斑z址在分布上大致可分為南北兩區,區間穿有南北寬10米、東西長60米的深溝,溝內積有大量紅燒土塊,溝兩側35米范圍內分布著數十座灰坑和窯穴。兩區中,房屋布局頗具規律,一般分為若干組,每組中以一座大房子為中心,四周則圍居著幾個小房子,組與組間被一系列灰坑和窯穴群間隔。這種村落布局反映了當時北莊人的社會組織及其社會生活形態?!惫t坤認為,兩區之間有深溝,說明兩個部落之間可能是一種對立的關系。
在北莊遺址的發掘中,還發現了諸多墓葬,其中的“房址葬”、多人集體合葬墓,在膠東地區極為罕見。郭賢坤告訴記者:“北莊遺址出土的合葬墓,從墓內頭骨及肢骨的數量來看,系多個個體。墓中大部分頭骨堆放在一起,大量的肢骨整齊地排列,都錯開了骨骼原位,顯然是經過二次移動的。男女老少或一次或二次葬于同一墓坑內,說明以血緣關系維系的母系氏族組織在當時具有較強的凝聚力?!?br />
◎西方陶面,神秘史前物件引發猜想
在北莊遺址出土的文物里,有一樣東西引起了考古界的高度關注,它是一副人面陶塑?!氨鼻f遺址出土的人面泥塑樣子很古怪,是一位老人的形象,鼻骨高聳,雙眼深陷,兩鬢還有幾縷卷發,在場的考古隊員非常震驚:這是一個典型的西方人面具?!惫t坤回憶說。
經檢測,這個西方人面具跟北莊遺址一樣,存在時間已經超過了6500年,古人只有見過這種形象,才有可能創造出來。可在洪荒年代,長島不過是大海中的孤島,幾乎與世隔絕,怎么會有西方白種人出現呢?
一萬年前,小麥只是遍布中東大地的一種野草。由于偶然因素,這種野草與兩種不同的牧草雜交,形成今天的小麥。然而,小麥只有依靠人的播種,才能繁衍。它的擴散,實際上就是掌握和種植它的人群的擴散。國際上公認,中國新疆曾存在過一批雅利安人,他們是在5000年至7000年前從中亞遷移而來的,他們掌握著小麥的種植技術。
“史料記載,山東地區小麥的出現要早于中原地區。很可能是一支擅長種植小麥的白人部落,把小麥帶到了山東?!惫t坤分析說,膠東半島上的萊國,中心在即墨和黃縣(龍口)一帶,國名“萊”長島旅游,意思就是小麥。在古代漢語里,“萊”和“麥”是通假字。古書中記載,萊國人是中國最早種植小麥的部族?;蛟S在他們萬里東遷的過程中,小麥這種穩定的作物曾經多次在關鍵時刻挽救他們整個部落的命運。
郭賢坤說,在北莊遺址里,還有一批鳥形容器陸續被發掘出來。這種容器把長島北莊古部落,直接指向中國歷史上一個著名的少數民族——東夷??脊艑W家證實:在山東境內,存在過一支崇拜鳥的部落——東夷。而歷史上的萊國,正是由東夷部落建立起來的。專家對山東古代一些東夷人做過的DNA檢測表明,他們的骨骼里含有白種人的基因。也就是說在山東境內的確可能有一群白種人居住過。
“其實在洪荒年代,長島就是溝通膠東半島和遼東半島的一條大陸橋,而渤海則只被圍成了一個內陸湖。如果長島上確實生活過歐羅巴人群,他們既不需要漂洋過海,也不需要借助獨木舟,完全可以從膠東半島步行走過來,途中只有少數地方需要趟過很淺的水?!惫t坤如是說。
無論結果如何,有一點可以斷定:中華民族的形成是艱難而曲折的。那個西方人面具本身不再重要,如果他們真的曾經來過,也早已被同化進入了當地原住民的血液之中,最終成為了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普通一員。
◎多彩文物,先人與外埠的地域情緣
在長島博物館,最顯眼的陳列便是北莊遺址出土的文物。它們安靜地在櫥窗里,仿佛在講述著數千前的人類文明。
“北莊遺址出土的遺物甚豐,陶器為主。陶器多為日常生活器皿,有鼎、鬲、鬶、罐、盆、盤、碗、壺、杯等??梢哉f,我們現在用的各種器皿,古人差不多都能生產和使用?!惫t坤介紹,除了陶器,還有大量骨器和石器。骨器有鏢、箭頭、錐、針、魚叉等;石器有斧、錛、刀、磨棒、紡輪等。另外,貝殼、束發器等裝飾品也很常見。石鐮、石網墜、石紡輪等說明在母系氏族社會,種植、捕魚、紡線等技術已相當進步。鹿角鎬、骨耜則是挖土或種田的工具,可以斷言,當時人們的種植業亦有相當規模。
膠東半島西接山東古陸,北望遼東半島,在保持文化面貌上相對獨立性的同時,又與周邊地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疤貏e是與遼東半島的海上交流,在6000年前就已經開始了,北莊遺址出土的眾多陶器就有充分體現?!惫t坤說,如筒形罐是遼東半島以北史前文化陶器群中的典型器物,北莊遺址中便有類似的發現,北莊遺址的筒形罐無論是器形還是紋飾,都與遼東半島的筒形罐基本一樣,成為反映膠東半島古代文化與其他地區古代文化交流的代表性器物。
北莊遺址發掘的多彩文物,進一步印證了膠、遼自古就有較頻繁的文化交流,而廟島群島便是這種交流的中繼站和海上路橋。
北莊遺址作為膠東地區最典型的史前聚落遺址,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在原址上建起了北莊遺址博物館,山東長島成為中外學者進行文化學術交流和游客了解膠東古老文化的重要場所。
北莊古村落遺址和文物的問世向人們宣告:中華民族歷史多長,大黑山島的歷史就有多長。漫步詩意般的長島,聽文物專家講史前故事,思緒從山黛疊嶂的大黑山慢慢游向煙朦縹渺的遠方,仿佛看到了祖先手持骨鉤骨叉正在海邊垂釣獵魚,又好像聽見了海灘篝火邊飄來低吟著的悠遠古老的漁謠……
?
国产麻豆videoxxxx实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