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長島尋仙探媽祖
發表于 2017-09-19 16:16
來源:大眾日報 發布者:大眾日報
評論:0
瀏覽:1276
分享
“和平、勇敢、關愛”的媽祖精神與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媽祖信俗已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級文化遺產。在民間,媽祖有如一盞明燈,照亮了船民們的萬里航程。
前不久,我們與來自臺灣、長島漁家樂馬來西亞等地的媽祖文化專家、宮廟代表及香客,乘船到達素有海上仙山之稱的廟島,參加長島媽祖祭祀活動。
長島由32個島嶼組成,位于渤海海峽,廟島是長山列島南部的一個島嶼,因坐落于由咸豐皇帝賜封所建的媽祖官廟而聞名。長島縣博物館的館長,一位叫作郭賢坤的中年人,帶我們走進廟島顯應宮,走進了神秘仙女媽祖林默的世界。
仙 島
廟島,是距離長島縣政府駐地南北長山島最近的島嶼之一。站在長島客運碼頭上,越過碧波萬頃的大海,廟島的仙山、仙廟風光可以盡收眼底。
郭賢坤告訴我們,面積約1.43平方公里的廟島,古稱沙門島,是囚禁犯人的地方。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島上漁人為求海神保佑,在島內鳳凰山前修建了天后宮,又稱娘娘廟,廟島之名即由此而來。
站在顯應宮后一處小山包上,我們發現,廟島之東、北、西三側均有一些島嶼分布。它們圍成了一個半圓形,形成了一個闊大的海上塘灣。郭賢坤說,塘灣內常常是風平浪靜,古稱廟島塘,塘內港口是我國古代四大著名港口之一。圍繞廟島的三面島嶼各有特色。東南是南長山島和北長山島,兩島之間有一壩相連,即玉石街,宛若兄弟倆,手牽著手,形影相隨。再西,即是螳螂島、犁犋把島、小黑山島,排成一字長蛇陣,成為北面的屏障。與小黑山島雞犬之聲相聞的是大黑山島,它像一只臥虎,一只爪子向東伸出,即是有名的虎爪崖。它俯伏于湛藍色海中的身軀,漸漸向南,最后將虎尾一甩,彎成了南北方向,在那里是一溜兒沙崗,十分漂亮。在沙崗的尾端有一個礁砣,巋然立于海中。
叩開一戶漁家的大門,一位姓王的老漢笑迎我們喝茶歇腳。老漢說,在廟島上有兩個村莊,一個叫山前村,另一個和島嶼同名。村莊的盛衰,與廟島塘海港的變化有著極大的關系。從前,登州曾是我國重要港口,桅桿林立、歌舞達旦的富貴繁華地,商船來往驟多,海面平靜、水深良好的廟島塘便成了登州的外港長島旅游攻略北上進京或南下蘇杭及俄羅斯、朝鮮、日本商船皆在此進行交易或待風轉航,有的商人就定居成為當地人了。
仙 女
傳說中的媽祖,是一位我國古代的女海神。自宋朝以來,隨著航海家們的足跡所至,其影響遍及我國沿江沿海及東南亞各國,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文化之源。
航海是勇敢人的事業,航海的風險是隨時存在的,所以急需尋求自己的保護神。宋代,福建蒲田縣出現了勇于在海上救人的年輕姑娘林默,她的智慧、勇氣、善良,受到人們的敬佩和愛戴。生于公元960年農歷3月23日的林默,卒于987年農歷9月9日,她的英年早逝,在航海者心中必然引起遐想和猜測,漸漸把她傳為神,成為航海者的精神寄托。
林默卒后,鄉人在湄州島上建廟祀之,這就是名聞遐爾的湄州媽祖廟。宋高宗紹興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褒封林默為靈惠夫人。這是皇帝第一次賜封,從此開始到清朝同治年間,歷朝皇帝共賜封36次,封號從“夫人”、“天妃”、“天后”到“天母”,并列入國家祀典。
在北方沿海,特別是在長島,媽祖文化在人們心目中的影響是十分久遠而深刻的,是黑暗中的燈火,是危難中的希望,是戰勝困難和危險的一種動力。自宋朝以來,在近900年的歷史長河中,雖經世事變遷,朝代更替,但媽祖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卻始終沒變,被當地人敬稱為仙女海神娘娘,香火長年鼎盛。
廟島顯應宮一直香火鼎盛,人氣極旺。人們行船遇風或生病災,均向媽祖祈禱許愿,脫危后到顯應宮還愿,或刻碑,或送匾,送船模,送斗篷衣物,或捐錢財。建國后,有892年歷史的廟島顯應宮存有歷代碑刻300余方,匾額300多塊,船模400多只,每年都有媽祖公祭或民間祭祀活動。
仙 廟
正是因為有了媽祖的深遠影響,廟島上的顯應宮才變得無比神圣。據說,在我國北方,除廟島顯應宮外,供奉媽祖的廟宇還很多,但建廟時間均比廟島顯應宮晚,在歷史上的影響力也遠不如廟島顯應宮,緣于廟島地理位置和航海樞紐作用及民間崇拜媽祖程度,媽祖文化直接傳播到俄羅斯、朝鮮和日本,廟島顯應宮因此成為北方媽祖文化的中心。
郭賢坤說,山東長島廟島天后宮始建于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明崇禎元年(1628年)擴建,有前殿、后殿、山門、鐘樓、鼓樓及戲樓等建筑,共占地90畝。門前正上方,有咸豐皇帝親筆題的“神功濟運”匾額,是世界上唯一由皇帝賜封官建的媽祖廟。有892年歷史的、也是世界唯一存留的海神娘娘銅像即正居暖閣之內的龍墩上,暖閣里,4尊侍女;暖閣外,4尊妃女;還有12尊巨大的站班。這里的碑碣、銅鼎、壁畫、船模等,是研究我國航海史的重要資料。
在祭祀儀式上,郭賢坤告訴我們,媽祖信俗已經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級文化遺產,媽祖文化已經由華人的文化遺產變成全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他對此很自豪,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長島縣開始將媽祖文化作為歷史文化遺產整理、發揚、光大。2001年,廟島顯應宮開始進行大規模維修,宮廟維修引來了大規模的社會捐款。為了答謝當地企業和社會各界對維修工程的社會捐助,翌年,長島縣舉辦大型活動———媽祖節,把它作為長島旅游文化節的一個組成部分,媽祖文化活動開始恢復,媽祖節也延續下來,不斷招來媽祖文化人士、香客和游人。經過十余年的努力,長島媽祖宮廟活動以其從規模、內容到形式的巨大影響,已成為與廣東梅州祖廟、天津天后宮齊名的沿海地區三大媽祖宮廟活動。
“如今的媽祖祭祀活動是一套官祭禮儀,是長島的文物、文化工作者根據殘缺的記載整理出來的一套官祭儀式,基本復原了古代朝廷或政府的官員,到廟里來誥祭媽祖的時候的完整儀式。”郭賢坤說,顯應宮是官廟,歷史上有過有關祭奠禮儀的記載,但是“文革”期間大多都毀掉了。文化工作者憑著島上老人的記憶,和保留下來的明朝朱載堉《六代舞譜》幾頁紙的殘缺記載,依稀感覺到:在古代某個時期,廟里曾經搞過祭奠活動,而且在祭奠活動中動用過樂舞。在恢復顯應宮祭祀活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大家一直本著恢復歷史原貌的原則來進行。
“一種精神主要是一種民族價值觀的體現,我們每年搞的公祭或民間祭祀活動,主要是為了紀念先賢,弘揚‘和平、勇敢、關愛’的媽祖精神?!痹诠t坤的認識里,文化是文明的一種呈現方式,要表現它,有很多有形的和無形的東西。文明是什么呢?人和自然的存在狀態——認識和創造。宗教作為一種信仰,它也是反映了這樣一種關系?!叭缃?我們把媽祖文化有形和無形的遺產挖掘整理出來,一是為了告訴現代的人們,我們的先人在認識自然的過程中,有過這樣的一個階段;同時,它作為一種遺產,我們可以把它發展和包裝成旅游產品,這對推動現代地方經濟的發展,會有很大的作用?!?br />
郭賢坤說,媽祖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也是現階段溝通兩岸民間交流、加深感情的一個紐帶。同時,媽祖文化當中所特有的那種人文情懷和關愛精神,對構建和諧社會,對推動和促進人們去追求美好的新生活,具有積極的意義。
島上的漁民告訴我們,廟島自從有了媽祖,最熱鬧的場面是每年夏間的“海神娘娘”廟會。從農歷七月初七開始,在娘娘廟前的戲樓長島旅游上開演戲文,往往一演就是七八天,十來天,有時竟長達20多天!廟會期間的盛況,將南來北往的船客吸引住了,紛紛在廟島上駐足觀賞。附近的船也紛紛前來,一清早航行至廟島,一直鬧至深夜戲散,才點上燈籠,各自搖槳歸家。
?
国产麻豆videoxxxx实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