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島縣是山東省唯一的海島縣,32座島嶼分布在渤海海峽,其中無人居住島嶼有22座,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她成為環太平洋西岸、東北亞、東亞地區候鳥飛躍渤海海峽的“驛站”。
對候鳥進行環志科研活動,沒有比長島條件更加優越的地方了。經我國東南沿海遷徙的猛禽,大多是在俄羅斯、大小興安嶺、黑龍江等地繁殖。每年8月下旬到10月末,它們陸續南遷。長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恰恰處于鳥類南北遷徙的大通道上。鳥兒由此飛越渤海灣,距離最短,遷徙也最快。
在長島縣大黑山鄉設有我國唯一以猛禽為主要對象的鳥類環志基地——大黑山候鳥環志站。他們要做的工作就是把國家統一配制的,國際通用的,不同規格的金屬環,佩戴在不同種類、不同大小鳥類的小腿位置,然后將鳥的環型,環號,鳥名,年齡,性別等進行登記然后放飛。通過再次捕獲或野外觀察獲得鳥類生物學或生態學信息。
32年來,該環志站共記錄到猛禽2目4科39種,占我國猛禽種類的44.3%,占我國遷徙猛禽48種的81.2%。有8萬余只猛禽在這里戴上環志,占全國猛禽環志總量的80%,留下彌足珍貴的遷徙信息。
張網以待。
環志第一項工作就是張網以待。大黑山島上布有數百張捕鳥網,分布在山梁的兩側,然后靜待鳥兒“自投羅網”,鳥兒低飛時就會撞網。按照環志工作的原則,撞網的鳥兒,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完環志,然后放飛,以減少對鳥兒的傷害。所以,環志站的3個人,每半小時就要去巡查一遍,多的時候一天要走20多公里。

工作人員巡查,并摘下撞網的候鳥。
把鳥兒從網上摘下來,是一件很有難度的技術活兒。如果是猛禽,首先要保證不被其啄傷和抓傷,要精確的拿捏到鳥的雙腿、長島漁家樂控制住鳥的翅膀。最難的是要把捆綁纏繞滿身的細網摘除干凈,而且不能用力撕扯,只能輕輕的拆解,直到鳥兒完好無損、完全自由。
巡網歸來,把鳥裝在塑料瓶制作的“神器”中帶回。
摘下來的鳥兒要暫時放在黑山環志站自己發明的運鳥“神器”里。一堆大小不同的空飲料瓶,從中間割開,瓶口沖下,用細繩捆綁在一起。這個不起眼的物件,就是工作人員的“神器”。巡網的時候,工作人員把捕獲的鳥兒摘下來,先裹上一件布做的“小棉襖”,再將其頭朝下倒放進瓶中,帶回環志站。這東西看起來簡單,但用起來很方便,既節省時間,還能保護鳥兒。
做環志的過程雖然不復雜,長島旅游攻略但是需要幾個人配合完成。首先是工作人員將國家統一編號的金屬環套在鳥兒小腿部,隨后由兩名工作人員配合給鳥提取血液和糞便樣品并保存,最后是做好記錄、建立檔案,然后便將其放飛。每一個環志的信息,都會上傳到國家環志中心。
采集糞便。
采集血液。
環志之前,做好登記。
工作人員為猛禽帶上“環志”。
每一個環志都有獨立編號。
環志之后放飛回大自然。
候鳥環志放飛。
今年一個多月的時間,長島環志站的工作人員已為1000余只鳥兒環志,其中有80%以上是猛禽。而過去的32年間,長島環志站累計環志各種鳥兒27萬余只,環志遷徙猛禽近8萬只。
每個回收的環志,都能獲知鳥類遷徙、棲息等豐富信息。在長島環志的鳥兒,可能在國內外的其他環志站被捕捉,也可能再次被長島的環志站捕捉。這些年,長島環志站回收時間最長的是1991年10月3日放飛的G01—8149號雄性雀鷹,1998年10月25日在原放飛地回收,歷時2555天;飛行時間最短的是1985年環志放飛的H00—0773號紅隼,10天飛行1762.6公里;長島旅游單程遷徙距離最長的是F01—5235號松雀鷹,1994年10月放飛后1個月在馬來西亞海域回收,圖上直線距離達3960公里。
每一次環志回收,都能傳達出豐富的信息。通過分析發現:通過渤海海峽遷徙的猛禽每年時間比較固定,一般在春天2月末和3月上旬開始遷徙,高峰期3月末—5月中上旬,有的種類延續到6月中下旬;秋天最早南遷在8月末,盛期在9月中旬—10月下旬,末期在12月中旬。南遷時經過遼東半島,飛至渤海海峽的廟島群島時,在島嶼停歇、補養,以島嶼為坐標飛抵山東半島,。然后一部分飛經青島、江蘇、浙江等沿海地區南下,一部分飛經安徽、湖北、江西,到長江中下游、東南沿海以及南海一些國家越冬。

蒼鷹

紅角鸮

松雀鷹
黃嘴白鷺

金腰燕

雀鷹
山斑鳩

斑鶇
“不僅是它們的遷徙路線,還可以了解它們的棲息環境。”大黑山環志站副站長范強軍表示,有些猛禽近年來遷徙的數量減少,也與生態的改善有關?!氨热玳L島,過去只有麻雀、喜鵲,其它的幾乎全是遷徙鳥,現在安家不走的有白鷺、白頭翁、山斑鳩等十幾種。說明這里的環境在不斷改善,有了充足的食物。”
環志對瀕?;驕缃^鳥類的保護意義非凡。山東長島共調查猛禽39種,其中兩種是國家一級保護的,其他37種猛禽都是國家二級保護鳥類。被偷捕偷獵的情況時有出現。按照規定,如果7年左右環志不到某種鳥類,就可以向國家申請上報提升保護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