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島廟會”是以煙臺市長島“廟島媽祖廟”為核心,在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期間,游客參加的“漁家過大年”、“望福礁免費祈福香會”等豐富多彩的納祥祈福過漁家樂大年活動。
煙臺長島廟會
長島“廟島媽祖廟”又稱顯應宮,長島當地人俗稱海神娘娘廟,是媽祖文化北傳的重要標志,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廟島顯應宮始建于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距今已有八百多年歷史,是我國北方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素有“中國北方媽祖第一廟”之稱。廟內供奉的媽祖銅身塑像是我國唯一一尊年代最久遠的媽祖塑像。
媽祖信仰自宋代發祥以來,長島旅游隨著時間的推移,伴隨著漁民、商人、華僑華人的腳步遍及全球,造就了“有海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地方就有媽祖信仰”的現象。媽祖信仰的足跡已經遍布世界的26 個國家和地區,信眾的范圍涉及社會上的各個領域,成為全球華人在外鄉打拼的精神支柱,同時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長島廟會從根本上說即是長島縣一帶漢族民眾為祭祀天后所舉行的定期節會。民間相傳,天后為保佑海上航行安全的神祗,又因當地居民大多從事漁業,故對天后崇拜由來已久。早在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由福建會館出資在當地興建天后宮,有大殿、暗卷棚及戲樓等建筑。每逢廟會,則要宰牲設供,焚香燃燭,長島漁家樂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以祈求天后娘娘保佑在海上行船安全,漁業豐收。此外,還要請外地戲班前來上演大戲以酬神,島內外的商販也紛紛前來進行貿易,一時間,貨攤排列成行,游人香客,云集潮涌,格外熱鬧。
海島漁民在祭拜媽祖的同時,還要耍龍、舞獅子,進行文藝表演,既增加了看點,又增添了節日喜慶的色彩。節日的廟島四處洋溢著濃郁的喜慶氛圍。海面上,船來舟往,一片繁忙;碼頭上,熙熙攘攘,人潮涌動;顯應宮內,長島旅游攻略人流穿梭,香火盈盈,漁家人虔誠的拜媽祖、求平安,盡情地表達著自己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