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指戰員在蓬萊閣上偵察敵情
報紙上刊登的長山島解放消息。
我軍戰船蓄勢待發
青(島)即(墨)戰役勝利后,整個山東境內,只剩下長山列島尚未解放。長山列島位于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之間,列島多為山地,四周多暗礁與陡崖峭壁。扼京津門戶,形勢易守難攻,其戰略地位非常重要。
華東軍區、中央軍委:
為便于海上交通、奪取蔣匪北方僅有之海軍據點,以鞏固國防,建設海防起見,我們擬派隊攻取長山島……請軍區指示執行。
1949年6月22日,山東軍區發出了這樣的電報。
1949年7月,為解放山東全境,長島漁家樂拔掉國民黨布置的這顆位于海上交通要道的“毒牙”,山東軍區組建了“解放長山列島前方指揮部”,山東軍區副司令員、虎將許世友擔任總指揮,組織所屬部隊按照“隱蔽接敵,強攻登陸,逐島攻擊,穩步推進”的作戰方案,發起長山島戰役。
我軍戰史上首次渡海作戰
1947年10月,國民黨軍隊重點進攻山東,占領了長山列島,隨后移交海軍防守。國民黨守軍不時派遣武裝特務騷擾沿海港口。他們妄稱:“南有臺灣,北有長山,國軍防御,固若金湯。”他們還伺機對我解放區反攻,以“光復”大陸。
作為我軍戰史上的第一次渡海作戰,并且是用陸軍打海軍,許世友戰前是慎之又慎。
許世友面臨的困難是大多數指戰員都是第一次見到大海,不習水性。初次訓練就有不少人暈船嘔吐,還有的弄得帆破桅折。但參戰各部并沒有被困難所嚇倒。他們頂著烈日,請來當地漁民做教練,天天泡在海里熟悉水性,反復演練上船、下船、撐帆、劃船、登陸作戰的動作。山炮營反復練習山炮的拆卸、裝船和登陸、組裝,以便登陸后能盡快占領射擊陣地,迅速支援步兵作戰。在解決暈船問題上,總結出白天、風大、海邊、吃飽飯、心情不好暈船的多,夜里、風小、海里、吃半飽、心情舒暢暈船的少,并采取了針對性的解決措施。
為分散敵艦的注意力,許世友安排部隊施放炸藥包制造聲響,打信號彈假進攻,并以頻繁不斷的冷炮和試射對敵射擊;還用馬拉著樹,沿公路來回奔跑,造成我軍調動之假象,逐步使敵艦在海上東來西去,顧了這頭顧不上那頭,在疲于奔命中,一點點麻痹起來。
唯一掃雷艇被刮上沙灘
天有不測風云。
“刮臺風那天,我正打著傘去送文件,結果被一股颶風卷起,連人帶傘卷起三米多高,瞬間傘被風撕破如縷,我也跌落在地。”事后有人這樣回憶7月26日膠東半島那場罕見的12級臺風。
從26日到29日,12級臺風和傾盆大雨鋪天蓋地而來,潮水暴漲,惡浪洶涌,沙灘上到處是破船碎板。從煙臺解放過來,準備用于火力支援的唯一一艘掃雷艇也被刮到沙灘上,倉內灌滿了泥沙,無法使用。
國民黨軍在長島的守軍得意忘形起來,他再次向上司打了保票:只要糧食彈藥保證供應,“南有臺灣北有長山”的局面可以確保。臺風過后,他大擺宴席,揚言:“共軍遭此毀滅性挫折,三個月恢復不了元氣。”
面對困難局面,許世友沒有絲毫猶豫。有人回憶說,“許司令突然臉色變紫,站起來,很嚴肅地用手敲打桌子,對著我們幾個大聲吼起來了:‘打呀!打呀!堅決地打!’“船打壞了算什么,打壞了再修!”“決心不變,不能動搖!”“十天之內給我把船修好!”“按原計劃不變,到時就要發起進攻!”
經過5天5夜的搶修,可修的船只全部修好了。前線指揮部又從煙臺、黃縣、龍口等港口重新調集了250余只木帆船做了補充,各部隊很快將這支擁有1600多名船工和441艘船只的支前隊伍,分別編入了戰斗行列。
渡海作戰獲得全勝
8月11日晚,東南風勁吹,這非常適合我軍順風揚帆渡海,長島旅游攻略許世友果斷下達了渡海攻島的命令。當晚7時30分,我軍渡海攻擊船隊分別從劉家旺、解宋營和欒家口等地出海。
不料,到夜里22時左右,我軍船隊航渡至一半路程時,風突然停了,船速驟減。船工說,東南風一停,就會刮西北風。不出所料,我軍要逆風行駛。面對困境險情,許世友果斷地命令部隊:“搖櫓劃槳,用鐵鍬劃,用手劃,全力劃進!”小木船上,戰土們全都拿起了小鍬、木板,和船工們一起奮力劃船,漸漸跑到了前邊。大船載人多,盡管船工們搖櫓累得大汗淋漓,還是走不動。船隊時速不過二、三里,船與船之間距離漸漸拉大。堅持到后半夜,海面上的東南勁風又起,我軍的船速大為加快。
“榴彈炮給我開火!”隨著許世友的一聲命令,戰斗開始。12日凌晨1時30分,左翼部隊在大黑山島登陸成功,2時20分,我部又登陸小黑山島并控制了制高點。3時30分,主攻部隊相繼成功登陸南長山島。搶占灘頭之后,部隊立即兵分三路,向島內縱深推進。戰至上午9時,我軍左右兩路已將南長山島南部之敵肅清,與中路會師。10時摧毀敵團部。主攻部隊乘勝進軍,于14時占領北長山島。在主攻部隊登陸南長山島的同時,右翼部隊警五旅攻占了大、小竹山島。23時,左翼部隊警四旅又占領廟島,“南七島”也全部解放。敵方部退守北面的砣磯、隍城等島。
8月13日,正當我軍準備乘船北上,解放其余島嶼時,大風驟起,為避免不必要的損失,許世友果斷決定推遲進攻。19日,風勢稍減,敵軍棄島南撤。長島旅游至此,長山列島全部獲得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