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山東省旅游局規劃發展處獲悉,近日《長島休閑度假島發展規劃》正式獲得山東省政府批復,批復特別要求“以國際化高標準打造代表中國海島品質的、彰顯藍色魅力的休閑度假勝地”。
2011年1月國務院批復了《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作出了建設長島休閑度假島的部署。2012 年12月12日,經山東省政府同意,省發改委正式批復實施《長島休閑度假島發展規劃》長島旅游特別要求“以國際化高標準打造代表中國海島品質的、彰顯藍色魅力的休閑度假勝地”?!堕L島休閑度假島發展規劃》是山東省第一個省級層面直接批復實施的縣級發展規劃,成為山東省發展的一個亮點。建設長島休閑度假島,是推動海陸統籌,科學開發海洋國土的重要任務,是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長島在新形勢下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然途徑?!堕L島休閑度假島發展規劃》的批復,必將為長島旅游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一、長島休閑度假島建設條件極佳
長島是山東省和環渤海地區唯一的海島縣,是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中最具代表性的區域之一。長島的地緣、資源和價值等稟賦十分優厚,從全省和全國大格局中看,長島在休閑度假旅游、海洋牧場、海洋文化、海洋風場、海洋物流、戰略作用及影響力等方面具有珍稀性和不可代替性,開發利用價值極大,競爭優勢極強,為建設國際休閑度假島具備了難得的必要前提和厚實基礎。
生態環境優良。長島是渤海最重要的生態屏障,被列為我國北方氣象和海洋生態、海洋環境監測研究站點,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是我國唯一的海島型國家地質公園,被譽為“北方最美的群島”。長島冬暖夏涼,無霜期長,氣候怡人,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一級標準,海域保持國家一類海水標準。高品質的生態環境,為休閑度假島建設提供了獨特吸引力和核心競爭力。
海洋資源富集。長島是重要的海洋生物棲息地、遷徙洄游通道,海鳥、海豹自然保護區,世界候鳥保護環志中心站和候鳥遷徙驛站,有全國第二大蛇島。有鳥類240種,占我國鳥類的19%。盛產30多種經濟魚類和200多種貝藻類水產品,是我國重要的海珍品種質資源保護、繁育和生產基地,著名的“鮑魚之鄉”、“扇貝之鄉”、“海帶之鄉”。海上風能、潮汐能、海流能等海洋新能源儲量豐富。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為休閑度假產品開發提供了獨特素材。
文化底蘊深厚。長島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和多元文化交匯地。在3.5萬年前就有人類居住,被譽為“東半坡”文化的北莊遺址距今有6000多年歷史。廟島顯應宮是北方最古老、最有影響的媽祖官廟。有祭海、漁家號子等有典型代表性和深遠影響力的漁俗文化。砣磯硯是歷代貢硯精品?!伴L島漁號”等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與現代海洋文化交匯交融,形成了我國北方海洋文化中心的地位,是休閑度假島特色化、品牌化發展的有力支撐。
綜合區位優越。長島為渤海咽喉、京津門戶,是進出渤海必經的“黃金水道”和渤海立體救助網中心點,長島漁家樂處于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遼寧沿海經濟帶和天津濱海新區等國家戰略區的結合部,與北京、天津、大連、煙臺等國內重要客源城市距離近,是環渤海經濟圈合作和消費市場輻射的交匯地。特殊優越的戰略與經濟等區位強勢,為休閑度假島發展創造了有利的交通、市場和區域合作條件。
二、長島休閑度假島規劃布局科學
《規劃》根據《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對長島的總體要求,長島休閑度假島建設堅持海陸統籌、區域協調,保護與開發并舉,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同步,以轉方式、調結構為主線,以生態化、人本化、特色化和國際化為方向,以休閑度假為核心,實施資源整合和產業融合,創新體制機制和發展模式,其戰略定位是將長島建設成為宜居宜游宜業、人與自然和諧、代表中國海島品質的生態島、休閑島、度假島、文化島、智慧島,創造海島可持續發展范例。
按照建設海洋生態文明的要求,以島帶海、以海促島、海陸統籌、人海和諧的發展模式,以及功能區與資源環境協調、與產業體系相配套的布局原則,將長島休閑度假島劃分為三大功能區:做靚南五島,建設休閑度假聚集區;做強北五島,建設海島生態漁業區;做活海上空間,建設海上生態保護區。
做靚南五島。南長山島、北長山島、小黑山島、廟島和廟島灣“一灣四島”是休閑度假島的核心功能區,大黑山島是地質遺跡保護區、史前文化傳播區和鳥類遷徙保護區。南五島將集中突破交通等基礎設施“瓶頸”,實施連島等綜合交通工程,推進南五島區域新型旅游城市化、特色化,加速形成產業聚集和規模經濟效應,與外向型的休閑度假產業發展相結合,促進城市功能升級、發展以旅游休閑度假為主導的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做強北五島。砣磯島、大欽島、小欽島、北隍城島、南隍城島和附近海域,其海島風情濃郁,海洋生物資源豐富,是生態漁業的深度發展區,要加快形成與南五島南北呼應、互補互動的格局。南五島休閑度假產業的發展,將為北五島養殖業帶來廣泛的市場空間,拉長漁業產業鏈條,加快培育一批市場潛力大、品牌美譽度高、科技含量高的水產品加工企業,與南五島的現代、時尚、大容量度假的模式形成差別和分工。
做活海上空間。長島其他海域、無居民島和島礁,地質景觀優良,海洋生物、風力、海流能資源豐富,承擔南五島和北五島的部分功能拓展,是資源保護、新能源開發、航道維護、海上生產和海洋科研與普及的主要區域。南、北長山島與砣磯島之間的中部海域,分布著大竹山島、小竹山島、車由島等無居民島,是海鳥、海豹保護的核心區域,是開展生物觀察、科學考察的重要場所,是建設國家海洋公園的主體區域。
與三大功能區相輔推進,充分發揮長島資源環境優良、海洋資源富集、綜合區位獨特等優勢,以環境依托型、生態友好型為產業發展導向,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以休閑度假為龍頭的第三產業,優化發展以生態漁業為主體的第一產業,適度發展海洋新能源等新型第二產業,促進產業聯動和融合發展,構建以休閑度假服務業為主導,以生態漁業、文化產業、海洋新能源為支撐的“1+3”特色優勢產業格局。
三、長島休閑度假島建設全面鋪開
長島作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和煙臺“一極領先、多級崛起”發展的亮點和重點,省政府、煙臺市政府高度重視支持《長島國際休閑度假島發展規劃》的運作實施,已先期明確支持項目37個,落實政策15項、無償資金3.2億元。省委、省人大和市委調研組專程來島調研,省財政廳、省發改委對長島新增省級重點生態功能區、重點社會事業和項目給予重點傾斜支持,市委、市政府開展新一輪強化支持,近期煙臺市政府將再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支持長島政策。
《長島休閑度假島發展規劃》規劃期為2011—2020年,其建設是一個需要長期努力的漸進歷程。在初期起步的具體推進中,山東長島著眼于破解制約長島發展的根本性、長遠性問題,在向省市爭取建立相適應的體制機制、擴大長島對外開放、給予更優惠的資金政策和海島人才政策等十多個方面支持的同時,牢固樹立“規劃引領、生態優先、基礎先行”的理念,目前38個先期重點項目工程已全面鋪開。
在規劃引領上,科學定位休閑度假島建設布局。將總體規劃、專項規劃和項目規劃同步協調推進,按照“一島一品、各具特色”的原則,聘請新加坡雅思柏設計事務所,高起點編制南五島概念性總體規劃和南北長山島城市設計,已完成定稿。邀請中科院海岸帶研究所等高層次專業機構,正加緊編制海域使用、土地利用、海島整治修復、海陸交通和海洋文化產業發展等專項規劃。邀請上海同設建筑設計院,編制南北長山島環島路規劃,規劃建設以慢行交通為主的旅游交通系統,充分展示長島豐富的景觀資源。
在生態優先上,有力支撐休閑度假島永續發展。將生態保護修復放在首要位置,投資7億元拆除南北長山島岸線低檔建筑,投資1.2億元開始建設10萬畝海洋牧場,投資6200萬元推進九丈崖、長山尾地質遺跡保護和山體治理等工程,投資1.8億元加快城區及各島嶼污水垃圾集中處理中轉等項目,投資1億元建設國家大氣背景值監測站和海洋氣象觀測基地,提高海洋生態安全預警能力。
在基礎先行上,不斷夯實休閑度假島發展根基。長島旅游攻略將基礎和服務設施建設作為工作著力點,全力破解供水、用電、交通和服務設施等發展瓶頸制約,投資1.79億元的蓬長跨海引水和投資1.67億元的南北長山島跨海大橋工程正緊張施工,投資1.8億元的全域雙回路電網蓬長線完成敷設,投資48億元的西海岸旅游娛樂商務區開發進入吹填造地階段,投資32億元的東海岸休閑養生度假區和投資2.4億元的南北長山環島慢行旅游通道設計方案即將完成,投資20億元的廟島媽祖文化公園和大型媽祖露天塑像建設將于近期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