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山東乃至全國海洋旅游,人們自然會談到對長島的感悟。
把她戲成“一粒彈丸”不過分,島陸面積僅56平方公里;把她詡為“一串項鏈”也恰如,由32個島嶼組成。然而,長島在去年作為山東省唯一的縣市擠身于首批中國旅游強縣行列。
人們更關注的是數字:長島旅游招引60多個大中城市140多萬游客,旅游產業保持30%的增長速度,旅游總收入也分別占全縣GDP和地方財政收入的30%以上……。
長島的成功令人眼熱,是得益于選定這樣的思路與目標:建立年100萬人高端游客市場,發展海洋生態旅游,打造國內知名旅游休閑度假區。
長島如此“出招”,是因其地理與資源“底氣十足”。
長島海洋地理獨特。地處膠遼半島之間,黃渤海交匯線,擁有8700平方公里海域,海岸線146公里,島陸面積56平方公里,系京津門戶,渤海咽喉,南距蓬萊7公里,北距旅順42公里,占據渤海海峽(121公里)三分之二,是山東省及黃渤海地區唯一的海島縣,也是環渤海海洋生態屏障和生態通道。
長島海洋生態豐富。長島是出產鮑魚、海參等極品海珍的天然佳地,森林覆蓋率達56%,有譽“天然氧吧”,候鳥達320多種、120多萬只,斑海豹近400只,是候鳥“驛站”和海豹“樂園”,成為國家森林公園、國家鳥類自然保護區和省級海豹自然保護區。海島地質、海洋生物、天景天象構成了長島旅游和風電資源的黃金組合,系膠遼隆起斷陷分離出來的島鏈式基巖群島,有“海上盆景”、“海上石林”之稱,年平均氣溫11.9℃,經常出現海市蜃樓、海滋幻影、平流霧等奇觀,是全國唯一的海島型國家地質公園和我國三大風場之一。
長島海洋文化深厚。長島有800萬年歷史,是齊魯海洋文化發祥地、北方海洋文化形成和傳播中心,歷史文化、媽祖文化和民俗文化等海洋文化源遠流長。從舊石器晚期就有人類活動,距今已有6500多年歷史,北莊遺址與西安半坡遺址同屬一個時期,被專家家稱為“東半坡”文化,是公認的中國史前文化源地之一。煙臺長島廟島顯應宮始建于北宋宣和四年,是我國北方最古老、最具影響的媽祖官廟,是我國北方媽祖文化中心和對臺媽祖文化交流基地。長島民風淳樸、習俗獨特,濃郁的漁家風情在北方有著典型的代表性和深遠的文化影響。
長島借海洋生態之“勢”,行海洋旅游之“船”。但,長島行“船”更顯其理智和聰慧。
優良的環境、稀缺的資源是長島的特色和自然本底,其生態價值具有不可代替性,是長島旅游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基礎。長島以“上、中、下”階梯化平衡模式,實施“三個治理”工程,優化旅游生態環境——
在陸上大搞綠化美化。秉承“人育林、林涵水、水養人”理念,在原有松、槐林木的基礎上,對40余公里風機路、林緣帶、旅游沿線兩側進行“三條彩帶”造林,營造出4.8萬畝多林種、多層次、多功能、多色彩的生態林地。目前,列島森林覆蓋率從建國初期的0.5%提升到56%,人均占有林地綠地達700多平方米,每年途徑候鳥300多種120多萬只,成為國家鳥類自然保護區。
在水下營造海底森林。在近海海域投石、沉船改造海底底質,人工栽培海帶、裙帶菜等藻類70億株,列島的潮間帶、潮下帶形成百萬畝“海底森林”,既釋放氧氣、吸收二氧化碳、氮磷等有機物,又為各類海珍品提供充足餌料,也能抵抗風浪、形成平靜水域環境,有30多種經濟魚類和200多種貝類在此生息繁衍,每年吸引來600多頭斑海豹,成為省級海豹自然保護區。
在岸線保持原始生態。投資7500萬元,拆除環島146km海岸沿線破舊建筑和育保苗場,恢復岸線原始面貌,打造海岸風景線。投資4000萬元,建設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和脫硫設施,實現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零排放。普及太陽能海珍品育保苗技術,以山上環渠攔水、空中屋檐接水、地表道面集水和家庭筑窖存水等方式搞好雨水利用,全縣90%以上的建筑物建有蓄水節水設施。
攥住了生態“本錢” ,就要撐起市場“門面”。山東長島以三大特色品牌來詮釋對旅游運作的簡單卻深刻的理解——
樹立北方海洋生態品牌。在山東省率先推出海洋生態游項目,利用漁民現有的生產工具,組織游客進行海上觀光、海上勞作、海上垂釣等活動,發展“乘漁船、釣海魚、烹海鮮、嘗海味、觀海景”等體驗海島生態的休閑漁業。同時,依托海豹、鷗鳥、巖礁等海上旅游資源,包裝推出了海豹探春、仿古風帆、觀鷗賞崖等特色項目,滿足了不同層次游客的游樂需求,成為長島海洋生態旅游新熱點。
樹立北方海洋民俗品牌。在全國率先推出“長島漁家樂”民俗旅游項目,“吃住在漁家、娛樂在漁村、覽勝在景點、游樂在海上”,開展了“漁家樂”示范村、示范戶創建活動,出臺了“漁家樂”接待服務標準,推行了公司化規范經營,提升業戶服務檔次,“漁家樂”通過了全國首批“農業旅游示范點”驗收。目前全縣“長島漁家樂”業戶發展到600多戶,年接待游客40萬人,綜合收入1億多元。
樹立北方海洋文化品牌。挖掘媽祖、歷史、民俗和地質等“原生態”文化資源,與海內外40多家媽祖宮廟和媽祖文化開展互動交流,被國臺辦和國宗局確定為“北方對臺媽祖文化交流基地”,舉辦了首屆中華媽祖文化節,國家級地質博物館和雙擁共建展館建成開放,同央視四套《走遍中國》聯手制播《神秘的史前面具》和《八仙過?!返?部系列專題片,長島漁號列入國家第二批非遺名錄。
如今,長島的海洋旅游文章正在做大做強。長島立足更高層次上提升旅游資源開發利用比重,與四個“100萬”海洋生態產業工程并進,在南北長山島以東西一靜一動的兩條海岸帶為發展軸線,形成旅游核心區,在大黑山島建設國際會議中心,小黑山島建設特色風情休閑度假區,廟島建設宗教文化旅游區,構筑錯位發展、各具特色的南五島生態旅游格局。同時,建設海洋生態公園和休閑觀光基地,開辟環島游等海上旅游航線,推出帆板、沖浪、潛水等濱海體育運動,并進一步開發媽祖、歷史、民俗文化,打造北方媽祖文化中心,創出漁家民俗文化品牌。長島還擴大旅游宣傳促銷,每年赴天津、南京、哈爾濱等地舉辦推介會,與120多家旅行社簽訂客源供應合同,今年在央視連續8個月播放旅游廣告。去年,來島游客達146萬,旅游收入4.5億元。截止目前,今年旅游門票收入和旅游直接收入分別增長35%、55%。
“發展海洋生態旅游,建立年100萬高端游客市場,打造國內知名旅游休閑度假區”,地理區位、生態環境、人文底蘊、特色品牌、新穎方式、漁家真情以及合理運作,讓長島人的這句頗有霸氣的“豪言壯語”變為真切地現實。已是長島“??汀钡闹貞c巫山云旅行社劉毅總經理說:“內陸游客非常喜歡來長島旅游,被這里的海洋生態和海洋文化的新奇所癡迷,我們社明年要把長島作為北方旅游的首選目的地,最少要組10個團隊再來長島”。
也許,人們能從中引出長島年100萬游客背后的思考與答案。
更多長島旅游資訊:去長島旅游網 www.www-999lt.com 長島漁家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