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媽祖,喊漁號,吃魚餃……這里不僅自然生態風光奇秀,而且各種海洋文化展示著特色之珍之美,我們一家三口已經是第三次來煙臺長島了!”陜西游客楊女士對長島情有獨鐘。長島挖掘豐富媽祖、民俗、歷史和飲食等海洋文化資源和底蘊,將文化元素與長島旅游有機融合,“長島文化熱”每年招引來北京、河北、河南等60多個大中城市游客,形成年140多萬人次的旅游市場。
長島媽祖廟始有886年文化歷史,是中國北方修建最早、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媽祖廟。長島不斷擴大長島媽祖這一文化旅游品牌的影響力,先后舉辦了首屆“中國.長島中華媽祖文化節” 、“長島顯應宮春祀暨媽祖塑像奠基典禮”和《四海心.媽祖情》大型文藝晚會等一系列大規模媽祖文化交流活動,每年有大批海內外媽祖宮廟代表、信眾及游人聚匯長島,被國臺辦和國家宗教局確定為“北方對臺文化交流基地”和“中國北方媽祖文化中心”。今年,有四分之三的游客將祭拜媽祖作為體驗漁家風情首選活動,重慶巫山云旅行社劉毅總經理說:“內陸游客非常喜歡乘坐仿古帆船祭拜媽祖的旅游模式,既豐富海洋文化知識,又增添對海島的新奇感受,我明年最少要組10個團隊再來長島?!?br />
長島的航海歷史、漁家習俗、廟會節慶,以及八仙過海傳說、闖海故事、口頭漁謠和漁村秧歌等民俗文化獨特豐富,在承傳中一直保持著較“原始”狀態,傳統的文化方式和底蘊具有鮮明的北方海洋文化代表性。這些文化亮點,正是游客需求的“看點”,長島整合“長島漁號子”、“織網小調”等系列民間非物質文化資源,編排出30多個永久性特色民俗表演節目,建立起20多個民俗文化村,發展“漁家樂”民俗文化特色旅游項目,請游客學漁家勞作,喊漁家號子,扭漁家秧歌,喝漁家老酒,聽漁家故事,睡漁家炕頭,在海邊設置了既能品嘗海鮮又能參與漁俗表演的“篷布啦”大排檔,每年有40多萬游客直接進漁村體驗“長島漁家樂”民俗旅游,漁民在漁閑時節借此轉產增收年達1億多元。
長島旅游能讓游客癡迷不已,還因長島“海字號”的特色飲食文化,海菜包子、大餡魚餃子、手搟鮮魚面、咸魚玉米餅,還有鮮嫩爽口的海蜇湯都使游客爭先“大開胃口”。傍晚時分,來漁村游客車隊排成長龍,街頭和漁家小洋溢著南腔北調,一陣陣海鮮氣味撲鼻而來,品味漁家小吃成了游客來島休閑的最美享受。如今,長島“小漁村海鮮樓”、“老漁民餃子館”、“漁家小吃店”等鱗次櫛比,出自漁家加工的天然海米、魚干、蟹醬等成了游客的搶手貨。后溝村長島漁家樂宋大嫂樂地合不攏嘴:“一幫一團的游客呼呼地往村里涌,點著菜單子要吃鲅魚餃子、海菜包子、咸魚餅子、海兔醬、牡蠣、扇貝、螃蟹,雖說是緊忙乎,可俺與游客都爽快,他們心滿意足,俺一年也有五萬六萬的賺頭!”
更多長島旅游資訊:去長島旅游網 www.www-999lt.com 長島漁家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