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島漁家樂再弄新潮

“做夢也沒想到,闖海為本的漁家人現在玩著也能賺錢。”66歲的南長山鎮樂園村漁民劉守佳說。
劉守佳從事“長島漁家樂”旅游快5年了,說起眼前的好光景,自有一番感觸和盼頭。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長島鄉親們靠養殖櫛孔扇貝發了家,可近年扇貝接連受災,大伙兒沒少為如何轉產增收想招式。適應城里人渴望回歸自然的需求,村里鼓勵漁民借助原始生態環境和傳統生活習俗辦家庭旅游業,330戶人家有80多戶建起“漁家小院”,130多戶轉產搞海味餐飲、海上游樂和水陸客運,戶年均收入3萬元左右。全村三分之二的漁民放棄傳統漁養勞作改行“玩”旅游,帶動全村年人均純收入3600多元,一點也不比從事海上生產差。
在漁業資源減少和市場制約加重的情況下,漁民面臨著如何增收、轉產和就業的新問題, “漁家樂”開發有地域特色的民俗生態旅游,解決了漁民增收、轉產和就業三大難題,給漁民帶來了希望。去年長島旅游旺季,南長山鎮10多個漁村僅投入了四分之一的勞力,就接待15萬游客,實現收入1200萬元。
當“漁家樂”走過了10年輝煌之后,最早開發了這一旅游資源的南長山人,遇到了新的挑戰,為進一步提升品牌,他們開始圍繞“南島突破旅游業”的新思路,開始了新的探索。
為恢復島上的原生態景觀,他們開始對重點區域逐步實施拆遷,恢復海岸線10多公里,開辟海上觀光航線,組建起海上觀光船隊。從今年3月開始,他們按島上漁俗在王溝村建設“漁家樂民俗風情園”,重現海草房、籬笆墻、碾子磨和大櫓把風貌,重拾房檐下掛咸干魚、苞米棒和地瓜干等海島風俗,在海邊拖上老帆船,利用閑置的船網和漁樓,請游客學漁家勞作,喊漁家號子,喝漁家老酒,睡漁家炕頭,敞開胸懷體驗漁家風情。
站在風景秀麗的濱海大道上,南長山鎮的同志自豪地向記者介紹,轉變傳統的漁業增收方式,開發旅游二次消費,從“推銷吃住”到“推銷心靈體驗”,“漁家樂”已經邁出二次創業的新步伐。
更多長島旅游資訊:去長島旅游網 www.www-999lt.com 長島漁家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