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長島,最美是漁村。在這片島陸面積僅5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吃海經”念得紅紅火火:
海產養殖足可傲視天下———中國“海參之鄉”、“鮑魚之鄉”、“扇貝之鄉”等美譽被盡收囊中,其中海帶養殖年產量1.2萬噸,加工出口海帶1000多噸,占全國出口總量的近二分之一;
小小“漁家樂”,海島大旅游———1999年,幾個漁民一個突發奇想的舉動,竟發展成后來叫響全國的海洋休閑品牌,成為“國家農業旅游示范點”。
盤點長島,去年,這個擁有4.5萬人的海島縣,漁村人均純收入達到6008元。
見聞
煙波浩淼,薄霧縹緲。在隨風流轉的朦朧霧氣中,長島恍如仙境。
3月5日上午,我們從蓬萊港出發,搭乘“海馬6號”輪前往長島縣。透過舷窗,只見遠處海水養殖區若隱若現,宛如一串又一串浮于海面之上的珍珠。
不到半小時,客輪駛抵長島。張連和,成為我們登陸之后采訪的首位漁民。“我從當初養殖海帶的單一結構到現在的多業并舉,去年凈賺120萬元!”在北長山鄉北城村張連和的養殖場,他開門見山對我們說。
張連和,1996年開始從事海產品養殖加工,當年實現利潤10余萬元??珊镁安婚L,從1997年到2001年,受赤潮等影響,他養殖的扇貝大面積死亡,剛剛起步的事業一下子跌入谷底。
“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張連和望著波光粼粼的養殖區,訴說起二次創業之路。“痛定思痛。海產養殖的風險一方面來自氣候環境條件,但更重要的還是產業結構單一和缺乏技術投入。2001年,在別人退出扇貝養殖的時候,我通過政府扶持引進了經過品種改良的蝦夷扇貝,大獲豐收。此后我又上了網箱養魚、海參育保苗和海產品冷藏加工等項目,又專門請來高校教授和技術人員對員工進行培訓,現在年收入穩定在百萬元左右。”
海面上的平流霧漸漸大起來,張連和在海邊緩緩地巡視著自己的養殖區,穩健的步伐里透著自信和堅毅。
隨后,記者又來到了南長山鎮連城村的海參底播海區。氤氳的霧氣籠罩著平靜的海面,可是在海底,卻有成千上萬頭海參在蠕動。
“近年來,隨著海洋資源的日益枯竭,我們開始對海參等海珍品進行人工育保苗,然后底播增殖,我們面前就是150多畝的底播區。海參成長期在4年左右,可是經過育保苗的海參在底播區2-3年就能長成成品參,效益非??捎^。”南長山鎮連城村黨支部書記劉新貴介紹說。
“可不是,南長山鎮已經把海參育保苗培養成了一個品牌,提起海參育保苗就能想起我們南長山。近年來,全鎮投入了400多萬元,建起10萬立方米水體進行海參育保苗,每年能育出海參苗5億多頭,市場前景非常好。”鎮長李明補充道。接著,他話鋒一轉,“雖然如此,但我們還是倡導產業結構調整,實施多元化經營。為了降低風險,最近又上了雜交扇貝和蝦夷扇貝的育苗項目,大連一家公司承諾,我們有多少他們要多少,銷路不成問題?!?nbsp;
“我們長島漁業資源潛力大,開發基礎較好,但整個漁業生產還處在低層次、粗放型的階段?!遍L島縣委副書記、副縣長張延廷接受采訪時說,“建設社會主義新漁村,必須把傳統漁業改造建設成具有持久市場競爭力和能夠持續造福漁民的高效生態漁業。這幾年,長島通過不斷優化海珍品增養殖結構,逐步走出了一條多種形式、立體化開發的新路子。目前已開發海域30萬畝,其中海參底播面積5.2萬畝,蝦夷扇貝放養面積17.2萬畝?!?nbsp;
品海鮮小吃,喊漁家號子,扭漁家秧歌……對于祖祖輩輩在島上生活的人來說不足為奇,可是卻讓外地游客備感驚喜。隨著海洋資源的衰退,許多祖祖輩輩與大海朝夕相伴的漁民不得不離開大海,尋找新的出路。在1998年,長島北溝村幾戶漁民突發奇想的舉動,誰也沒有想到,竟然催生出一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海洋休閑漁業品牌———“漁家樂”。
“當時我聯合了幾戶鄰居,從1998年7月開始,把來島觀光的游客請到了漁船上,吃住在漁家,游玩在海上,受到了外地游客的歡迎,這就是‘漁家樂’的雛形?!被貞?strong>長島漁家樂的興起,作為發起人之一的宋承堂歷歷在目,“當時全國還沒有‘漁家樂’的叫法,名字是我受‘農家樂’啟發得出的,原本是個暫用名,可是第二年就在全國叫響?,F在村里有250多戶搞起了‘漁家樂’,平均每戶接待客人2000人左右,年收入三四萬元。”
516號“漁家樂”在當地小有名氣,67歲的老主人劉守佳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漁民的熱情和真誠。
“我從2000年開始搞‘漁家樂’,原先只是想打發時間,可是幾年下來,通過和外地客人交流,我的性格變得開朗了,見識增長了,真是越干越有樂子。”老劉的“漁家樂”不僅飯菜可口,環境衛生,而且對來自全國各地客人的口味了如指掌,周到的服務贏得了不少的“回頭客”。“我兩個樓房可以同時住下55個客人,內蒙古、青海、新疆、西藏的客人都有?!崩蟿泛呛堑貙τ浾哒f,“我還第一個把‘漁家樂’搬到了網上,去年一個臺灣客人就是通過互聯網找到了我,光靠網上預定,就能有充足的客源?!?nbsp;
“‘漁家樂’項目是近年來長島縣實施‘旅游興島’、加快海島產業轉型的一個具體體現?!遍L島縣旅游局副局長邢鵬告訴記者,“這個項目從創意到現在已有6年時間,發展之快超乎想象,長島目前已有‘漁家樂’經營戶680余戶,床位13000多張,年經營收入達到2000萬元,并在2004年被國家旅游局授予‘國家農業旅游示范點’稱號。‘漁家樂’項目帶動長島旅游業發展壯大,帶動第三產業同步發展,使旅游業逐步成為全縣經濟主導產業。”
朝陽從海平面上冉冉升起,晨曦籠罩下的長島顯得更加婀娜多姿。穿過繁忙的碼頭,我們踏上了歸途。登船遠眺,遠處山頂上錯落有致的風力發電機徐徐轉動,一個嶄新的社會主義新漁村仿佛呼之欲出。
亮點:
南隍城每戶領取養老金年均過萬元 漁村養老保險投保面100%
今天,長島縣北隍城鄉漁民又過起了一年一度的“投保節”———全鄉兩個漁村出資45萬元,為所有適齡村民投保了養老保險,投保面達到100%。據悉,目前長島漁村投保人數占全縣適齡投保人數的85%,100%的漁村實現了社會養老保險投保。
針對漁民需求,長島把搞好漁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作為滿足漁民利益的大事來抓,建立完善了政府推動和基金管理兩大工作體系,形成了以縣級管理為主體、鄉鎮管理為基礎、村級管理為依托的運作模式。漁村在保證適齡漁民投保率的同時,實行了漁村干部補貼與養老保險“并軌”的辦法,激發了漁村干部為民服務的積極性。
北隍城兩漁村對“十星級文明戶”按不同年齡定出不同補貼標準,去年為群眾補貼10萬多元。目前,全縣漁村人均保費600元,群眾從中得到越來越多的實惠。與北隍城島只一水之隔的南隍城島,老年人每年人均領取養老金5000多元,成為每戶領取過萬元的典型村。
更多長島旅游資訊:去長島旅游網 www.www-999lt.com 長島漁家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