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域旅游創建中,煙臺以“仙境海岸”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設為核心,努力推進旅游產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全域旅游產品體系?!芭铋L龍”作為濱海一線上的黃金板塊,以蓬萊、長島、龍口三城市為核心,三地車船距離均不超過40分鐘,域內匯聚煙臺3個國家5A級山東旅游線路旅游景區,“政府支持、企業主導”,通過產品連線、綜合營銷、門票互售、游客互換等方面,多措并舉、強強聯合,旅游集群效應凸顯。
龍口,是“蓬長龍”板塊中旅游綜合體的承載地,域內擁有煙臺三大旅游集團之一的南山東旅游景點大全山旅游集團,集結國家5A級旅游景區、多品類度假酒店、特色餐飲美食區、游艇碼頭及海上游等,擁有養生養老、修學研學等多樣性旅游新業態產品;龍口東海旅游度假區、濱海旅游度假區、桑島等海洋資源豐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濱海海岸帶中親海、玩海、吃海的“海產品”;龍口古村落具有典型的膠東“耕讀文化”特色,古村落民俗體驗、非遺傳承等是龍口鄉村旅游發展的核心資源……“南山、東海、桑島、古村”,在全域融合的發展格局中,休閑養生、鄉村旅游、葡萄酒、航空游艇、研學、會展商務、高爾夫、旅游地產等旅游綜合體項目全域“開花”,成為煙臺“仙境海岸帶”中三角形構架中的重要支點。
智慧旅游城市建設、交通體驗建設、蓬長龍旅游服務互通互建等在內的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建設;“生態龍口·福壽南山”線上線下城市營銷、冠名“龍口南山號”高鐵營銷、旅游節慶活動品牌營銷、“蓬長龍”區域旅游合作等多渠道的跨界營銷模式;以“最美龍口好人之城”城市文明品牌,發揮全國道德模范刁娜、中國好導游蘇振濤等旅游業正面典型作用,大力推進文明旅游工作,開創全方位的市場監管局面,共同營造良好的全域旅游發展環境……龍口正以建設濱海休閑度假目的地城市為發展目標,全域旅游融合之路走得踏實穩健。
來自北京的游客說:“親子研學、禪修禮佛、登山、高爾夫、海上游艇、膠東民俗、美食、馬術……龍口南山可以體驗的項目實在太多太多,已經來過三次了,還沒體驗完每個項目,每次來都會有新的感受和發現。”
在仙境海岸品牌帶上,“南山旅游”的名字擲地有聲,很多國內外游客趨之若鶩。南山擁有國家5A級旅游景區、全國百強國際旅行社、星級度假酒店、高標準國際高爾夫山東的旅游球場、會展中心以及國內首席養生谷等,經營地域以龍口為中心,延伸到煙臺、青島、澳大利亞等地,一個綜合性的旅游休閑度假目的地已經形成。
龍口南山旅游景區作為煙臺擁有的國家5A級景區之一,以市場為導向,不斷進行綜合體“核聚變”反應,通過產業拓展、產品升級和品牌打造,逐漸從傳統觀光旅游向體驗式度假轉型,逐步形成了集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研學拓展、高爾夫運動、商務會展、餐飲購物、工農業旅游、鄉村民俗、森林生態、休閑養生等為一體的多樣化旅游度假體系,為龍口全域旅游創建做好引領示范。
不論是產業打造,還是細節服務,南山旅游發展的巨大變化,不僅收到普通游客的“點贊”,也深受國內外旅游專家學者的關注。在今年6月,2017中外旅游渠道商采購大會暨煙臺全域旅游品鑒行活動中,來自中外旅游專家學者、渠道商、媒體等實地考察了南山旅游景區華嚴世界、南山大佛、萬佛殿、歷史文化園、南山大院以及南山國際高爾夫中高協練習場、游艇俱樂部等景點項目,親身體驗了南山研學之旅線路,感受歷史文化教育和膠東民俗體驗,也在中高協練習場揮桿高球,一展身姿,對整個南山進行了實地參觀,看到了南山蓬勃發展的新容顏。
今年,南山的研學旅游產品吸引了俄羅斯旅行商的青睞,雙方簽署了“新絲路之約”旅游合作協議,創新合作,互助互利。
南山旅游綜合體進行融合發展的優勢非常明顯,景區資源、旅行社、酒店餐飲、服務都是我們可以自由組合調配的。近幾年,南山重點打造的龍口南山研學旅行基地,依托南山旅游集團民俗、歷史、馬術、拓展、游艇、高爾夫資源,與南山航空產業結合,借助煙臺南山學院旅游管理學院師資和科研力量,構建了科學完善的研學旅行課程體系,產品市場認可率極高。
作為龍口的核心旅游景區,南山不僅進行度假區內產品融合,還與龍口市內桑島、鄉村旅游產品進行組合,積極參與蓬長龍區域旅游合作,舉辦南山財神文化節、南山廟會、南山國際長壽文化節等大型旅游節慶活動,舉辦南山·中國大師賽等高爾夫賽事、國際性高爾夫論壇等文旅融合活動,延伸龍口產業鏈條,助推龍口全域旅游打造。
古港為底蘊做足海文章
龍口市處于環渤海經濟圈和山東省海岸旅游帶的交匯點,海岸曲線長68.4公里,港灣自然條件良好。龍口港水陸交通便捷,擁有70多條國內外航線,與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港口有業務往來;歷史上秦代著名方士徐福東渡起航港,便是龍口濱海旅游度假區內的黃河營古港,為中國上古“六大名港”之一和煙臺“海上絲路”重要的港口;龍口自古還是山東沿海重要商埠之一,龍口粉絲揚名世界;同時,煙臺龍口還是“闖關東”的起源地,當年很多人都是從龍口海灣漂洋過海到東北。
龍口市旅游局負責人表示:“我們在守住保護好大自然賜予的生態‘海濱’資源時,努力做足‘海洋+旅游’文章,依托東海旅游度假區、濱海旅游度假區和桑島,開辟‘海島游’‘岸線游’海上旅游線路,推動‘陸、海、島’協同發展,‘親海、玩海、吃海、住海’產品在山東半島海上游線路中脫穎而出,龍口海濱也被稱為北方最干凈的海濱之一?!逼渲?,東海旅游度假區已發展成為集海濱度假、旅游地產、游艇運動、餐飲食宿、海濱高爾夫等產品于一體的旅游度假“黃金海岸”;龍口濱海旅游度假區以“徐福東渡”文化為基礎,已發展成為集濕地觀光、文化體驗、旅游地產、新農村建設等產品于一體的海濱休閑游覽區。
隸屬南山旅游集團的東海旅游度假區,萬米金沙灘海岸線長達20公里,設施完善,海濱浴場、海上游艇、海上垂釣、別墅休閑、海濱森林氧吧……吃、住、購、娛功能齊全,成為游客享受生活,親近自然、旅游觀海休閑的首選之地。區內的南山東海游艇俱樂部是煙臺首家標準化游艇俱樂部,也是山東省內目前標準最高、設施最完善的游艇俱樂部之一,游艇碼頭全部按國際標準建設,同時還配有一支專業的游艇服務團隊,保障游客安全。
龍口濱海旅游度假在龍口市的諸由觀鎮北部,大海、沙灘、河口、濕地、森林等自然資源,是北方渤海灣邊少見的自然海岸地帶。區內擁有黃水河口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和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4000余畝的濱海防護林帶,生態環境優美,具有河、海、林、灘多種特色,沙灘平緩,水質良好。按照《龍口市濱海生態建設項目總體規劃》,在合理保護和利用生態資源的基礎上,挖掘文化資源,旅游度假區定位徐福文化體驗、生態養生體驗、教育認知體驗三大功能,展現悠久歷史文化、深厚商業文化和特色民俗文化、飲食文化。已成為煙臺“蓬長龍”旅游板塊中一個亮點。鳳凰城、徐福海文化街、逸海綠洲等休閑旅游度假項目已落戶園區。
如今,“東海旅游度假區+桑島海上探秘”線路已成為成熟產品。桑島村是龍口市唯一的海島村莊,被大海徹底切斷,完全漂浮在海面上,登陸桑島需要坐船。島南金沙鋪底是天然的海水浴場,島北怪石嶙峋,如切似削,自然形成八大景觀。桑島因火山噴發而形成。島東沿著蜿蜒盤曲的棧道,可以近距離欣賞到“東山再起”的獨特火山地貌保護區。島上有600多戶漁民,大部分以捕魚為生。近年來,島上一些富裕戶開始用多年捕魚養貂積攢的資金投入小島的開發,做起旅游的生意,成為很多游客向往的探秘之地。桑島海參遠近聞名,2012年“桑島刺參”又被農業部認定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
生態守護耕讀傳家
以民俗訪古、孝德文化、紅色文化、鄉村采摘等為發展方向的鄉村旅游產品日益豐富,下丁家、庵夼村、廟東村、王屋山生態農業旅游區等一批鄉村旅游點形成品牌,西河陽的古村落、丁氏故宅和海岱鎮的王氏故居等融合了漁獵文化、耕讀文化的古村落民宿,引起龍口“黃縣房”古村落民宿探尋熱……在“生態龍口”的城市建設目標下,龍口鄉村旅游發展從“一無所有”到“如火如荼”。
近年來,龍口市旅游部門主動發揮部門職能優勢,結合鄉村與生態旅游資源實際,明確了龍口“生態旅游”發展思路,不斷整合美麗鄉村建設成果,山東旅游景區編制完成《龍口市鄉村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并付諸實施。
龍口鄉村旅游發展以規劃引領,加快提升鄉村旅游發展。開展鄉村旅游創評活動,以引導有資源特色的鄉村、采摘園等村級個體組織參與創建,推進鄉村管理機構配備,道路、廁所、標示牌等旅游設施完善等工作;推進旅游精準扶貧工作,引導山東省級旅游扶貧村石良鎮下劉家村,打造獼猴桃基地、“童之夢”少兒拓展基地等鄉村旅游項目。
引導創建鄉村旅游景區。引導石良鎮庵下吳家林場和蘆頭鎮庵夼村創建2A級旅游景區;打造多彩鄉村旅游產品。龍口先后整合包裝生態觀光、民俗體驗、紅色文化、休閑采摘四條特色鄉村旅游線路,引導和支持旅游企業或社會團體組織舉辦鄉村自駕游、鄉村攝影大賽等鄉村旅游活動,滿足市民休閑生活需求,活躍鄉村旅游市場。
同時,高標準實施鄉村旅游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城鄉“綠道”體系建設。積極吸引農村群眾參與鄉村與生態旅游資源的開發建設和項目經營管理,拓寬村級和群眾增收渠道,做好“以旅促農、農旅結合”發展文章。
龍口西河陽村,是位于龍口市諸由觀鎮黃水河畔的古村落,也是山東第一批入選的省級傳統古村落。村里現在還保存有完好的哈瓦房200多套,短的也在百年以上,是“黃縣房”中的典型代表。古村落布局考究、主從有序,真的能夠從很多的細節中,感受西河陽村曾經的氣派和富足,以及老黃縣人所秉持的耕讀文化精神。
龍口至今還保留著目前中國規模宏大、舉世聞名、保存較好的“四合院”式建筑群丁氏故宅,它是清代乾隆年間“丁百萬”家族遺留下來的宅居。流傳很廣的一首民謠“黃縣房、棲霞糧、蓬萊凈出好山東旅游網姑娘”,1996年,丁氏故宅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幾年間,龍口鄉村旅游碩果累累:東江街道、石良鎮榮獲“山東省級旅游強鄉鎮”;東江街道南山村、東江街道磨山遲家村、蘆頭鎮庵夼村等10個鄉村榮獲“山東省級旅游特色村”;下丁家廟東村榮獲山東省鄉村旅游示范點;南山旅游景區、王屋山生態農業度假區等7個鄉村采摘基地榮獲“山東省級精品采摘園”;南山村和庵夼村榮獲“好客山東最美鄉村”;王屋山生態農業度假區榮獲“四星級好客人家農家樂”;史殿來、張培偉等被國家旅游局授予“中國鄉村旅游致富帶頭人”;王屋山生態農業莊園被國家旅游局授予“中國鄉村旅游金牌農家樂”;下丁家和徐鏡心故居被煙臺市旅游局命名為煙臺市首批“紅色旅游景點”;南山旅游景區榮獲2013“美麗中國”十佳旅游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