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30自駕車從青島出發,上G20/G2011青銀高速,在南村立交轉G15沈海高速,在大楊家立交轉G18烏威高速,在閆家橋大橋出高速轉S213到達蓬萊,此路線基本上全程高速,轉入S213后路況也特別好,只是路程要長一些,11點不到,到達蓬萊-長島輪渡碼頭,好家伙,碼頭上滿眼都是等待渡船的車輛,看來十一長假自駕游的還真不少。買上船票(車輛140元/張票,人23元/張票,票價是青黃輪渡的三倍多,感覺挺貴)等了一個多小時才上了船,渡船不大,輪渡公司為了多拉車,要求人車分別上輪渡,本來四排車的位置上了五排,我這個司機停車后被臨車擠得差點打不開車門下不來,后在工作人員幫助下從后座車門好不容易出來(這些渡輪工作人員充分利用空間、多拉快跑的干勁讓人佩服)。大約下午兩點,輪渡到達長島碼頭,下了輪渡,便直接奔向提前預定的在北長山島的長島世紀假日酒店。
進入島內從輪渡驅車向北長山島走的路上,和在輪渡上就看到的一樣,各山頭遍布著的一個個風力發電機組,這沿著山勢錯落有致地排開的一排排發電機組,巨大的葉片緩慢的旋轉著,構成一道美麗的風景。
沒想到長島世紀假日酒店就坐落在長島著名景點半月灣西面的山坡上(到了酒店才知道的,到酒店時覺得酒店對面的海灣非常漂亮,辦理入住手續時問酒店前臺,前臺告訴對面就是半月灣),酒店正沖著半月灣,在酒店的海景房里,半月灣美麗的景色一覽無余。因為是頭天晚上才預定,海景房已經定完,不過山景房也還不錯,二人標間才180元一晚(含早餐),頭天咨詢農家樂還每人100元一晚呢(包吃住,但能吃到啥東西呢)。酒店選址不錯,從外觀設計看一般,屋頂造型顯得笨重 ,內部功能設計也有欠缺,裝修顯得粗糙,糟蹋了那些上好的裝修材料,讓人惋惜。
酒店老板不錯,天津人,挺健談,原來給我們預留了一樓房間,家人不喜歡住一樓,跟老板說明后,老板很痛快的給調換到了三樓,酒店房間還算干凈,總體而言感覺這酒店還不錯,很實惠。若有親朋好友去,還推薦住該酒店。
來長島前一天做了功課,網上介紹說南北長山島主要景點有半月灣、九丈崖、望福礁、仙境源、烽山、林海等,還有其它小島的需要租船游覽的景點。因只有兩天時間,游了長島還想捎帶去蓬萊閣看一下,因此計劃當日下午游覽半月灣、九丈崖、望福礁三個景點,第二天上午游覽仙境源、烽山、林海景區,下午返回蓬萊游覽蓬萊閣并返青。因此安排完住宿便驅車前往半月灣。從酒店出來幾百米便到了半月灣景區,買了六景點的通票(票價150元,也可北長山島三個景區半月灣、九丈崖、望福礁,南長山島三個景區仙境源、烽山、林海分開買,但分開買票價分別是100元),進入景區,首先看到的是后羿仰天舉弓射日的雕像,不知這后羿射日與半月灣景點有何牽連,我覺得如果是因為半月灣的樣子像半輪彎月,由此扯上天上的月亮以及月中嫦娥,并由此扯上后羿射日的話,這雕塑的安排實在有些牽強。
接下來是露天海豹館,并定時有海豹表演,旁邊有提供海豹食喂海豹的,可以近距離投食喂海豹,便給孩子買了一份,每份10元錢,兩條小魚,被切成五六塊,用小碗盛著,給雙筷子,孩子端著小碗已進入到喂食的海豹池邊,便有海豹探頭等著,孩子夾起一塊小魚扔向海豹,海豹便爭相去搶,很好玩的游戲,只可惜每份只有那么幾塊小魚,玩不過癮。喂完海豚正趕上海豚表演,玩的無非是電視上看過的隨著音樂跳舞、跳鐵環、頂球及跳高等氣球等傳統節目,但現場看表演還是第一次,趕上了,值!
看完表演,走下海堤,腳下就是長島最著名的半月灣鵝卵石海灘了,十幾年前同舍兄弟老三撿回的鵝卵石或晶瑩剔透,或有美麗花紋,但如今海灘上滿眼的鵝卵石雖然仍然很漂亮,特別是海邊被海水沖刷過的濕濕的鵝卵石,在陽光照射下也顯得光滑、晶瑩,但俯下身來想尋一些中意的卻不那么容易。
景點有規定,游人禁止撿拾鵝卵石帶走,但滿海灘的游人都跟本人一樣,都在低頭尋找,希望撿些中意的帶回去。聽說到長島旅游的人數歷年累計已經有三百萬人,每人帶走一塊便有300萬塊,可每人平均帶走何止一塊啊,更何況聽說十幾年二十幾年前當地農民把撿拾鵝卵石當做副業,農閑時挑選了賣到北京上海等全國各大城市用來鋪公園景區人行道,就這樣沒幾十年功夫原本俯首可拾的美麗的鵝卵石海灘現在已經今非昔比了。但即使是這樣,海邊鵝卵石海灘的美麗仍是中國、亞洲乃至世界少有的。半月灣又叫月牙灣,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來到月牙灣,都親自為月牙灣題字留詩。1979年,葉劍英來長島為月牙灣題詞是:“內長山島月兒灣,勤車漁農并石田,昂價球石生異彩,婦孺豈情指頭艱”;1964年董必武為月牙灣的題詞是:“游長山島,心胸甚豁然”,凡游過長山島的人都會與董老有同樣的感受。
因為住在青島近十幾年了,對青島的大海邊已經司空見慣,習慣了大海的清澈湛藍(雖然青島大海的這份清澈湛藍曾經讓來青島游玩的寧波同學大為驚嘆,據他說寧波的海水是混的,來青島前他從沒見過那么清澈干凈的大海),但在長山島半月灣感受到的天空的明凈、大海的清澈,這一片海天一色的湛藍還是讓我驚嘆。半月灣美麗的半月形海岸線的西北端是一處不太高的懸崖,懸崖最高處一座小亭,將海灣西端景色裝點得恰到好處;海岸線南面和東南端山梁上是一排排風力發電機組,也為半月灣增色不少,半月灣用一句成語概括就是美不勝收,真是太美了!我和孩子一邊忙著撿拾鵝卵石一邊忙著拍照,忙的不亦樂乎,在老婆的再三催促下,才戀戀不舍得離開半月灣驅車奔向九丈崖景區。
到了九丈崖景區,已經四點多鐘,進入景區右轉,沿石階向下,便到了傳說中的鷗翅灣,這海灘地海岸線樣子很像海鷗在展翅飛翔,因此叫鷗翅灣,這鷗翅灣還有個美麗的傳說呢:傳說這個海邊生活著很多居民。有一天,突然起了海嘯,居民們爬上了制高點,正在海嘯要把這里淹沒時,一只巨鷗從天而降,用翅膀卷走了海水,島上的居民得救了,但巨鷗卻累死了,就化作了這一片海灣。 在鷗翅灣西端靠近九丈崖方向,岸邊都是些較大的不規則的鵝卵石,在海浪的響聲,還是第一次聽到。
沿鷗翅灣向西,拾級而上,便到了長島的另外一個著名的景點:九丈崖。九丈崖,高69.7米,是一綿延幾百米的巨崖,由于千萬年來風浪的侵蝕 ,石崖漸成了上凸下凹之勢,壁面犬牙交錯,石窟、石穴鱗次櫛比,其邊上有 九疊石塔,由九層節理明顯的石英巖堆成,久經海浪磨蝕雕鑿,塔崖石紋清晰,層次分明,形態別致,與九丈崖組成一對”母子崖“。再向前走,一塊巨石突出在峭壁上,像一把巨大的石斧,被稱作“神斧 ”。沿途還有觀景臺、仙姑洞、軍艦礁、海狗礁等景點。轉過神斧,拾級而上便到了山頂,山頂有被考古學家于1976年發現的珍珠門遺址,屬四千年前的東夷文化。站在這長滿蒿草的山坡上,看著山坡上古人雕塑,眼前就會浮現出我們祖先在此狩獵、捕魚、修造茅舍的情景,再回望九丈崖層層斑駁裸裂的巖隙,那可否就是古人攀援留下的痕跡?
出了九丈崖景區,太陽已經快要落山,玩了一下午,感覺有點累也有點餓,便在路邊買了兩斤無花果吃,無花果熟得很透,果園就在旁邊,味道不錯,但10元一斤,有些貴。
驅車回酒店,看到暮色中的月牙灣分外美麗,便想再去看看,老婆孩子喊累,回房間休息去了,我獨自穿過酒店門前一片玉米地,來到月牙灣邊(原來從這條小路不買票也可進入月牙灣,可能白天會有人看著吧),游人已經離去,公園已經關閉,只有零星的幾個游人,可能也是在同一酒店住的吧,海灘上完全沒了白天的喧鬧,顯得很安靜。登上峭壁上的觀瀾亭,暮色中的月牙灣是另外一種美麗,趁著暮色拍了幾張照片,天也黑下來了,順原路返回酒店,長島第一天的旅游便告一段落了,原計劃今日游覽的望福礁景區也只能到明天了。
晚上在酒店吃自助餐,每人50元,孩子喜歡吃自助餐,熱鬧。但自助餐實在一般,孩子沒吃多少,但特高興,回到房間也興奮的不行,在孩子看來,出來旅游吃自助餐和住酒店比逛景點更高興,真讓人頭疼。
第二天(10月3日)一大早我便起床了,老婆孩子還在睡,我便帶上相機又沿小路到了月牙灣。太陽剛剛出來不久,海灘上已經有了為數不多的游人,看樣子都是和我們同住一個酒店的,有的在忙著照相,有的在忙著撿拾鵝卵石,也有人在觀瀾亭下的海攤石縫里抓小螃蟹。我先登上觀瀾亭,俯瞰月牙灣,因為還沒到開放時間,幾乎沒有游人,月牙灣顯得很安靜,匆匆拍了幾張照片,便也下到海灘上撿幾粒美麗的鵝卵石,然后匆匆回酒店了。因為今日上午還有4個景點需要去呢,該趕緊吃早飯了。
回到酒店,老婆孩子還在睡,叫醒她們,去吃早餐。酒店的早餐免費,每人一只雞蛋,有包子、炸饅頭、稀飯、幾樣小咸菜和別的什么菜,不好也不壞,湊合吃吧,出門旅游關鍵在玩不在吃,吃飽就行。吃完早餐,驅車前往望福礁公園。
望福礁公園其實得名于望夫礁,為圖吉利,改為望福礁,公園主要景點有望夫石、長山列島國家地質公園陳列館、龍頭礁 。進入公園步行不到100米,右轉便是長山列島國家地質公園陳列館,進入館中,迎面大廳玻璃柜中是長島列島模型,導游介紹了長島列島的各風景點,及在各個島上的一些奇石的展覽。聽了介紹,真有點后悔行程安排太緊不能到其它島上去看一看。
望福礁公園其實也是一個海灣,只是沒有半月灣的海岸線美,也沒有那么多美麗的鵝卵石,這個景區應該在下午游覽更好一些,因為主要景點龍頭礁及望夫礁均在東面,對一般旅游者來說,逆光攝影要想拍好是很困難的。
龍頭礁是海灘上伸向北方的一塊巨石,像一條巨龍騰空沖向大海。從巨龍的脊背上穿過(繞過龍頭也可以),便是著名的望夫礁了。礁石形狀極像一婦女頭戴圍巾,懷抱嬰兒迎風而立,好像在等丈夫歸來,故此人稱此礁為“望夫礁”。這里有一個動人的傳說,有一年臘月二十八,一位漁夫被迫出海打漁,突遇風浪而一去不返,他結婚一年多的妻子悲痛欲絕,整天抱著不滿月的孩子站在海邊,希望有一天奇跡出現,她的丈夫能夠平安歸來。但是過了很多年,親人沒有歸來,她變成了不動的石像佇立在那里。聽導游講望夫礁是一塊天然形成的石頭,沒有經過人工雕刻,由頁巖與石英巖石交替疊壓形成的。
仙境源在南長山島的東部,據說八仙是從此地過海到蓬萊成仙的,是仙境的源頭因此叫仙境源。進入景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黃渤閣,是一九九八年在古時“泰清閣”的舊址上建造的,高16米,因登上閣頂西可觀渤海日落,東可觀黃海日出,因此取名“黃渤閣”。黃渤閣腳下是“城子”,據說是當年唐王李世民東征高麗時建造的,原來的城子早已經不存在,現在看到的是近年在原來的舊址上 重建的。穿過城子門,下面是陡峭的臺階,順階而下,來到“步仙橋”,步仙橋是漢白玉大理石修的橋,穿過步仙橋便來到“聚仙亭”,相傳當年八仙經常在此亭相聚。來到亭中,沐著海風,極目四望,海闊天空,令人心曠神怡,如做神仙啊!
從聚仙亭下到海灘,這里的游人相對于月牙灣、九丈崖等景區人少了些,跟孩子在海邊繼續找尋鵝卵石,終于撿到兩塊中意的,著實讓人興奮,剛來仙境源時第一感覺也只不過是一個海灣罷了,雖有上面說的景點,但總覺沒啥特色,能撿到中意的石頭,總算不枉此行。
從仙境源景區出來,便驅車去烽山和林海景區,這兩個景區說實話真沒啥看頭,沿著盤山公路前行,進入烽山景區,烽山海拔只有14多米,中途停車登上烽山,山頂有一只展翅雄鷹的雕塑,在山頂可以鳥瞰長島縣全貌。
驅車前行,進入林海景區,景區中間有一行駛中路過一景點,乃一石碑,上有原國家主席華國鋒的題字“遠觀”。下車游覽,旁邊仍是一海灣,較小,從陡峭的懸崖順臺階而下,臺階很陡,已經玩的很累,且下午還要趕到蓬萊,便沒有下去,也不知下面有啥景觀,給老婆孩子買了幾只雪糕,稍事休息便向黃渤分界線景點駛去。
黃渤分界線在南長山島的最南端,有黃渤交匯處碑,在海島最南端的延伸處有很明顯的一道海岸的延伸,有人說那就是分界線,也有人說那不是,真正的分界線是海水的顏色明顯的不同海水的高低也不同,有一條明顯的分界線,但我看了又看,實在沒看清楚分界線在哪里。
從林海景區出來,便直奔輪渡碼頭,到達碼頭已經接近中午,還好,等待渡船的車輛比來時少多了,不到半小時便上了船。以前乘坐輪渡都是車直接開上船下船時直接開出,可這次坐的船是上船時要倒進去,對面是不通的,這樣的渡船還是第一次坐,哈哈又長見識了 。
到達蓬萊已經一點多,在蓬萊閣對面的飯店吃了點飯(這家飯店的飯實在難吃,價格還貴,可能主要是外地游客吧,扇貝可能是大鍋煮了,各桌客人點了后直接盛了端上來,上來時都已經涼了,炒土豆絲簡直就是水煮的,實在難以下咽,好在在輪渡上已經吃了點火腿墊了墊。但有一點還可以,在該飯店就餐買蓬萊閣參觀券打九折省十元 ),便帶孩子游蓬萊閣(因為幾年前老婆單位曾組織到蓬萊旅游,老婆孩子都曾游過蓬萊閣,老婆選擇了在車里休息,我和孩子去游蓬萊閣 )。
對游蓬萊閣我向往已久,因為蓬萊閣是與洞庭湖畔的岳陽樓、武昌長江邊上的黃鶴樓、江西南昌的滕王閣齊名的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的。蓬萊閣,始建于北宋嘉佑6年(公元1061年),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并稱為“中國四大名樓”。蓬萊閣虎踞丹崖、云擁浪托,由蓬萊閣、天后宮、龍王宮、呂祖殿、三清殿、彌陀寺等6個單體和附屬建筑共組成規模宏大的古建筑群,面積1萬8千5百平方米。
關于蓬萊這個名稱的來歷,據說與漢武帝有關,相傳漢元光二年,為了長生不老藥,漢武帝和秦始皇一樣,聽說海中有蓬萊、方丈、瀛州三座仙山,所以就來到這里站在海邊的小山頭上眺望,結果并沒有看到仙山,但為求長生不老,就下令將他在海邊望神山所筑的小城命名為蓬萊,所以蓬萊一名由此而來。蓬萊之所以被稱為仙境,主要還因為海市蜃樓和八仙過海有關。
海市蜃樓并不是像以前的人所說的是一種仙境,它只是一種空氣的再折射現象,海市蜃樓要想出現的條件很多,就算條件都具備了也不一定會出現,所以現在要想看到海市蜃樓的機會很少,但是蓬萊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象條件,已成為世界上海市出現最頻繁的地區之一,據記載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出現過四次,其中1988年6月17號的海市蜃樓為歷史上延續時間最長的一次,但自那一次海市蜃樓之后,到現在就再也沒有出現過。
關于八仙過海的故事,我想大家都聽說過。其實八仙過海最早指的是八人逃難。據說當年在丹崖山上的那座房子是用來關押犯人的,但是它有一個很奇怪的規定,那就是每天關押的犯人不得超過一百個,有一天不知道為了什麼原因多出來八個人,于是看守的獄長就下令把多出來這八個人扔到大海里,任他們自生自滅,我們都知道每個人都有求生的本領,這八個人用盡自己所有的力氣拼命游到了對面的小島上生存了下來,這八個人中只有一個是女的,后來被藝術化了就變成了八仙過海。
穿過振揚門,進入蓬萊閣景區,從側面登上古城墻,沿古城墻向北,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排古炮,據說是戚繼光抗倭時使用的火炮。在古城墻下面,還有一道水門,有一段明代水城城墻遺址,史上記載此處是慶歷二年于此建停戰船的刀魚寨。明洪武九年〔1376〕在原“刀魚寨”的基礎上修筑水城,總面積27萬平方米。南寬北窄,呈不同規則長方形,它負山控海,形勢險峻,其水門、防浪堤、平浪臺、碼頭、燈塔、城墻、敵臺、炮臺、護城河等海港建筑和防御性建筑保存完好,是國內現存最完整的古代水軍基地。
從城墻遠眺蓬萊閣古建筑群,是最佳的觀景點,只見普照樓矗立在丹崖山懸崖之上,與丹崖山、蓬萊閣及上腳下海面上穿梭的快艇構成一幅美妙的圖畫,真是人間仙境啊,記得四大名樓郵票中蓬萊閣郵票的畫面大約就是從這個方向選取的。
因為進入景區便直接上了城墻,沒有從正門進入,而且因為時間緊,有些景點走馬觀花的一看,便直奔蓬萊閣??赡阍郊眳s越找不到蓬萊閣在哪,竟在蓬萊閣下海天一色的石刻前轉了一圈也沒能上蓬萊閣,出來后一路找尋,竟又走到了景區正門,索性又跟隨導游重游了一番。
從正門進入景區,首先看到的是丹崖仙境坊,上面丹崖仙境四字是董必武先生1964年8月來這里時題寫的。導游講過了這個牌坊便進入仙境了,我們旅游者便可做一回神仙了。跟著導游一路走下來,游了龍王廟、天后宮等,在天后宮前院彎處,有一塊草書體“壽”字碑特別引人注目,這個“壽”字是五代時道人陳摶老祖寫的,看起來遒勁有力,瀟灑飄逸。它的另外特別處在于草寫的“壽”字竟是由“富、弗、林”三字組成。據說含有“植好林木,富足長壽”的意思。
在蓬萊閣對面的南墻上,嵌有“碧海丹心”四個紅色大字,是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先生于1934年5月在蓬萊閣上所題。他為什么要在這里寫下“碧海丹心”四個字呢? 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后,日本開始大規模侵占我國,蔣介石不但不主張抗日,而且還挑起內戰,馮玉祥被蔣介石挾制,不能參加抗日,情緒非常低落。國民黨中另外一個愛國將領李烈鈞就于1934年的五月份邀請馮玉祥到蓬萊游玩,共商抗日之計,當時李烈鈞寫下了一幅對聯,上聯是:攻錯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下聯是:江山如畫,全憑赤手挽乾坤。讓馮玉祥出一個橫批,于是馮玉祥就提筆寫下了“碧海丹心”這四個字,后人為了紀念他,就把這四個字刻在了這里。
終于到了蓬萊閣,蓬萊閣建筑不高,我想之所以蓬萊閣能列入中國四大名樓之一,不是其建筑本身,而是古今往來文人墨客所賦予它的深深地文化內涵吧。上面“蓬萊閣”三個字是由清代的書法家鐵保所書。登上蓬萊閣二樓,里面是八仙醉酒的蠟像,八仙桌旁塑神態各異的八位“神仙”,他們有的背著碩大的酒葫蘆,有的持劍,有的提著花籃,有的拿著笏板,有的捏著大扇,各個瀟灑飄逸,栩栩如生。
從蓬萊閣下來,旁邊是避風亭和東坡祠。避風亭建于明正德八年,這個亭子的巧妙之處就在于:不管外面的風有多大,你一進入這個亭子,就一點點風也感覺不到了,其實原因主要是因為這個亭子只有一面有門有窗,空氣形不成對流,所以就感覺不到有風,所以就叫做“避風亭”。
東坡祠是為紀念蘇東坡而建,東坡先生于1805年曾到登州(今蓬萊)任知府,僅呆了短短5天時間便被調回京城,但就是在這短短的5天時間里,他深入民間,體察民情,發現當時因新法中的鹽法的一些弊端,蘇東坡寫了《訖罷登萊榷鹽狀》,終使皇帝允許百姓隨便買賣食鹽,就市論價,官府只收取一定的稅金。為了紀念他為民請命的功德,當地百姓集資興建了蘇公祠。后人有感而發,留下了“五日知州府,千年蘇公祠”的詩句??磥碇灰獮槊褶k好事、辦實事,在任時間雖短,但老百姓永世不忘。當今官居一方的當權者應當深思。
下午4點多,從蓬萊閣景區出來便踏上了回青的返程?;爻虥]有再走烏威高速,而是沿國道206轉省道211再轉省道209到棲霞北轉G15沈海高速后轉G2011/G20青銀高速返青,比來時近了幾十公里,不到八點,回到青島。
更多長島旅游資訊:去長島旅游網 www.www-999l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