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市南山北水,自然風光得天獨厚,山區面積占總面積達50%,被群山包圍的村莊是貧困集中區域。大山阻隔了小山村,也保護了這些小山村。近年來,淄博市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兩山”理論,將鄉村旅游與脫貧攻堅工作有機結合,走出了一條旅游扶貧特色路。
山村美了,鄉親富了。“旅游+扶貧”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而今,一幅幅脫貧攻堅的生動畫面在徐徐展開,一張張生動明媚的笑臉在山鄉田野綻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夢想正在淄博大地逐漸變成現實。
高位謀劃鄉村旅游“敲開”致富門
藏在深山里的風景,如何變成“搖錢樹”?
淄博市旅游發展委員會主任張守君介紹,淄博市發展鄉村旅游業堅持在因地制宜、創新求異上下工夫,將旅游與農業、工業、文化結合起來,跳出了“景點體驗”這種傳統模式,精心打造多元新業態綜合體,將“全域旅游”“創意旅游”“情感旅游”“無景點旅游”等新業態融入鄉村旅游發展,實現了三產的有機融合,進一步拉長了游客的消費鏈,為旅游扶貧的可持續推進開辟了寬敞大道。
高青縣蓑衣樊村依靠村里的4000多畝濕地,創建了“水鄉”旅游品牌,不但搞起了生態農業,打響了“大蘆湖”大米、“稻田蟹”品牌,小黑牛養殖、2萬噸有機肥生產項目也發展起來,旅游與生態農業和諧推進。
從淄博開往泰山的7053次綠皮小火車,近年來更成了“網紅”。由于沿途村莊山水秀麗,一派田園風光,每年有20多萬游客坐這趟最慢的小火車“上山下鄉”。淄博市1山東旅游點0個重點貧困村中,有7個村都在這趟車沿線上。這些村莊發展生態農業、開辦農家樂、銷售農副產品,在2016年年底全部實現脫貧。
博山區上小峰村是山東省定貧困村,通過引進茶葉種植,除了春天賞茶觀光外,還制茶、售茶。農產品變身旅游商品,旅游扶貧推動農業接“二”連“三”,一個“新六產”的農村產業體系已現雛形。
模式引領找準“美麗資源”打開方式
沉睡已久的“美麗資源”,特點各異,打開的鑰匙不盡相同。淄博市摸索出了“以房養老”經營農村模式、“景區帶村”扶貧模式、“資產收益”扶貧模式等三大鄉村旅游扶貧模式,為喚醒“美麗資源”找準了鑰匙。
“以房養老”經營農村模式通過“組織鄉村、建設鄉村、經營鄉村”,目標是最終讓鄉村建設為鄉村創造價值,使村莊能夠自我經營,實現持久自主發展。
淄川區土峪村、東莊村和柏樹村,空巢化嚴重,村兩委干部帶頭,發動鄉賢共同出資成立合作社,依靠村社內置金融進行資源整合,為多元化業態發展提供資金和空間條件。這種模式的組織,讓農業價值鏈延伸到二、三產業,農民從土地上轉型做服務業,合作社又提出“以房養老”,村集體把原先廢棄的宅子收上來重新裝修,發展民宿,讓留守老人通過資金和房屋入股,優先獲利,盤活了閑置屋院,提高了農民財產性收入。今年十一小長假期間,這3個村子的民宿入住率均達百分之百,一房難求。
“景區帶村”扶貧模式以旅游區為中心,帶動周邊農村發展農家樂、農副產品經營和深加工,同時解決勞動力就業。
淄博潭溪山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風光秀麗,景色宜人。游客的大量涌入,帶動了周邊30多個村莊、300多家當地農家樂發展,直接和間接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1000多人。景區與周邊農家樂、農產品產業融合發展的“綜合產業鏈”日趨明顯。潭溪山也因此被國家旅游局列為全國“景區帶村”旅游扶貧示范項目?!疤断綆愚r家樂發展脫貧致富模式”已經編入山東全省鄉村旅游培訓教材進行推廣。
“資產收益”扶貧模式是把國家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作為股金,按比例量化到村集體和貧困戶,集體成立鄉村旅游專業合作社,對貧困戶的股金實行不低于10%的收益保本,形成“資金變股金、貧困戶變股民”的鄉村旅游項目資產收益扶貧模式。
博山區在試點的7個村成立股份公司或合作社,通過700萬元扶貧專項資金,撬動村級集體自籌資金267萬元、農民分散資金和各類經營主體資金533萬元入股,累計投資1500萬元。其中,將中央扶貧專項資金折股量化,分別以30%和70%確權到村集體、貧困戶,成立股份公司或合作社,依托蓬萊長島漁家樂當地資源,帶動農家樂旅游和特色項目建設。
上小峰村把國家100萬元的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作為股金,按三成和七成的比例,量化到村集體和貧困戶,集體成立鄉村旅游專業合作社,對貧困戶的股金實行不低于10%的收益保本,實現了“資金轉換”旅游扶貧模式。
扶貧先扶智從最深處拔掉“窮根”
如何真正拔掉窮根,確保脫貧不返貧?
“授人以魚山東旅游線路不如山東旅游網授人以漁。”張守君說,“想讓口袋富起來,先讓腦袋富起來,旅游扶貧必先扶智。‘引智’‘送智’尤為必要?!?/p>
淄博市把旅游人才培養工作擺到了前所未有的戰略位置。5年共有700多人赴韓國、日本、西班牙、意大山東長島漁家樂利、法國等國及中國臺灣學習交流,大大提升了旅游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
兩年來,淄博市累計投入300萬元實施“千人培訓工程”,培訓鄉村旅游從業人員2200余人。鄉村旅游帶頭人開闊了視野,為鄉村旅游提質升級、持續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從“口袋鼓”到“腦袋鼓”,增強了鄉村旅游發展的后勁。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全國扶貧信息工作培訓班、全國脫貧攻堅培訓工作研討班、第二期“南非農村發展政策與實踐研修班”都把淄博的中郝峪村作為旅游扶貧現場教學點。
很多通過旅游人才培訓武裝了頭腦的貧困戶,憑借著好山好水好景致率先致了富,充分感受著旅游扶貧帶來的獲得感、幸福感。據了解,淄博市將繼續加大旅游資源開發力度,打造鄉村旅游精品,著力提升鄉村旅游品質,讓更多的貧困群眾分享到鄉村旅游發展紅利,把致富的飯碗牢牢捧在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