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濰坊市旅游行業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統領,以全域旅游發展為總抓手,以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打造、鄉村旅游發展、旅游環境優化為重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奮力譜寫新時代全市旅游業山東旅游點發展新篇章。
積極發展全域旅游,創造美好旅游生活。發展全域旅游,把濰坊市整體作為功能完善的旅游目的地來建設,打造旅游精品,配套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體系和旅游服務要素,是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旅游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山東半島旅游的旅游發展之間的矛盾,滿足人民群眾旅游需求和“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選擇,也是旅游業踐行以人民為中心基本方略的具體體現。濰坊市聘請專業機構編制全域旅游發展規劃,配套建立休閑旅游、度假旅游、鄉村旅游、旅游商品等專項規劃,構建了完善的旅游發展規劃體系。加快推進青州、臨朐、安丘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指導1至2個資源優勢明顯的縣市區積極開展全域旅游創建工作,爭取進入省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名單。抓好旅游廁所建設,以PPP方式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旅游廁所建設管理,以商建廁、以商管廁。完善旅游交通服務,加快市內至A級景區、鄉村旅游點道路建設,到2019年全市通往3A級以上景區的道路全部達到三級以上公路標準。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旅游業轉型升級。實施重點旅山東的旅游游項目建設“雙百”工程,每年在建重點旅游項目100個、完成項目投資100億元,積蓄產業發展后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深入研究和把握人們旅游消費結構的變化和升級,以提升質量和效益為核心,加快旅游供給產業鏈條的各個環節轉型升級,著重推進旅游開發向集約型轉變,旅游產品向觀光、休閑、度假并重轉變,旅游服務向標準化和個性有機統一轉變,在滿足人們多樣化、自主化、個性化的旅游消費需要上實現新突破。
堅持文化旅游融合蓬萊長島發展,助推文化名市建設。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這為濰坊市“四個城市”,特別是文化名市建設,推動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全市旅游行業重點是以旅游為載體,配套完善博物館群、名人館群、美術館群、“錦繡濰坊”等旅游服務功能,力爭打造國內外一流的文化旅游產業聚集區。統籌樂道院、濰柴老廠房、坊茨小鎮等中心城區文化旅游資源,集中打造一批精品文化旅游線路產品煙臺長島。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景區、進酒店活動,在A級景區、星級飯店設立濰坊風箏、楊家埠年畫、仿古銅、核雕、青州府花邊大套等傳統工藝品展銷、制作體驗區,吸引廣大游客參與體驗濰坊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積極參加省旅游發展委“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聯合推介營銷,繼續開展“百萬人游濰坊”活動,通過覆蓋全國25個省市的74列綠皮火車車身、車廂海報宣傳濰坊市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不斷提升濰坊城市美譽度。
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服務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旅游作為一種新興業態,已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濰坊市旅游行業緊抓鄉村振興戰略重大機遇,在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獨特作用,在推動鄉村旅游發展及扶貧攻堅上有更大作為。主要是建設高端鄉村旅游綜合體,培育發展特色旅游名鎮名村,引領鄉村旅游轉型升級。推動農家樂鄉村旅游與新型城鎮化發展有機結合,積極打造精品農家樂集聚區。創新鄉村旅游經營管理,支持發展景區+農戶、公司+農戶、合作社+農戶等經營模式。引導社會資本和企業發展鄉村旅游電子商務平臺,打造以八喜旅游網為代表的鄉村旅游電商龍頭企業,推動更多優質農副土特產品實現電子商務平臺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