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小漁村還在沉睡中,空氣新鮮潮濕,間或有幾個帶著操勞神色著迷彩的漁嫂迎面走來,大街上幾乎沒有人。
越過九丈崖正門前的公路,一直向北,沿一條土坡路走不到10分鐘,就見到了晨霧迷茫的大海。
順坡下去就是海灘,同樣是像月牙灣一樣的五色鵝卵石鋪滿了海岸。
后來才知道,這個地方叫鷗翅灣。它的東側與月牙灣山巖相連,它的西側就是九丈崖了。
從鷗翅灣向西眺望,映入眼簾的是危崖之上的伊人冠。名字起的不倫不類,說它像一頂皇冠更合適。
踩著鵝卵石向九丈崖方向進發,漸近九丈崖的真面目時,不由被它的天工神斧劈就山巖所震撼.
拾階而上,便到了刻有“九丈崖”三個大字的觀崖臺,從這里可以平視陡峭險峻的九丈崖,朝下望去,水汽中模糊的礁石點綴在海岸,有深不可測之感。
從觀崖臺順階折下便是在鷗翅灣客運眺望到的危崖之上的伊人冠了。
站在伊人冠里俯望大海,仿佛海一下離你很近,盡在你的懷抱中了,但感覺自己的胸懷又未曾有大海這般的遼闊寬廣,它浩渺莫測,像一位母親呵護著自己的孩子一樣環擁著這伊人冠和危崖。
從觀崖臺登階而上,有一空曠的小廣場,一尊高大的漢白玉觀音立像矗立在珍珠隧道入口前,這就是所謂的滴水觀音景點了吧。
珍珠隧道客運穿過九丈崖山峰的到達西側,由于時間尚早,工作人員還沒上班,隧道的門緊緊關閉著。
滴水觀音的旁邊,是一所造型別致的石屋,紅瓦尖頂,四壁全用五彩的頁巖砌成,材質和周圍的山巖渾然一體,應該是就地取材加工而成,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很輕易的就可以造就這幢小屋,令人羨慕不已。
很想翻過眼前的山峰到西面去看海,在小石屋背后發現一條人跡不是很明顯的草徑蜿蜒向上通去,想必這是游人繞道珍珠隧道踩出來的吧。
揪著雜草,撥開馬尾松枝,順著這條小路攀援而上,正氣喘吁吁間,一條山石水泥砌成的山渠突現眼前。
這條山渠橫亙在山峰北面。有效阻擋了山洪對北面美麗山巖的沖刷,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
現在這條山渠卻成了我們臨崖欣賞大海和穿越山峰到達西側的絕妙通道。這是建設者當初始料不及的吧。
盡管山渠狹窄高低崎嶇,但畢竟比草徑好走多了。
帶著一份驚喜和歡悅,很快就到達了峰頂。
這時候,太陽已經升起來了,盡管不是很晴朗的天氣,但能見度已經不錯了,登高觀海,感覺自是不同。
九丈崖的山谷溝壑顯得更加險峻了,陡峭的懸崖,讓不不敢臨近,但我還是按住心跳貼近崖邊,拍了幾張照片。
渠盡,順小路下山即是小平臺一處,東面便是珍珠隧道的出口了。
我們已經成功繞過了珍珠隧道到達了山峰西側。
平臺北望,有陡峭峽谷間一小石階路通往下腳下的大海,由于正在峽谷口,海風呼呼的在耳邊吹個不停,涼爽而愜意,任你滿胸憂煩也會被這海風滌蕩殆盡。
沿階下去,大海又真切的呈現在面前,回望身后的懸崖,怪石林立,棱角分明,色澤各異,仿佛斧劈一般,這里就是著名的天然海石畫廊了。
徜徉在平坦巨大的礁石上,此時的海是溫柔的,波瀾不驚,藍藍的,靜靜的。
清晨的海,沒有一個游客,我們仿佛就在天涯的邊緣,獨自擁有著這神奇的大海和山崖。
從畫廊出來經過仙姑洞和神斧,沿陡峭的石階前行,漸漸轉到了九丈崖的西面。這邊同樣是險峻的危崖聳立,大海就在腳下淺淺低吟。
從一線天臺階上來,算是把九丈崖西北面得風景看完了,最后到達珍珠隧道的出口,平緩的廣場上,多株巨松粗如兒臂的枝柯旁逸斜出,隨意的石凳,和幾間水泥的仿木屋,經歷過攀爬的困頓,到了此地,仿佛疲憊帆船駛進了寧靜的港灣。
略事休息,該回家吃早飯了吧。


從鷗翅灣向西眺望,映入眼簾的是危崖之上的伊人冠。名字起的不倫不類,說它像一頂皇冠更合適。站在伊人冠里眺望大海,與在月牙灣的那個危亭里同樣是絕世凌空的感覺,有同工異曲之妙。







呵呵,這就是珍珠隧道的出口了,平緩的廣場上,多株巨松粗如兒臂的枝柯旁逸斜出,隨意的石凳,和幾間水泥的仿木屋,經歷過攀爬的困頓,到了此地,仿佛疲憊帆船駛進了寧靜的港灣,可以走在平坦的路面上喘口氣了。
九丈崖景點正門遠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