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蒙陰縣大力實施“全域旅游、全景蒙陰”戰略,全力打造以岱崮地貌為核心的地質奇觀旅游、以蒙山輻射為依托的養生度假旅游、以云蒙湖為中心的親水休閑旅游、以孟良崮為主題的紅色教育旅游、蓬萊長島以縣城為中樞的特色體驗旅游,形成了“五大板塊”聯動、南北中一體貫通的全域旅游發展格局。2017年,全縣共接待游客54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9億元。
全景化建設:串點成線、連線成片,點線面結合創建全域大景區
發展全域旅游,必然要整合全域旅游資源。蒙陰縣堅持“綜合產業綜合抓”,構建了“政府統籌、部門聯動、企業主體、社區參與、全域行動”的全域旅游發展新機制,定規劃、抓項目、搞建設首先考慮旅游需求。
大力實施全域化鄉村旅游。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韻、一村一特色”的思路,依托沂蒙蓬萊長島漁家樂風情、田園風光、優質瓜果等資源,將景區、酒店植入農村,打造了一批開放式無門票美麗鄉村、休閑鄉村。
以美麗鄉村、旅游景點、風情小鎮為點進行資源整合,串點成線、連線成片,點線面結合,重點建設一批美麗鄉村和風情小鎮,2017年,全縣在建旅游重點項目21個,總投資120億元,旅游要素得到了進一步豐富。
全產業融合:發揮“旅游+”功能,推進旅游業與多項產業深度融合
蒙陰縣積極推動旅游業與關聯產業互促互融,放大倍乘效應,以“大健康產業”支撐蒙陰轉型跨越。按照“農旅結合、一三互動、接二連三”的總體思路,形成了“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產品變禮品、農耕變體驗、空氣變人氣”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新業態。同時,還積極培煙臺長島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推廣“畜-沼-果”、“果-菌-煙臺長島漁家樂肥”循環模式,促進產業美、生態美、環境美。
蒙陰以文化元素厚植底蘊,深入挖掘三線軍工、顓臾古國、公鼐故里、劉曉浦故居等特色文化資源,將紅色文化、珠算文化、古村文化、宗教文化等嵌入農旅觀光、體驗、消費全過程,啟動了中山寺、水泉峪、天下桃都等文化旅游項目,講好文化故事、歷史故事,寓教于樂、寓教于游。蒙陰縣還實施了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程和“創意蒙陰”計劃,開發了一批具有濃郁地域特色的旅游地產品和旅游精品線,讓游客時時處處感受到“親情蒙陰、好客蒙陰”的文化魅力,提升了全域旅游內涵質量。
全民化共享:讓居民生活得舒心、安心,生活得更方便、更美好
走進青山環繞中的椿樹溝,到處是飛瀑流泉、溪水潺潺, 房前屋后掛滿了金燦燦的玉米,家家戶戶忙著磨面糊、攤煎餅,農家樂生意紅紅火火?!艾F在來玩的游客特別多,今年我又加了12個床位,12個餐桌,一到節假日還是很多人訂不上桌,以前哪里想過人家城里人愿意來咱山溝溝里旅游啊?!贝粯錅洗宕迕裾f。
這個如今讓城里人趨之若鶩的小山村,幾年前,卻鮮為人所知,村民們守著金山銀山過著窮日子。近年來,蒙陰縣以結合全域旅游,對椿樹溝的生態環境、基礎山東長島設施建設以及文化建設進行了整體打造,并對沿途16戶農家樂進行了全面提升改造,形成了集農業開發、休閑觀光、鄉村旅游于一體的美麗鄉村綜合體。老百姓從賣產品,到賣生態、賣環境、賣文化,綠水青山正源源不斷轉化為“金山銀山”。
圍繞全域旅游服務全覆蓋,蒙陰縣不斷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全縣等級硬化公路通車里程達2774公里,所有A級景區、所有鄉鎮、所有行政村全部通硬化路,蒙山、孟良崮、岱崮地貌等景區都有客運直通車。通過廁所革命,全縣完成A級廁所建設、改造34家,農家樂改廁168家,在所有A級景區和鄉村旅游點都有A級廁所或水沖式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