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旅游業進入了全域旅游、大眾旅游、優質旅游發展的新時代,呈現出資源普遍化、城鄉功能休閑化、三次產業旅游化、“三生三美”景區化、服務管理標準化精細化、旅游管理綜合化的特征。旅游業已成為與各行各業融合發展的大平臺,同文化、教育、科技、信息、金融一樣,既推動經濟發展,也推動社會山東旅游景點進步,融入一切、整合一切,完善一切、提升一切,跨界融合發展已產生疊加效應、倍增效應。
按照山東省委、省政府部署,今年將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旅游業作為“5+5”十強產業之一,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緊扣人民日益增長的旅游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旅游發展之間的矛盾,堅持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省為抓手,推動旅游業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力爭旅游消費總額突破1萬億元,增長12%;接待國內游客8.5億人次,增長9%;接待入境游客515萬人次,增長5%;實現旅游投資2400億元。
1、打造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推動文化旅游發展
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山東特色,參照國際、國內核心吸引物的形態,結合城市提升改造、美麗鄉村建設等,打造一批國際級、重量級、尖端放電的旅游核心吸引物,增強核心競爭力。抓好納入新舊動能轉換項目庫的旅游大項目和10個省重點項目,十大品牌每個品牌下策劃建設1-2個輻射帶動性強、投資規模超過50億元,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標性重大文化旅游項目。培育壯大旅游企業,到2020年組建10個左右的大型旅游集團。對重大項目采取“保姆式”“店小二式”服務模式,進行一對一精準支持,力爭用2-3年時間,在全省矗立起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旅游大項目。
2、發展鄉村全域旅游,助推鄉村全面振興
依托農業大省和鄉村旅游資源富集優勢,堅持點線面鏈接、區域化聯合、集群式發展,重點培育20個鄉村旅游集群片區,打造60個現代旅游園區和田園綜合體,創建符合3A級景區標準的20個旅游小鎮。培育一批陶瓷琉璃村、木版年畫村、刺繡剪紙村、傳統民俗表演村、手工藝制作村等“非遺”村落。結合“空心村”改造,建設一批精品民宿村、旅游度假村。借鑒歐洲城堡式鄉村酒店開發模式,打造一批具有歐洲風情的莊園式精品鄉村酒店。今年全省建成30個鄉村旅游后備箱工程示范基地。因地制宜推進黃河灘區脫貧遷建鎮村發展鄉村旅游,打造體現黃河風情的田園農耕型、生態休閑型、民俗文化型旅游特色村。
3、建設海洋旅游聚集帶,助力經略海洋戰略
根據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打造世界一流郵輪母港,推進 “中國郵輪旅游發展實驗區”建設,將青島建成集國際客運中心、金融商務、商業貿易、休閑度假于一體的“國際郵輪城”,加掛大連、上海、廈門、臺灣、香港母港航線以及其他東亞郵輪航線,并逐步向亞太和歐美地區國際航線延伸。引進國際酒店品牌,加快建設一批文化主題酒店、精品酒店,培育濱海休閑度假酒店集群。進一步提升青島西海岸、嶗山、蓬萊、海陽度假區等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層次,推動山海天、長島、好運角度假區等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提升沙灘休閑、海水浴場、濱海康療等休閑度假產品,推出一批沙灘啤酒節、葡萄酒節、音樂會、旅游演藝節目,大力發展帆船體育、潛水沖浪、低空飛行、水上飛行器、游艇體驗等海上旅游新業態。打造世界一流游艇碼頭。建設50家海洋牧場生態綜合體,100家休閑垂釣基地,叫響“漁夫垂釣”品牌。大力發展特色海島旅游,支持長島創建國家生態海洋公園,依托竹岔島、桃花島、太公島、鏌铘島等,打造垂釣體驗、沙灘休閑、婚慶旅游等特色項目。整合葡萄種植、葡萄酒莊、葡萄酒小鎮等資源,培育“世界著名葡萄酒海岸”。
4、推進產業跨界融合發展,培育旅游新業態
促進新舊動能轉換“5+5”產業融合互動,推進旅游與工業、高端裝備、長島民宿文化創意、醫養健康、現代信息技術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發揮青啤博物館、海爾集團、東阿阿膠景區、煙臺張裕等工業旅游示范引領作用,利用工業遺存、老舊廠房、廢棄礦山礦井等,開發建設文化展示、創意體驗、科技博覽等項目,培育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園區、工業遺產公園、工業文創旅游基地。壯大游輪、游艇、房車、新能源汽車、釣具、帆船及戶外休閑等旅游裝備制造業規模,加快通用飛機、海洋牧場平臺等高端旅游裝備制造業發展,探索郵輪、旅游服務機器人制造。培育儒學文化、兵學文化、海洋文化、非遺文化、紅色文化、地質科普文化等精品文化旅游項目,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展演等進景區、進旅游度假區、進鄉村旅游集聚區,推廣“景區+游樂”“景區+劇場”“景區+演藝”等文化活動模式。挖掘泰山、沂蒙山、嶗山、蓬萊閣等道教養生文化,發展海洋康養、溫泉康養、中醫康養等旅游業態。大力發展會展旅游,辦好山東國際旅游交易會、世界老年旅游大會等。加快發展研學旅游,利用國學、海洋、氣象、地質、高科技、工農業等資源,建設一批研學旅行基地,鼓勵學校每年安排集體研學旅行活動。依托沂蒙黨性教育基地、膠東黨性教育基地,打造“新時代山水圣人”紅色旅游線路。著力發展房車露營、低空旅游、帆船游艇、山地戶外運動等體育旅游業態,培育國家級體育旅游示范基地和精品賽事,辦好沙灘足球亞洲杯、攀巖世界杯、泰山國際登山節,策劃舉辦精英人士、科技人員、優秀教師參加的主題馬拉松等運動賽事。完善好客山東網、好客山東APP,實現“一機在手,暢游山東”,實現導游證核發、市場監管等旅游政務服務網上一站式辦理,推動人工智能、智能可穿戴、全息投影、虛擬現實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旅游領域的滲透應用。設立精品旅游產業母(子)基金,鼓勵有條件的市設立旅游發展基金,支持符合條件的旅游企業上市掛牌。
5、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服務
編制《全省旅游交通道路規劃》,加快實施“高速公路連接線進景區”工程,構建快速通達、無縫銜接的旅游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大力實施旅游公路示范工程,規劃打造仙境海岸、山水圣人、親情沂蒙、齊長城、運河、水滸、黃河七大風景廊道,沿線合理布設服務區、停車區、觀景臺、驛站、自駕車旅居車營地等旅游服務設施。推動高速公路服務區提升改造,提升交通、生態、旅游、消費等復合功能。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廁所革命”重要批示,制定新三年行動計劃,將廁所革命從旅游景區、旅游交通干線、旅游集散點等推向全域,用三年時間再建設5000座高標準旅游廁所,今年新建、改擴建旅游廁所1800座。加強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詢服務中心建設,在濟南、青島規劃建設兩處輻射全域的旅游集散咨詢服務中心。
6、健全監督執法機制,提升旅游服務質量
建立社會監督、輿論監督、聯合執法三個機制,嚴守衛生、安全、誠信三條底線,推廣“旅游啄木鳥”等常態化社會監督模式,對旅游市場秩序熱點難點問題開展專項治理,實施365天、24小時全天候、高山東旅游景區頻率、多形式的明查暗訪。每年集中組織旅游綜合執法大到山東旅游檢查。建立旅游服務質量信息發布和曝光平臺,擴大旅游“紅黑榜”應用。完善消防等安全設施,落實涉旅場所安全主體責任、主管單位管理責任和監管部門監管責任。發揮行業協會自律作用,鼓勵旅游企業開展個性化、親情化、細微化服務,在全省服務行業倡導“微笑迎賓、有問必答、有求必應”好客準則,打造“山東優質旅游服務”品牌。廣泛開展“好客大使”等文明旅游選樹活動。
7、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強化綜合協調職能
去年,在“局改委”基礎上,山東省編辦又支持山東省旅游發展委建立了兼職委員制度,省公安廳、國土廳、住建廳、交通廳、海洋漁業廳、文化廳、工商局、食藥監局、文物局等9部門分管領導擔任兼職委員。在省政府旅游工作聯席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山東省旅游發展委與26個部門簽署了14個全域旅游聯合推進計劃,健全旅游資源整合、環境保障、宣傳營銷、聯合執法、政策扶持、綜合考核“六大機制”。各地探索建立旅游警察、旅游工商分局和旅游巡回法庭,煙臺長島縣、棗莊臺兒莊區、臨沂沂南縣等23個縣(市、區)成立了旅游警察機構。截至去年底,全省7個市、53個縣(市、區)召開了全域旅游推進大會。今年,爭取省委、省政府支持,出臺發展全域旅游的意見,召開全域旅游發展大會,實施《山東省全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把省域作為一個大景區規劃建設。建立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省創建工作目標責任考核體系,制定《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省創建工作任務分工方案》。健全發展全域旅游指標體系和統計體系,設立省、市、縣三級全域旅游統計中心和旅游數據平臺。制定《全域旅游示范縣(市、區)創建指南》及相長島應管理辦法,突出縣域,推進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驗收工作。
作者:山東省旅游發展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于風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