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地鐵(Jinan Metro) 是服務于中國山東省濟南市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線網結構分為兩個層次:都市核心區快線(R 線)和中心城區普線(M 線)??炀€包括R1、R2、R3共3條線,;中心城普線包括環線、M1~M6線共7條線(其中,M5、M6線正在開展前期研究),形成"環線+放射"的線網結構。
截至2017年12月,濟南軌道交通在建線路共有4條 (段),包括R1號線一期、R2號線一期、R3號線一期、R3號線二期、環線CBD預留段等線路,在建里程84公里。預計R1號線將于2019年12月31日開通試運營、R2號線將于2021年12月31日開通試運營、R3號線將于2020年12月31日開通試運營。濟南軌道交通第二輪建設規劃正待國家發改委和住建部批復。
從2017年5月到5月,修春海擔任濟南軌道交通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正好滿一年。回顧到軌交集團一年來的工作感觸,他用“驚心動魄”四個字來形容;回顧這一年的工作狀態,他用“完美主義”來備注。這一年也是濟南地鐵建設突飛猛進的一年,R1、R3線建設全面提速,泉城人民的地鐵夢也觸手可及。
從泉城產業領軍人才支持計劃創新團隊到山東省勞動模范,榮譽的取得是泉城地鐵人奮勇拼搏,攻堅克難,不斷創新的成果。成績的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記者對修春海的獨家專訪為您揭秘。
4月3日,在濟南市舉行的高層次人才(團隊)簽約儀式上,修春海領軍的“濟南市地鐵盾構施工災害防控創新團隊”,入圍“2017泉城產業領軍人才支持計劃創新團隊”,這一榮譽的取得,正是軌道交通集團人才興企戰略的體現。
2017年5月,修春海到任濟南軌道交通集團總經理,他以極高的專業素養和豐富的工作經驗,投身濟南的軌道交通建設。他是一位專業型專家型的領導,同時又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
1988年7月從山東建筑工程學院畢業后,修春海就與濟南城市建設結下了不解之緣,一頭扎到了城市建設的第一線,一邊工作,一邊學習深造。
1997年,修春海從德國取得碩士學位以后歸國,把德國先進技術和理念帶到濟南;2010年他又拿到了哈工大的博士學歷學位,五年的刻苦攻讀,讓他在專業領域更有發言權。
工作中,修春海積累了豐富的城市建設實踐經驗,從城市供水到排水,到市政工程建設,再到軌道交通,一步一個腳印,善作善成。
他參與建設的玉清水廠通水以后,為泉水的持續噴山東旅游景區涌提供了堅實保障;包括污水廠、污水管網建設在內的全市污水系統的建設提升為濟南水環境的極大改善打下堅實的基礎;后來負責市政道路建設,全市105公里的快速路他參與了46公里。這些工作經驗為從事濟南軌道交通建設打下了牢固的基礎,讓他在軌道交通建設中如魚得水,盡展所學。
濟南軌道交通建設是一項涉及多學科的龐大系統工程,作為帶頭人,修春海認為人才建設是十分重要的一項工作。“濟南軌道交通集團有一個優良作風,就是注重科研創新和人才培養。&rdq長島漁家樂uo;修春海說?,F在,集團研究生以上學歷的各類人才達280多人。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研究生培養基地、工程技術中心、山東軌道交通研究院、壩道工程醫院軌道交通(濟南)分院……一大批科研平臺承擔長島旅游著培養人才的重任。目前在站有10個博士后,近期又選聘了5名優秀的人才。“一家企業有15個博士后,在濟南都是不多見的。”修春海說。
人才建設效果顯著,依托R1線工程項目,濟南軌道交通集團申報了國家、省、市科研項目課題立項18項;發表30余篇高水平科技長島民宿論文;山東旅游景點大全完成60余項發明專利。
正是依托強大的人才團隊,濟南軌道交通建設中采用了眾多先進技術,這些符合濟南特色的創新技術,為地鐵建設保駕護航。
“前期的科研給工程建設提供了非常好的技術保障,在濟南特殊的泉域環境下,如何做好工程建設,既要保證工程建設順利推進,又要避免工程對泉水的破壞,是我們一直研究的課題。”修春海說。
在他們的努力下,R1線先后穿越既有涵洞3處、河流5條、城市道路12條,成功穿越多條110KV高壓線、南水北調管等重要節點,順利完成上跨濟菏高速橋,小半徑下穿京滬高速、京滬高鐵、京滬普鐵等重大風險源工程……
為了攻克這些難題,地鐵人也在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例如在高架之上建高架,在離地面25米上的高空成功上跨濟廣高速橋;僅用13天,盾構雙線下穿日通行百余輛列車的京滬高鐵,沉降成功控制在1毫米以內;為了適應泉域盾構施工,采取淺埋方式,在地下18米以內敷設,盡量減少對地下水的影響,等等。
修春海透露,近期集團的技術團隊還將開展泉域四維地理信息系統研究。“對泉域內地下水的分布情況、流動情況、季節水位變化情況進行模擬,實時觀察泉域地下水的分布,以便于更加科學地規劃整個線網,避開泉水;施工過程中也更好地檢測地下水情況,遇到問題提前預警,科學處理。”修春海說,這一課題預計年底前就能完成,屆時地鐵線路規劃建設保障將會更加堅實。
軌道交通建設難度大,危險系數高,工程建設過程中安全性和建成后穩定運行都十分重要。對此,修春海深有感觸。“軌道交通建設是百年工程、千年大計,我們必須確保質量第一。建設過程中一旦出現問題,就是災難性的,因此沒有安全就沒有其他任何一切。”
在軌道交通建設中,由于濟南獨特的地理條件,風險是無處不在的。為了將風險降到最低,去年年底,濟南軌道交通集團與山東大學共同組建了濟南市地鐵盾構施工災害防控創新團隊。這個團隊共22名成員,涵蓋多個學科,包含博士16人。
在他們的努力下,形成了濟南地鐵盾構施工災害防治成套關鍵技術,實現地鐵盾構掘進災害的有效預測和防控,團隊在今年4月入圍了“2017年泉城產業領軍人才支持計劃創新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