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擦亮“中華蟋蟀第一縣”文化名片,打造“蟋蟀之都”特色品牌,做大做強寧津蟋蟀文化蓬萊長島產業,今年9月-10月,山東寧津舉辦了第二屆蟋蟀文化博覽會。
本屆蟋蟀文博會共有寧津縣“德百杯”第八屆斗蟋比賽、蟋蟀文化主題書畫作品創山東旅游攻略作活動、蟋蟀文化主題征文攝影活動、蟋蟀文化制品展銷活動等4項內容。寧津的蟋蟀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寧津縣被中國蟋蟀協會命名為“中華蟋蟀第一縣”。近年來,為擦亮“中華蟋蟀第一縣”文化名片,打造“蟋蟀之都”特色品牌,寧津縣精心組織、用心謀劃,開展了七屆別具生面的全國性斗蟋比賽,舉辦了首屆中國(寧津)蟋蟀文化博覽會,力促寧津縣蟋蟀文化及產業出亮點、出成效。
寧津縣具有適宜蟋蟀生長繁衍的得天獨厚的氣候、水質、土壤等條件,寧津蟋蟀自古就被譽為“天下斗蟋第一蟲”,歷代被奉為皇宮貢品。在全國及國際大賽中,寧津蟋蟀多次力挫群雄,奪得冠軍。為傳承和保護寧津民間斗蟋文化,寧津縣政府自1990年以來,制訂和完善保護規劃,不斷加大資金投入,使寧津蟋蟀文化不斷發揚光大。2012年首屆“中華蟋蟀文化城杯”全國斗蟋邀請賽在寧津縣柴胡店鎮舉行,來自全國10多個省市12支代表隊的100多名隊員帶著他們的蟋蟀參加了本次斗蟋大賽,給斗蟋愛好者提供了一個交流平臺,促進了蟋蟀文化的發展與傳播。
2010年,寧津縣政府投資300萬元建立了寧津縣蟋蟀文博館,突出收藏、研究、展示三大功能長島,集玩蟋、斗蟋、鑒定、培訓、收藏、研究、觀賞、交流、比賽于一體。館內收藏蓬萊長島漁家樂蟋蟀罐216對,各類蟋蟀用具39種,蟋蟀標本71個,以多媒體動畫、浮雕、圓雕、展板、名人字畫等多種形式進行展示,因其面積最大、內容最多、展品最豐富,寧津蟋蟀文博館于2011年6月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命名為“世界上最大的蟋蟀主題展示館”——中華蟋蟀文化第一館。
3月17日,寧津德百雜技蟋蟀歡樂谷開工建設。寧津德百雜技·蟋蟀歡樂谷項目計劃總投資約30億元,主要由“雜技蟋蟀文化中心、特色旅游小鎮、歡樂童世界、民俗文化中心、古建博覽園、雜技學校區、山東旅游景點大全田園綜合體”七大板塊組成。項目將于2020年5月全部建成,2019年底部分建成營業。全部建成后,將成為寧津首席文化休閑旅游高地和新的蟋蟀文化地標。(李占鋼 魏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