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夫礁坐落在南長山島的腳下的望夫礁公園,園中有一礁石形狀極像一婦女頭戴圍巾,懷抱嬰兒迎風而立,好像在等丈夫歸來,故此人稱此礁為“望夫礁”。望夫礁公園自1995年5月開始投入建設,共有五大風景區、36個景點,占地面積3平方公里,工程建設總面積2000平方米,這里集山、水、林于一隅,融島嶼、礁巖、灘石和美麗的傳說于一體,內涵豐富,景深綿長是長島景區之最,尤其以灘岸之首的望福石造化天成,形象逼真,婉如神女面海而立似祈似盼,又似海神媽祖的化身在此為過往行船保駕護航,納福迎祥,遂喚其為望夫石。
這里視野開闊,島礁密布,西望玉石街素練分波、廟島塘內阡陌縱橫,東與大小竹山島遙相呼應,在灘岸石礁連結處,一尊似祈似盼的望福石孑然而立,為整個景區題畫了點睛之筆,灘灣之首,蛟龍探海,一龍頭礁及神奇的龍頭泉講述著唐王東征的故事。
這里有一個動人的傳說,有一年臘月二十八,一位漁夫被迫出海打漁,突遇風浪而一去不返,他結婚一年多的妻子悲痛欲絕,整天抱著不滿月的孩子站在海邊,希望有一天奇跡出現,她的丈夫能夠平安歸來。但是過了很多年,親人沒有歸來,她變成了不動的石像貯立在那里。她是舊社會長島千萬個愛情忠貞,命運凄苦的漁婦的縮影。
媽祖護海相傳是媽祖為了庇護海上航船,每日在海上巡視,經常在今望福礁處佇立觀望,久之,身影化為礁石,即如今的望福礁。八仙過海相傳是八位仙人(犯人)從廟島(沙門島)游了,游至望福礁處,上岸歇憩,后經陸路至疆頭,而后游至蓬萊丹崖山下;精衛填海相傳精衛填海填至望福礁處,見海上景色旖旎迷人,不忍再填而留下了這處碧海秀山;張羽煮海,相傳與龍王之女瓊蓮在沙門島海邊的石佛寺一見鐘情,私定終身,但龍王不允,張羽為愛情煮海相挾,而成就了美好姻緣。元代李好古為此傳說編雜劇《沙門島張生煮?!?。
景區有中華第一“?!?、中華玉福屏、中華福印、媽祖護海、八仙過海、精衛填海、張羽煮海四大傳說也定位于民俗風情公園,濃郁的神話色彩,為景區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