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支持長島海洋生態保護和持續發展有關精神,圍繞創建“三區”、打造“三島”總體目標,長島縣始終堅持以“藍色”為發展基調,秉持五大發展理念,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中心,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將優化生態環境與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相結合,對內搭建服務企業和群眾的“幸福靠山”,對外形成海納資源的“金字招牌”,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大生態”營商環境。
山東長島縣以海島藍為發展基調 打造大生態營商環境
堅持生態保育,創設海島宜居營商環境“凈化器”。長島縣堅持以生態保護為前提,以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為導向,以提高環境承載力為目標,組織開展“山海林岸灘城”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實施方案編制工作,先后征求了省級有關部門和專家意見,形成《長島“山海林岸灘城”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實施方案(初稿)》。針對“山海林岸灘”一體化綜合治理項目之一的裸露山體生態修復治理項目,長島旅游對北長山九丈崖等裸露山體進行了危巖體清除、掛網等施工措施,完成基土噴播4700平方米。今年先后完成南北長山島受損山體治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生態環境修復工程勘察設計和施工設計會審工作,目前,已對趙王老虎洞、林海服務區和信號山、九丈崖部分區域實施削坡整平、掛網、錨固等噴播前期的基礎性工作,開展荒山造林行動,完成覆蓋面積150畝。同時,進一步深化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成立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指揮部,充分發揮綜合執法隊伍“主力軍”作用,長島漁家樂以綜合執法平臺統籌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攻堅行動,共拆除違建面積超7000平方米,注重自然生態修復和城市形象提升一體化、治污和增綠并重,著力打造“山青、海藍、林茂、岸美、灘凈、城靚”的海島生態景象,為宜居營商環境奠定了基礎。
推行綠色交通,創設海島宜業營商環境“穩定器”。為進一步推動公共交通綠色化出行,長島縣勇于改革創新,出“硬招”、“實招”,斥資4000萬元購置50輛新能源客車,總量達到90輛,替換淘汰島內所有燃油公交車,標志著全國首個行政區域綠色交通體系建成運營,實現了島內公交100%綠色化,道路旅游客運新舊動能轉換一步到位,長島公交從“燃油時代”邁入“純電動時代”,為全省乃至全國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長島樣板”。發布《關于實施島外機動車輛進島和島內機動車總量調控的通告》,實行島內、島外機動車“雙控”,長島旅游網對島外進島外地機動車限定每日不超過1000輛,于4月29日起正式實施;對島內車輛按照“只減不增”的原則,實行機動車注冊登記搖號管理,進行機動車總量控制。在促進海島旅游產業持續穩定發展基礎上,推動了生態交通產業發展,建立海島綠色交通網絡。
開創智慧旅游,創設海島宜游營商環境“助推器”。為推進“智慧長島”建設,著力發展生態旅游產業,長島縣研發并啟動了長島“智慧旅游”云平臺,該平臺集掌上手機APP、資訊服務、預訂系統、旅游大數據分析、導覽系統、電子商務等功能于一體,實現了對長島所有景區的門票預訂、星級酒店及“山東長島漁家樂”客房餐飲預訂、旅行社線路預訂、智能語音導航導覽、海產品在線購買、GPS導航和在線功能等服務,打破了地域分割和時空界限,為游客提供了更加多元、便捷的消費選擇和體驗功能,標志著服務智能化、管理數字化、消費便捷化、營銷網絡化的智慧旅游服務體系搭建完成,讓“一部手機游長島”的藍圖目標成為現實,打造全域旅游“智慧升級版”,創長島特有的“海島藍”營商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