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專家行煙臺·長島行啟動
為借助國內高端智力資源,把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規劃要求落到實處,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省政府研究室將在12日至14日聯合開展以“仙境海岸 蔚藍煙臺 生態海洋 自在長島”為主題的山東省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專家行煙臺·長島行活動。
山東加快海洋生態文明建設 煙臺長島構建發展藍圖
此次活動將延續日照專家行采取一市一行的形式,通過邀請國家和省內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相關領域知名專家,開展前期現場調研、座談、質詢,進行專家宣講,形成該市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專家意見,提出具體的方向思路、任務措施、路徑模式等海洋生態文明總體解決方案。
山東省制定印發《全省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工作要點任務分解》,將加強海洋綜合管理創新,實施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開展海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示范等31項任務落實到了財政、國土、林業、水利等多部門。積極爭取各級財政支持,結合省級海域使用金和生態補償金項目申報,推動淺海海底森林營造工程、藍色海灣整治工程、重要河口生態環境修復工程、黃金岸線修復工程、濱海濕地綠化美化工程等“五大工程”項目在有關市、縣落地。同年,山東省委、長島漁家樂省政府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方案》,明確提出了“著力推進海洋資源科學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包括合理控制海洋開發強度、加大海洋生態修復整治力度、開展海洋生態建設創新試點和實施海洋生態建設工程等4項任務。
兩大文件的印發使山東省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步伐日趨加快,同時,“五大工程”的落地實施以及“著力推進海洋資源科學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效開展,長島縣作為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優質地點,極大程度上說明了山東省的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正在大跨步前進。
長島搶抓機遇,發展全域旅游建設國際休閑度假島
長島(資料圖)
按照山東省和煙臺市藍色經濟區建設的總體要求,長島今后的發展定位是建設長島旅游國際休閑度假島,優良的海島海洋生態是建設國際休閑度假島的最根本、最基礎的保證。從2012年起長島縣政府搶抓機遇,積極響應并貫徹落實工作指示要求,提出了加快建設休閑度假島的奮斗目標,作出了長島由傳統漁業縣向休閑度假島轉型發展的戰略抉擇,確立了“規劃引領、生態優先、基礎先行”的思路理念,全力做好打基礎、利長遠的“樁基工程”,大力發展以休閑度假服務業為主導,以生態漁業、文化產業和新能源為支撐的“1+3”海洋優勢產業,推動海島穩定可持續發展。
2016年,召開的長島縣委十一屆六次全會,準確把握長島發展步入“持續打樁基、重點抓產業”新常態,作出了以全域旅游為中心任務,加快建設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休閑度假島的決策部署,海島科學發展的局面持續鞏固提升。到2016年末,全縣GDP由46.7億元增長到62.4億元,年均增長6.5%;地方可用財力由6.5億元增長到11.3億元,年均增長14.8%;旅游總收入由15.1億元增長到35億元,年均增長23.4%;稅收占財政收入比重由60.7%提升到85.3%,先后榮獲國家衛生縣城、全國文明縣城、全國雙擁模范縣、首批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中國公民最喜愛的世界海島旅游目的地等稱號。
“五個堅持”鞏固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發展藍圖
近幾年,長島在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績,山東長島漁家樂與“五個堅持”密不可分。一是堅持“規劃引領”,科學構建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發展框架。二是堅持“生態優先”,持續放大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生態優勢。三是堅持“基礎先行”,加快提升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承載能力。四是堅持“產業驅動”,不斷增強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發展內力。五是堅持“共建共享”,著力優化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服務環境。
多措并舉促轉型升級 打造優質海洋示范區
長島(資料圖)
此外,長島縣為順利完成轉型升級,加快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特聘請了新加坡劉太格團隊編制了長島總體發展規劃和城市概念設計,長島旅游網完成了海域使用、海島修復、區域用島、海陸交通等7項專項規劃和20余處重點區域詳細規劃編制,為長島轉型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導。
投資7,73億元使岸域生態旅游價值明顯提升、海洋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海島環境進一步優化、徹底改變了亂葬舊俗。同時,長島縣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在供水、供電、交通、城鄉建設方面完成了全方位改造,使島上企業與居民的生活設施更加完善。
休閑度假服務業方面,重點按照“建設大景區、打造大產業”的思路,以“一慢道、三海岸”為主線,推進旅游服務設施升級和休閑度假產品開發。生態漁業方面,漁業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優化。開展了蝦夷扇貝雜交培育、網箱養參、筏式養鮑等新技術試驗;開展養殖區、海洋保護區環境監測,每年布設站位200余個,出具數據2萬余組,并通過電視發布海洋預報信息;實施基層漁業技術推廣,培育健康養殖示范戶250多戶,長島小龐漁家樂示范養殖面積5000畝;積極推進“企業+基地+漁戶”發展模式,成立涉及養殖、加工、良種培育、休閑漁業等多個領域漁民專業合作社45家,創建省級示范社4家,市級示范社5家;成功創建了6件國家水產品地理標志,省著名商標2個,認證無公害產地29家,無公害產品51個,有機產品9個,產地規模1.28萬公頃。文化產業方面,堅持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思路,投資62億元,建設特色小鎮、王溝文化產業園、漁家風情園等8個文化產業項目,目前開工面積10.5萬平方米。新能源開發方面,積極做好投資57億元裝機容量30萬千瓦的海上風電示范項目前期工作。
本次活動地點選擇在長島可以說正當其時,長島縣在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在積極落實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的目標要求,進一步加快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前提下,長島縣積極響應號召及工作任務部署,打造成了品牌靚麗的藍色產業示范區,推動了山東省在”十三五”規劃上的目標要求,助力山東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