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山列島這個名字起始于1940年代。在此之前,它被稱為廟島群島。而實際意義上的“廟島”,距離長島縣城4.6公里(約2.5海里),因為島上建有北方最早、規模最大的媽祖廟——顯應宮,才有了長島的舊稱?!渡胶=洝分杏涊d,海上有三座仙山(蓬萊山在海中),分別是蓬萊、瀛洲、方丈,山上群仙隱居,盛產長生不老之藥。實際上,三仙山不光是神話中的虛空靈境,也是秦皇漢武傾心尋覓的神秘所在。其中的蓬萊,并不是如今膠東半島北端的八仙過海傳說地蓬萊市,而正是蓬萊市以北海中的長島。 媽祖是道教神祇,保佑漁民和商人海上行船的平安,中國船工習慣在出海前祭拜媽祖,祈求一帆風順——尤其以南方沿海和臺灣對媽祖的信仰最為虔誠。顯應宮中的一尊媽祖神像,就是由臺灣信眾護送落戶廟島。 從長島游船碼頭乘船,先環海遠觀群島,4個小時后,才到達最后一站廟島,這也是長島環海游船中唯一登陸游覽的島村。上島的時候已經臨近中午,村民在碼頭兩側擺出了小吃攤——小吃攤專為游客預備,那些美食都是長島人以及蓬萊和煙臺人最尋常的家常海鮮,鐵板烤熟的魷魚、扇貝、馬步魚、海星、爬蝦。魷魚脆嫩彈牙,扇貝丁絲絲入味,馬步魚咸甜有嚼頭,海星肉飽滿鮮美得舌尖發麻。至于爬蝦——你也許又只是聽說過它更為文藝的那個名字皮皮蝦,仿佛它與泰國的那個海島皮皮島有什么什么關聯——實在不適合烤來吃,白水加蔥花的清煮才是它的完美歸程。 飽餐美食之后,對于我來說,似乎廟島的游覽就完成了一半。這時候就可以慢悠悠地閑逛在顯應宮的鐘鼓亭和硬山式宮殿之間,看看打撈上來的舊時鐵錨和不朽的船木。不過記得要擦干凈滿是油水醬汁的嘴巴,這是對媽祖最基本的尊重吧。

[島上的烤魷魚]
[馬步魚干]
[扇貝串]
[烤扇貝]
[鐵板烤海鮮]
[肥嫩鮮美的海星肉]
[新鮮打撈上岸的螃蟹]
[鎮殿神獸石像
[明崇禎皇帝御賜代廟額“顯應宮”]
[錨上長滿了鐵銹和貝殼遺跡]
[不朽的老船木]
[廟島的象征媽祖像]
行程貼士: 1.長島海上游船每人190元,包含船票、群島巡游、萬鳥島停靠、廟島登陸。
2.游船碼頭就在長島客運碼頭隔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