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體育旅游產業,首先需要從不同的視角來理解體育旅游??傮w來看,休閑是時間的視角,即工作之余閑暇時間的安排;旅游是空間的視角,即離開日常生活環境,前往異地,陶冶身心的一種行為;體育是活動方式的視角,即包含身體鍛煉、游戲、競爭要素的身體運動。因此,從休閑的角度看,體育旅游是居民將一部分閑暇時間用于前往異地從事身體運動;從旅游的角度看,體育旅游主要是以身體運動為主要目的的一種旅游產品;從體育的角度看,體育旅游大體與時下熱門的戶外運動所包含的內容一致??梢哉f,不論從哪個視角看,體育旅游都是值得大力發展的一個產業。具體而言,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值得引起體育業界和旅游業界的關注。
體育與旅游關系密切,體育與旅游的共榮共興并非生拉硬扯,而是現實的需要。
其一,體育、旅游都與民眾的生活息息相關。長島漁家樂如果說過去“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更多是國家號召的話,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別是民眾對身體健康的重視,體育已經成為我國民眾生活內容中的重要選項。更為重要的是,民眾體育活動的方式也不再局限于廣播體操、乒乓球、籃球、羽毛球等日常性體育活動,而是利用周末、大小長假、帶薪休假的時間,越來越多地前往外地參加各類戶外運動。同樣,旅游也是從過去的“奢侈品”變成了如今生活的“必需品”,2016年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更是旗幟鮮明地提出了“迎接正在興起的大眾旅游時代”。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體育和旅游對應的主要是社會交往、尊重和自我實現等中高層次需要。這也就意味著,經濟社會越發展,體育和旅游發展潛力越大。
其二,體育、旅游都是“擴內需、促消費”的重要領域。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擴內需、促消費的任務更為迫切。特別是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去產能、去庫存之后如何培育經濟新動能和增長點,實現新舊動能的轉換是各級黨委政府經濟工作中的頭等大事。體育和旅游對應著新興消費領域,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此外,體育和旅游都不同程度存在經濟不景氣時銷量上升的“口紅效應”。因此,在我國未來的經濟增長中,二者的份量自然會不斷加重。
其三,體育、旅游都是體驗經濟和幸福產業。隨著城鄉居民物質生活的充裕,我國經濟已經總體告別了物質資料的短缺。在這樣的背景下,更多的人將不再關注占有多少物質,而是關注在有限的生命中能有多少體驗。體育和旅游都是豐富體驗的重要途徑,因此必將在體驗經濟中占據重要位置。此外,2016年李克強總理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中,明確把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養老定位為五大幸福產業。未來隨著小康社會進程建設的加快,旅游和體育也無疑會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這樣,面向未來,促進體育和旅游兩大產業的發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推進體育與旅游的互補互促
體育和旅游具有很好的互補性,二者之間的融合發展具有天然的優勢。
其一,從發展角度看,體育是旅游業最值得充分利用的資源,旅游則是體育業最好的市場渠道。當前我國旅游業正在從以觀光長島旅游網為主向以度假旅游為主的發展模式轉變。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利用不同的資源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產品,是旅游業界極其關注的問題。體育實際上為度假旅游提供了重要的支撐內容。比如海洋旅游,如果僅僅是觀光,很難有吸引力;而僅僅是相對靜態地躺在海邊曬太陽,內容也頗為單調;但如果依托大海,開展帆板、沖浪、游艇、垂釣、沙灘排球、潛水等體育活動,體驗感將會很豐富。對體育而言,非常重要的是要擴大運動項目的覆蓋面,特別是要將過去主要由專業運動員從事的競技類體育活動拓展為廣大民眾參與的活動,而旅游則為各類體育活動的普及提供了重要平臺。
其二,從發展歷程看,過去我國發展體育更多和中華民族的崛起與復興連接在一起,這樣體育關注的重點自然就是競技體育,就是在奧運會等國際重大賽事中多拿金牌。隨著中國已然成為競技體育大國以及國民心態的變化,發展體育的重心必然會轉移到關注民眾的身體健康上來。正因為如此,如何通過政府和市場的力量,擴大體育的規模和領域,促進體育產業的發展自然也就成了政府和民眾關心的問題。對旅游而言,從改革開放之初,就把工作的重心放到了擴大旅游市場,發展旅游經濟上。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中國旅游業已經具備相當的規模,據國家統計局的測算,2014年,旅游產業增加值已經占到GDP比重的4.33%。目前旅游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并正在向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邁進。體育和旅游的不同發展歷程,使得二者之間有巨大的借鑒和合作空間。
其三,從發展屬性看,山東長島漁家樂體育和旅游都具有產業屬性和事業屬性兩方面的特質。相較而言,體育的事業屬性發育更好,但產業屬性比較弱;而旅游的產業屬性強,事業屬性弱。未來體育和旅游都同時面臨著促進產業和事業協調發展的問題。這就要求體育界和旅游界在戰略層面開展更多合作,以促進二者的共同發展。
三、實現體育與旅游的聯動聯合
體育和旅游都是國家層面關注的熱點,近年來國家層面出臺了一系列文件推動體育和旅游的發展。在體育領域,210年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0〕22號),2014年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46號)。在旅游領域,2009年發布了《關于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意見》(國發〔2009〕41號),2014年發布了《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31號),2015年發布了《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5〕62號)。特別需要提出的是,在這些文件中,都以不同的表述方式提到了發展體育旅游的問題,同時也把體育旅游作為體育和旅游兩個部門工作的增長點和亮點。正是在促進體育旅游融合發展精神的指引下,2016年5月,國家旅游局和國家體育總局專門簽署了《關于推進體育旅游融合發展的合作協議》,提出了未來兩個部門在體育旅游領域聯動發展的一攬子構想。
而全國許多地方也在探索體育旅游發展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嘗試。上海、浙江、安徽、廣東等省(市)已經推出了促進體育旅游發展的政策文件和工作舉措。像浙江的富陽、安徽的黃山、深圳的大鵬新區等地,體育旅游產業已經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展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
未來,旅游和體育部門有必要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加強聯合,通過共同引導建設不同類型的的體育旅游示范基地,蓬萊長島來培育和激發巨大的市場潛力;通過共同制定和推廣標準等方式,來規范體育旅游的發展和提升體育旅游的服務水平;通過共同推動重點領域的體育旅游發展,迅速提高體育旅游在體育產業和旅游產業中所占的份額;通過共同調動社會資本的投入,來增強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后勁。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體育和旅游各個方面的力量團結起來,就一定能夠開創體育旅游產業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