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建設專家行
海邊慢道
“人才是創新的根基,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長島縣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委人才工作會議精神,聚焦長島海洋生態保護和持續發展,不斷更新人才工作理念,為我縣創建“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旅游度假區、軍民融合發展示范區”、打造“藍色生態之島、休閑宜居之島、軍民融合之島”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山東長島:人才創新驅動 加快創建“三區”打造“三島”
以大視野謀劃大格局,強化生態文明發展。緊緊圍繞打造全省生態文明建設高地、仙境海岸核心靚麗名片目標,積極謀劃人才工作。邀請來自全國知名院士、學者等60余名智庫專家走進長島,共商長島海洋文明生態建設。圍繞爭創國家公園,牽頭組織15個省市69名代表召開國家公園學術沙龍暨海洋公園布局項目研討會,同時邀請國家公園有關評審專家來島調研指導,聘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海洋局有關專家擔任生態顧問。
以新項目推動新發展,加快漁業產業振興。大力實施漁業振興戰略,發揮人才和骨干企業帶動作用,推動傳統養殖向信息化、裝備化、標準化、品牌化、科技化的現代漁業模式轉型突破。與省海洋生物研究院聯合舉辦“環島生態保護與生態漁業發展”漁業科技精準對接會,簽訂科技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長島漁家樂省海生院中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和一大批博士、碩士等業務骨干將在藻類、貝類養殖等方面與我縣開展深入合作。啟動與省海生院、資環院的漁業科技精準對接項目,設立中科院海岸帶研究所“銅藻增殖放流試驗站”,通過項目合作柔性引進泰山學者專家教授1名,博士學歷專家5名。
以強策劃打造強品牌,彰顯休閑旅游特色。立足資源稟賦,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煙臺品質、長島特色,做到走出去、引進來,雙向互動引智,全力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為更新思維,提升境界,組織縣級領導和縣直部門、鄉鎮主要負責人,赴浙江大學舉辦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培訓班,就旅游、文化、美麗鄉村建設等內容進行了專門培訓。以全域旅游為引領,圍繞與產業發展規劃相銜接、多規合一的要求,借助外力,多次邀請世界旅游組織專家對我縣全域旅游進行全面考察調研,會診把脈,樹立“特色高端、融合互補”發展理念,以“一慢道+三海岸+整島開發”為主線,以“全域景區+一票制+智慧旅游”為重點,整體規劃,錯位發展,打造宜居宜游、綠色生態的島城新環境。
近年來,我縣人才隊伍的總量和結構得到了一定優化提升,但特色人才、復合型人才、高層次人才匱乏的問題仍較為突出。下步,長島旅游將立足提速創建“三區”、打造“三島”的發展需求,進一步完善人才政策措施,靠待遇、靠事業、靠情感、靠環境引人、用人、留人。
堅持黨委領導,科學制定人才政策。深入貫徹落實《煙臺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堅持向前看、向外看,用戰略思維和發展眼光研究制定和完善人才政策,加快推動人才結構戰略性調整。一是完善黨管人才機制。注重管宏觀、管政策、管協調、管服務,通過制定政策、整合力量、營造環境、提供服務,更好地統籌人才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切實形成“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二是健全資金保障機制。不斷加大對人才工作的投入,建立人才開發專項資金,確保縣財政每年安排人才專項經費用于人才工作支出,切實形成財政資金和社會資金共同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格局。三是創新人才培育機制。健全人才培訓體系,形成條塊結合、分層管理的人才培訓網絡。創新培訓機制,探索與高等院校、上級黨校聯合辦學,實施課堂、幫帶、考察、網絡四維一體培訓模式,提高培訓效能。
堅持以用為本,切實發揮人才作用。樹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引才思維,建立靈活的引才機制,瞄準主導產業轉型需要“精準引才”。一是立足需求引育人才。以文化旅游、生態漁業、城市建設等領域為重點,加大急需人才引育力度,更加注重做好“柔性引才”工作。二是搭建平臺匯聚人才。聚集優勢資源,打造有吸引力的引才載體。依托半灣式生態漁業養殖模式構建項目引智工程、山東長島漁家樂北方大型經濟海藻牧場化培育技術項目引智工程,吸引急需高層次人才,培育一批技術骨干力量。三是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堅持“包容個性、寬容特點、善待差異”的原則,對現有人才逐一梳理摸排,想干事的給機會、能干事的給崗位、干成事的給地位,活引活用,以才引才,逐步形成人才聚集的蝴蝶效應。
堅持筑巢引鳳,創造一流人才環境。把服務人才工作作為人才工作的基礎來抓,用良好的環境引人留人。一是用待遇愛才。積極探索具有長島特色、富有吸引力的人才發展政策,加快出臺高層次人才薪資待遇意見,充分保障其在專有知識、技術專利、科研成果等方面享有的知識權益,吸引高素質人才來島建功立業。二是用氛圍敬才。大力宣傳人才的重要地位,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社會氛圍,切實讓各類人才感受到社會尊重的榮譽感、實現自身價值的成就感、生活在長島的幸福感,使其從內心深處產生強烈的責任感和持久創新的工作動力。三是用感情留才。加強人文關懷,一方面,積極關注在外讀書或就業的本地戶籍人才,實施“人才回歸工程”,長島旅游網鼓勵本土人才回島就業創業;另一方面不斷改善外來人才生活環境,幫助解決生活、婚戀、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問題,不斷增強人才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促其扎根海島干事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