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多彩民俗:長島 喊聲漁號好過年(圖)
又是一個豐收年,長島縣北長山島漁民孫長志一高興,就雙腿微弓,手舞足蹈,吼了幾嗓子的長島漁號子:
“地上嗨都哩都嚎嚎哇哈———,哎———哎———咳兒嚎嚎哇———哎,老哇老老兒巴嘿嘿巴———,哎呀這是一路發財號啊———,對上嗨都哩對兒嚎哇———,哎嗨都哩對兒嚎哇———,夯夯嚎兒嘛嚎哇哈———,對上嗨———花紅李子甜桃號……”
“只要一高興,就想喊一喊漁號子?!焙巴炅艘欢魏?,孫長志笑呵呵地解釋說,馬上要過年了,島上一片喜慶,長島旅游心里很高興,所以他剛才喊的是《發財號》,是漁民滿載而歸時所唱的號子,輕慢悠揚,柔中帶剛,體現了漁民收獲后的快樂。長島漁號子是漁民們常年在海上生產生活中自然形成的,以前長島的捕撈作業尚未實現機械化以前,漁民的帆船有風靠篷,無風全憑搖櫓。當發現魚群的黃金時刻或風暴來臨的緊要關頭時,4人或8人同搖大櫓。漁號的節奏鏗鏘有力,曲調蒼勁渾厚,音程八度大跳,具有氣吞山河之勢。漁號子有著強烈而濃郁的生活氣息。以吆喝、吶喊為其主要特征,粗獷、豪邁、渾厚、熱烈,旋律性強,節奏和緩,抒情委婉,號子大多優美動聽,感染力很強,誰聽了都會禁不住隨和喊唱幾聲。孫長志從16歲就開始闖海打漁,漁號子伴隨著他成長。經歷過許多,也聽說過許多后,他慢慢地與海結緣、與漁號子結緣,如今儼然成了長島漁號子的“活字典”。因此,說起漁號子,孫長志瞬間打開了話匣子。
他掰著指頭數了數,說,漁號子在喊唱形式上是“一領眾和”,領者稱“號頭”,和者稱“答號”,在一喊一腔之中,張揚著膽略、信心和氣勢。“長島漁家人在生產中演變出了 ‘上網號’、‘搖櫓號’、‘豎大桅號’、長島漁家樂‘撈魚號’等20多種勞作號子?!睂O長志說道。
對于漁號子的聲名大振,孫長志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在20世紀30年代,砣磯島后口村有只“大瓜簍”(船名)在煙臺港拋錨,適逢有只天津的“大改翹”(船名)正要掌篷出海。時值雨后,篷綆濕澀,船上10多個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沒有把篷掌起來。砣磯島上有個號頭,綽號“小鬼奶奶”,他即刻帶領4個伙計靠了上去,一陣“掌篷號”,長島旅游網硬是把沉重的篷帆叫了起來,在港的各地漁民無不欽佩,爭相學喊。實際上,隨著生產力的解放,生產工具和生產方式的更新,上世紀70年代末,一些老年漁民相繼退休或作古,“長島漁號”被塵封在人們的記憶和感懷中。
自上世紀80年代始,因其豐富的精神內涵,長島漁號子重新回到人們的關切之中,不僅被挖掘整理記入《長島縣志》,2008年6月還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漁號子是一種無形的文物、是海洋文化的積淀、是戰勝海洋征服海洋的符號———讓孫長志高興的是,長島縣委、縣政府越來越注重漁號子背后凝聚的長島精神和意志,建立了長島漁俗展覽館和“長島漁號”文化生態保護村,組織展覽和漁號演出?!敖┠陙恚覀冮L島縣越來越重視‘漁家號子’的文化保護。山東長島漁家樂我也把這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搬到了自己開的漁家樂,讓游客們領略我們的漁俗文化和長島精神?!睂O長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