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長島是我省唯一一個允許土葬的縣,3月1日正式推行殯葬改革,政府全部負擔逝者火化產生的所有費用并贈送免費墓地。在長島南北長山島,改革實施后1個月內有10位居民去世,采用火葬的僅1人。圖為安葬10位逝者的和平橋公墓。
煙臺長島火葬免費墓穴白送 居民仍選“入土為安”
清明節將至,祭祀先人的日子又要到了,這是一個回歸傳統的日子。然而,隨著城市文明的發展,傳統正面臨現代的挑戰。在農村,個別地方仍保持土葬傳統,導致死人與活人爭地;在城市,墓地價格越炒越高,死不起的問題日漸突出。在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中,如何既讓新風廣泛撒播,又不失對傳統的繼承?本報今起推出清明節系列策劃,與讀者一道尋找答案。
煙臺長島是我省至今唯一一個仍允許土葬的縣,近幾年“死人與活人爭地”的問題日益凸顯,今年3月1日長島正式推行殯葬改革,推出火葬費報銷、免費送墓穴等優惠措施,但是一個月來,南北長山島共10人離世,僅有一名逝者接受火葬。雖然改革“優惠”多多,但受舊習俗影響,不少70歲以上的老人不“買賬”,他們寧愿不要實惠,也要入土為安。
浪費多>>160戶人的小村莊,墳地占了5個山坡
“過去村里的老人去世后,家人和村書記打個招呼,將遺體裝入棺槨,在村里的墳地兒找個地方埋葬就完事了。但是從今年3月1日開始,過世的人都要安葬到新墓地了?!睂O家村72歲的孫大爺說。孫家村村支書孫成偉介紹,村里共160余戶,一共才300多人,卻開發了5處山坡做墓地。
“村里有孫、陳、肖、羅、范等5個姓氏,一個姓氏一處墓地,各占用一片山坡。”孫成偉說。孫成偉說,在長島,像孫家村這樣的村子并不稀奇,其他村子同姓氏的人過世后也不得進入本村的墳地兒,所以很多村子都有多處墓地。
“這與過去島上的風俗有很大關系,以前大家覺得給去世的老人堆個墳頭,定期去祭祖,才有歸屬感。但是,現在村里已經出現不少無人祭祀的墳地,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資源?!睂O成偉說?!伴L島將要打造北方生態休閑度假島,但島上墳地沒有統一納入管理,不僅有礙觀瞻,更浪費寶貴的土地資源。”長島縣民政局副局長肖衛東說。
政策好>>火葬不花錢,還送骨灰穴位
“長島面積共56平方公里,土地畢竟有限?!遍L島縣民政局局長于洪樂告訴記者,由于長島是山東省內唯一仍然遺留土葬形式的縣,近幾年,島上“死人與活人爭地”的問題日益凸顯。為解決這個問題,長島縣人民政府于今年1月26日印發《長島縣殯葬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長島旅游從3月1日起,推行長島史上首次殯葬改革。其中涉及長島縣內有常住居民的10個島嶼,共13條暫行辦法,對新公墓建設、祭祀風俗、政府補貼等多方面內容作出詳細規定。
長島縣南長山街的和平橋公墓工作人員唐海霞告訴記者,去世后將逝者遺體埋葬在新墓地的,費用由政府、村里、個人三部分負擔,有的村里個人承擔的費用僅有800元。“如果同意火葬,政府將全部負責火化產生的費用并贈送免費墓地,或者逝者親屬自行火化,民政局補貼1000元,同時還提供免費的墓穴。”唐海霞說,這個政策優惠不少。
不買賬>>10位七旬以上老人,6人不接受火葬
“無法掌握在過去一個月時間里,整個長島縣逝者的準確數量,就縣民政局掌握的南北長山島的數字顯示,這段時間里,共10位居民去世,真正采用火葬方式的僅有一位老人?!毙ばl東介紹。
記者在南長山島挑選后溝村、南城村兩個村落,隨機走訪了20位50歲以上的老人發現,10位70歲以下的老人基本都可以接受火葬,甚至有的老人希望直接將骨灰撒向大海;而另外10位70歲以上的老人中,有6位無法接受火葬。
肖衛東說,其他地區起初推行火葬時也遇到困難,但是現在也習以為常,長島目前也是推行火葬初期,改革被接受仍需時日。“相信不會用太長時間?!北M管遭遇種種阻力,肖衛東還是不斷給自己打氣。
易俗難>>女婿要給女兒火葬,老人當場暈倒
后溝村71歲的孫大娘說,村子里每家每戶都收到政府殯葬改革的《通知》,她和丈夫也探討過其中的優惠,但還是很難一下子接受火葬?!伴L島殯葬的風俗非常濃重,一家人都是土生土長的長島人,短時間難以接受,說不定過幾年火葬的人多了,觀念會轉變?!睂O大娘說。
后溝村91歲老人袁玉蘭說,有些年輕人覺得無所謂,但是他們從出生就見老一輩土葬,活了這么大歲數,就認為土葬好,入土為安。袁玉蘭也明白,她過世后,墳頭可能沒有人會經常去,因為孫子輩的都到煙臺去工作了。但是老伴兒已經過世十多年了,希望能和他以同樣的形式埋葬在一起。
采訪中有當地居民告訴記者,長島縣曾有一位老人的女兒去世,女婿建議實施火葬,老人一時無法接受,當場暈倒。老人認為,火化了就不是她的女兒了,希望她能完整地下葬。
長島民政局長:夫妻倆已約定好百年后海葬
“去世后火化就挺好的,長島漁家樂也不用要墳地,直接將骨灰撒向大海也挺好?!?4歲的張先生說,這樣小輩兒就不用受麻煩了,等過年過節的到海邊、湖邊祭祀一下就足夠了。按照長島當地的風俗,親友過世幾年后,每逢部分節日也是要祭祀的。“每逢正月十五、二月十六、清明節、七月十五、九月十六、十月初一、除夕這7個節日都要舉辦祭祀活動?!遍L島縣民政局副局長肖衛東說,這意味著子女一年至少要祭祀7次。“
現在不少年輕人都在島外工作,老人過世后,一年回長島祭祀7次已經不現實了?!?9歲的徐女士說,什么孝不孝順,只要生前好好對待老人就好?!耙恍┦攀赖膰翌I導人都將骨灰揚向大海,我們老百姓還講究什么。”長島縣民政局長于洪樂說,幾年前,他和夫人就約定好,去世后將骨灰揚向大海?!斑@不是高風亮節,而是確實不想給后代添麻煩,每年上墳都是一種負擔?!庇诤闃氛f。
島上為啥沒有火葬場?
污染重占地多利用率又難保證
長島目前常住人口約4.3萬,分布在10個島上,船只成為外出島嶼的通行工具。每年5-10月天高氣爽時,交通相對方便,除此段時間外,經常遇到大風、大霧等惡劣天氣,島嶼間短則數日長則半個月不通船。
當地曾設想將火化設備建在船上,哪個島上有逝者,船就駛向哪里,但很快被否決了?!耙坏┰谙募居錾蠍毫犹鞖?,火葬船舶不能及時到達,可能導致遺體腐爛?!庇诤闃氛f。
長島縣平均一天會有一位居民去世?!伴L島總人口本來就少,加之近幾年人口出現負增長,即便在居民集中的南北長山島建設火葬場,利用率也不高。”長島縣民政局副局長肖衛東介紹。“加之長島南北長,東西窄,即便在長島建火葬場,那其他島嶼的逝者也需要通過船只運到長島,其實到蓬萊也不遠。加之火葬場有很多負面影響,如污染、占地等,倒不如直接利用蓬萊的火葬場。”本報記者宋佳
靠海為何不海葬?
遺體須先火葬不能直接扔海里
采訪過程中,多數同意火化的老人都提到,去世后將骨灰撒到海里,完成海葬。在海葬方面,長島有先天的優勢,那為何長久以來沒有形成海葬這種新型的殯葬方式呢?
對此,長島和平橋公墓的工作人員唐海霞告訴記者,海葬也要基于火葬的基礎。“人去世后,不能直接將遺體扔到海里?!碧坪O颊f,關鍵是有時扔到海里也會被大浪推回島上,不僅影響不好,也有相關規定禁止。在殯葬改革實施前,砣磯島有位去世的老干部就采取了海葬的方式。“老父親在蓬萊火化后,自己租用了船只,將骨灰撒向大海。”這位老干部家屬告訴記者。
“預計新建的和平橋公墓在未來十年的時間內會飽和,飽和后將啟用北長山公墓,再過10年也會飽和?!庇诤闃氛f,預計用不了10年,長島就能實現火葬,現在有關海葬的一些細節已經進入探討階段。本報記者宋佳
土葬之弊
窗外10米就是墳頭腐尸污染地下水
3月28日上午10點多,記者來到位于南長山島的泰和水岸小區,小區完工已有幾年時間。在小區東側5米處是一片山地,抬頭隱約能看到山坡上高低起伏的墳頭。
“一開窗就能看到墳頭,近的距窗口也就十多米?!毙^內一位住在3樓的居民說。零散的墳頭不光占用大量土地山東長島旅游,導致“死人與活人爭地”的問題,還存在其他一系列弊端?!坝龅接暄┨鞖猓猎嵫诼穹绞綄е潞芏辔椿鸹倪z體腐爛,細菌隨雨雪滲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影響居民身體健康。”于洪樂說。
另外,每逢節日祭祀,易引發山火?!伴L島民風淳樸,祭祀儀式非常講究,過程中的焚燒物讓人防不勝防。”長島縣民政局副局長肖衛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