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長島全域保育“綠水青山”
以“生態保護就是第一要務”扮美“山海林岸灘”
眼下,雖是寒冬時節,但煙臺長島九丈崖裸露山體修復工程卻依舊緊搶工期,懸吊陡壁上的10多名人員不停地探試和剝離著松散石體。長島旅游“這個工程是利用高次團粒噴播技術,進行全面生態治理、綠化美化彩化、植樹造林、景觀提升。在前期大量勘查論證、規劃設計等基礎上,正加快危巖體清除、掛網等施工,春季將實施大規模客土噴播,上半年即可達到生態修復和綠化美化提升效果?!遍L島縣市政市容管理局局長楊恩禮介紹說。
楊恩禮展開規劃與效果圖對記者說,裸露山體、地質災害等生態修復治理作為長島“山海林岸灘”一體化全域生態保育的重點工程,總投資近6億元,擬治理修復裸露山體17處、面積20公頃,治理地質災害點9處、面積24公頃,植樹造林533公頃、綠化荒山335公頃,2020年前全部完成。該工程聘請了國內頂級團隊、專業技術公司,對南北長山島受損山體進行高次團粒噴播、高次團粒噴播+海景休閑木屋、長島漁家樂高次團粒噴播+客土噴播和掛網噴播+軟化硬質護坡,以此全面改善長島山體破損裸露和地質災害點現狀,恢復山體綠化自然狀態和生態環境系統,拉動“山海林岸灘”一體化全域生態保育整體實施,進一步放大長島獨有的生態優勢?!吧鷳B保護是長島第一要務,也是長島持續發展的目標。”長島縣委主要負責人告訴記者,省委市委主要領導先后蒞島視察指導工作,指示長島要堅定不移把“生態保護作為第一要務”,要求長島突出在環境資源方面的珍貴性、稀缺性、典型性、代表性,在全省生態文明、綠色發展方面做標桿、樹樣板、創品牌,爭創全省第一個國家公園,打造全省生態文明建設高地。省委、長島漁家樂旅游省政府研究確定了支持長島海洋生態保護和持續發展、創建“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旅游度假區、軍民融合發展示范區”、打造“藍色生態之島、休閑宜居之島、軍民融合之島”的功能定位,印發了《關于推進長島海洋生態保護和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實施《長島縣生態保護和持續發展規劃》,設立省級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目前,長島正緊抓省市支持長島生態保護和持續發展的重大機遇,全力落實生態保育重點任務和項目。
在南長山島東海岸廢舊建筑清除現場,長島縣環保局局長解恒志說,近期,長島“鐵腕”實施全域生態保育。陸上,山東長島漁家樂全部拆除陸域80臺風力發電機,查封“散亂污”企業13家、10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及設施251臺,關停取締無證經營煤炭銷售點、煤炭經營企業5家,建筑工地全部達到“六個百分百”標準,新建城鄉3處地埋式污水處理站,完成地質災害治理項目6個,運行了南北長山景觀設計、生態保育等PPP模式招商合作;海上,完成無居民島開發利用與示范、廟島保護修復、半月灣整治修復、小欽島綜合整治等4個生態項目,開展了網箱黑鲪魚人工馴化魚苗及復合餌料生態模式養殖,佳益公司、弘祥公司分別獲批國家級海洋牧場,新上全國第一個自升式、第一個半潛式多功能海洋牧場平臺、第一個深遠海智能化網箱,山東長島旅游南隍城公司新上12個深水智能生態網箱,全縣生態化現代漁業模式實現了重大突破。
據了解,長島還以生態紅線管控來力促全域生態保育。加快制定《長島生態保護條例》、國家級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全面實行生態保護責任制和問責制。實施生態島礁和岸灘整治修復工程,力爭3年內自然岸線保有率達到85%。實施地質災害治理與山體生態修復、綠化美化彩化升級和大規模植樹造林,植樹造林8000畝、綠化荒山5000畝,建設綠色通道60公里;實施垃圾污水處理工程,重點推進縣域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城鄉污水處理能力提升、南北長山雨污分流等項目建設,爭取在3年左右全面高標準完成,長島農家樂構建南北縱跨渤海灣的“生態安全屏障體系”,并圍繞“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爭創全省首個國家公園,打造“藍色生態之島、休閑宜居之島、軍民融合之島”靚麗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