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漁民將晾曬干的海泥裝袋封包

漁民正在進行海泥晾曬
雖然處于盛夏季節,但是山東長島縣黑石嘴村的漁民卻冒著烈日翻曬著他們的“金疙瘩”。據長島縣漁民趙昌宏自豪地對記者說: “這是長島縣近年來新興的一種產業,海泥晾曬加工。曬場上一袋袋的東西不是莊稼果實,而是一種被稱作海參“口糧”的海泥?!?
海泥變黃金 煙臺長島興起“參糧”加工業(圖)
近年來,隨著海參的藥用價值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海參養殖加工隨之興起,長島旅游由此帶來長島縣海參育保苗業蓬勃發展,成為繼扇貝養殖加工后的又一主導產業。
由于海參苗的培育要求極高,其自然生長屬性決定了海參苗對原生態的食物要求很高,因此在海水自然環境中的海泥就成了海參苗的“嬰兒奶粉”,僅長島縣每年的需求就在4000多噸。長島漁家樂長島縣的一些群眾看到了這一商機,大力發展起海泥加工業,從海底過濾出海泥收集晾曬。這其中,除了部分用于自己的海參苗供應外,大部分人將海泥晾曬加工銷售,一噸的價格在200-300元之間。據統計,黑石嘴村每年進行海泥加工的業戶可增加收入近10萬元。
為了鼓勵群眾發展這一新的創收產業,長島縣在新漁村建設中,積極支持漁民進行海泥加工,長島漁家樂旅游一些村專門為群眾建設了晾曬場所,提供給漁民進行海泥晾曬。長島縣建設局在與黑石嘴村聯手共建新漁村中,還幫助他們做好新村規劃,開辟了晾曬場,為漁民提供平坦干凈的晾曬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