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山東長島縣附近的幾個小島上,漁民們每年冬天都可以看到,在冰雪覆蓋的礁石上,聚集著大批的野生海豹,這種場面十分壯觀。直至來年的初春,隨著冰雪的逐漸消融,這些海豹又會成群結隊地離開。當地人對這一現象早已是習以為常。
黃海明珠--中國煙臺——探尋煙臺長島海豹留守之謎
但這種看似規律的海豹洄游現象,被長島漁民出身的攝影愛好者林克武先生一次無意間的拍攝所打破。這位有著近四十年打魚經驗的老漁民,直到今天,仍然很難形容他第一次在烈日炎炎下看到海豹時的復雜心情。
林克武先生回憶說,2003年8月,那是煙臺長島縣歷史上出現的少有的高溫天氣。當時的林克武正在自己承包的一個小島上施工作業。突然發現在離他們不遠處的一塊礁石邊上,有一只海豹將頭露出了海面,林克武迅速用相機記錄下了這一奇異的景象。從照片所拍攝的時間上看,這樣的氣候條件和海水溫度,對于習慣了在冷水里活動的斑海豹來說實在是難以忍受。長島旅游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更為讓人驚奇,那就是林克武和當地的漁民經??吹綆字灰吧1K年游弋在長島附近的海域。
海豹,在海洋學家眼里,它數量的多少直接關系到海洋生態的優劣。而滯留斑海豹的出現,使這個原本平靜的小島一時間成為了海洋專家們紛紛關注的熱點。對這項工作展開調查的長島縣地質古生物學家劉文權先生認為,煙臺長島獨特的區位優勢,造就了豐富的餌料,這也是野生斑海豹滯留長島的最根本原因。
“這帶海域呢,地理上叫廟島海島,是渤海海流環流的出口。這個地方呢,浮游生物非常豐富,大概是一立方米三萬到四萬個浮游生物,所以這個地方的魚蝦貝藻餌料豐富。有了魚蝦貝藻,海豹自然愿意在這個地方游弋,在這一帶覓食。”
對于海豹的這些了解,長島漁家樂劉文權說,他和中國許多專家學者一樣,只是理論上的一種推斷。從海豹在整個海洋世界的分布來看,它們的活動區域主要集中在南極、北冰洋、北大西洋、北太平洋海域,在中國只有渤海和黃海是這些野生海豹的主要棲息地。而正是由于海豹的活動區域面積較大,很難對它們形成定位,這就對科研人員在研究野生斑海豹的課題中增加了難度。
中國遼寧省海洋水產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赫崇波給我們解釋說:
“關于斑海豹的研究和其他動物的研究,它有一些明顯的不同,因為斑海豹的種群數量已經相當少了,就是說,只有到了它的繁殖季節的時候,我們在這個遼東灣的海域、長島漁家樂旅游渤海灣的附近才容易見到它,也就是說對它才可以進行研究,過了這個時候,它就會離開遼東灣,就會奔向其它的海域了,就是分散開了,很難看到它的足跡?!?
現在,中國的科研人員從煙臺長島老漁民林克武先生提供的照片中看到了探尋和研究海豹的希望,但隨之而來的新的問題又在困擾著專家們。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海豹留守煙臺長島?難道它們真的就像劉文權先生所推斷的那樣,是長島豐富的食物資源把它們留下來的嗎?
赫崇波說,請示上級后,相關組織決定派專家赴長島進行實地觀測。專家們將要在夏天到煙臺長島進行實地觀測的消息讓老漁民林克武感到興奮。為了今后能拍攝到更具有研究價值的海豹照片,林克武專程趕到了中國遼寧省海洋水產科學研究院。山東長島旅游研究員王丕烈先生是中國研究海獸方面的權威專家,他從研究海豹的角度出發,為林克武拍攝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需要了解這幾只海豹是不是每年都在這個地方?這個問題需要解決,但不是一年能解決的,至少需要兩年。我今年照相了,我明年還得照相,好比人一樣,你這個鼻子大一點,鼻子高一點,或者你眼睛這個角怎么樣,總得找出它的細膩的特點,才能認識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