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16時,全國第一個漁業多功能海上平臺在煙臺長島小竹山西部海域開始安裝。記者在現場看到,一艘1200馬力拖輪牽引著排水量600余噸多功能平臺緩緩駛入水上安裝點,長島旅游4根37米平臺鋼樁漸漸向水下延伸。截止到20時30分,平臺海上安裝施工基本完成,標志著具有多項現代化功能的水上自動升降漁業設備正式投入使用。
“安裝漁業多功能平臺是長島加快傳統漁業向生態、優質、高效現代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長島縣海洋與漁業局長周舉武介紹說,長島搶抓全省“海上糧倉”建設機遇,立足長島資源優勢,全面提升漁業規模化、科技化、標準化、品牌化水平,建設全國優質高端水產品生產供應區、漁業轉型升級先行區、漁業科技創新先導區、漁業生態文明示范區。近年,該縣投資4.3億元實施了30萬畝海洋牧場建設,新建了南部海域4處人工魚礁群;開展了與科研院所產學研合作,完成了海域承載力和養殖容量調查,長島漁家樂推行了立體生態生產模式和新品種示范養殖。通過安裝使用漁業多功能平臺等系列運作,打造全生態鏈、全產業鏈、全服務鏈“三鏈融合”的現代漁業模式。
乘快艇繞現場指揮施工的長島佳益海珍品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昌利對記者說:“近年來,長島以建設海洋牧場來提增生態漁業發展的節奏與質量,僅是我們公司投放的梯型人工魚礁就達600余座,海洋牧場面積16500余畝。這樣的態勢下,傳統的普通漁船海上監護難以滿足發展需要,于是我們投資850萬元制作安裝了多功能智能化海上漁業平臺?!?
據他介紹,正方形的平臺面積達625平方米,可依托4根37米平臺鋼樁上自行升降,鋼樁在現水域要立進水下18米,其中有2米扎入海底,整個平臺根據潮汐變化情況離水面4至6米,長島漁家樂旅游可同時載員30多人。平臺的成功安裝,不僅可用于海洋牧場監護,也可使游客進行野生垂釣、潛水采捕、海鮮餐飲等一系列海洋生態休閑體驗。
在平臺上調度施工的項目經理肖圣寧告訴記者,該型平臺于1月開始在中集來福士公司建造,采用光伏等新能源,以每天80千瓦/小時實行長期供電,并配有柴油發電機組備用,隨時可進行海洋水質、水文、氣象監測,兼有海上值守瞭望,山東長島旅游船舶???,生活辦公,垃圾存儲,海上垂釣、觀光等多項功能。
同時,平臺還將借助海洋牧場來直接為休閑垂釣、海上觀光提供舒適安全場所,更大范疇延長休閑漁業產業鏈,極大提增長島休閑海釣產業發展及檔次,帶動長島生態旅游度假島建設向高端領域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