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在山東省長島縣近海的高山島、猴磯島、車由島是山東長島國家級自然保護 區的重要科研基地。每年的3——7月份,這里棲息著數萬只黑尾鷗,它們在這里 談情說愛,繁育后代。
從產蛋到孵化,數萬只黑尾鷗在這里繁育后代——山東長島
黑尾鷗在確立配偶關系后,二鳥相對而立,交替鳴叫,似交流感情。雄鳥會將吃 進肚里的魚吐出來,給雌鳥喂食,有些雌鳥還會主動向雄鳥索要食物,這時雌鳥 會主動親吻雄鳥的喙,長島旅游雄鳥的頸部變粗,隨即將食物吐出。
當地人有“清明踩窩,谷雨下蛋”一說,清明過后,島上就可以看到有的黑尾鷗 開始交尾了。而四月中下旬是黑尾鷗是交配高峰期,整個白天都可以看到大量的 黑尾鷗交尾行為。雌雄雙鳥交尾之前相互交替鳴叫,雄鳥飛到雌鳥背上先站立二 三十秒鐘,然后像原地踏步一樣雙腳踩踏雌鳥羽毛,使其兩翼分開以露出背部和 尾羽,此時雄鳥扇動翅膀,同時發出“咯-咯-咯”的聲音,最后尾部下壓,長島漁家樂雌鳥 將尾羽抬起,完成交尾。
黑尾鷗一般在靠近懸崖的斜坡、草叢、巨石平臺和懸崖石縫選擇巢址,巢與巢分 布密度集中,兩巢之間距離一般大于一米。巢比較簡陋,主要是由干草、樹枝編 成。黑尾鷗的筑巢期沒有固定的時間,有的上島后不久即開始筑巢,有的則到了 產卵期還沒有巢的就會席地產卵后向巢周圍添加干草和樹枝,長島漁家樂旅游巢的直徑通常為 30-40厘米的不正規圓盤,待雛鳥孵化出來后,巢就不再有什么意義,隨風漸漸 消失。
占據巢址保護領地的任務主要有雄鳥負責,當其它個體進入其領地范圍時,雌鳥 和雄鳥都會發出“沃-沃-沃”的恐嚇聲。如果入侵者不走,通常由雄鳥將其驅走 ,然后,護巢成功的黑尾鷗的頭部連續一低一抬發出“咯阿-咯阿-咯阿”的叫聲 ,像在歡慶勝利。
黑尾鷗的窩卵數為1-3枚不等,其中以2枚卵的為最多山東長島旅游。產完第一枚卵以后,黑尾 鷗即開始孵化,孵化期通常為23-25天,以雌鳥孵化為主。經過二十多天的孵化 期,雛鳥破殼時首先用卵齒喙在卵較大的一端頂出一個小口,蛋的表面會出現數 道裂痕,然后逐漸破出,整個破殼時間需要2-3小時。
黑尾鷗的雛鳥為早成鳥,出生一天后即可自己活動。剛孵出的雛鷗長約6-8厘米 ,全身為褐色絨毛,夾雜黑色斑塊,雛鳥剛孵化出來時其喙端部的黃色卵齒清晰 可見,大約一周后卵齒退掉。當年出生的黑尾鷗,會在冬天逐步褪去灰褐色的羽 毛外衣,山東長島漁家樂長出成年黑尾鷗的白身和黑尾,但要達到和它們父母一樣的外形的時候 則需要兩年以上的時間,黑尾鷗的自然壽命為13-15年。
黑尾鷗育雛由雌、雄鳥共同承擔,每隔1-2小時喂雛一次,哺育剛破殼不久的雛 鷗時,親鳥用喙將食物撕碎后一點一點地喂雛鷗,在雛鷗破殼二周大的時候親鳥 即可喂食整條小魚。
親鳥對自己的孩子有很好的辨別能力,它們是通過聲音相互聯絡感情,當別家的 雛鷗跑到另外一巢中時,該巢的成鳥則會立刻將其啄擊。這個期間,長島農家樂鄰巢的親鳥 經常會為保護雛鳥發生打斗。
幼鷗經過30天左右的成長鍛煉,飛羽漸漸強壯成型開始學飛。起初,幼鷗要借助 風的力量將自己抬起,但很快又落下,經過無數次的重復練習,幼鷗們漸漸在空 中的停留時間會越來越長,而且可以在空中扇動翅膀,自己來制造飛翔的動力。 在學飛的過程中,父母會進行不停地示范,對于恐高的幼鳥,會將它們推下懸崖 。在海島周圍的海面上,父母們還會帶著幼鷗不斷地練飛,以確保幼鷗在離開海 島遷徙時它們的孩子不會掉隊。
練習飛翔的日子是幼鷗大量夭折的時段,有被天敵捕食的、有翅膀受傷永遠飛不 起來的,長島旅游攻略有直接從懸崖俯沖下來摔死的,有的小黑尾鷗則被大風和大浪吞噬。據 統計,能健康順利活到第二年的幼鷗僅占當年破殼雛鷗1/15的比列。七月下旬, 當小黑尾鷗都能夠飛翔并自食其力的時候,黑尾鷗開始離開無居民島。到了八月 中旬,島上就幾乎看不到黑尾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