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經濟工作暨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謀篇布局要充分發揮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聚焦多規合一、海洋戰略、高端化工、鋼鐵基地、綜合立體交通、水資源安全、港口整合、軍民融合、長島發展、山水林田湖草保護等領域,編制規劃,形成相互協調、互為補充、同向合力的規劃體系,建立清晰路線圖、時間表。為此,本報記者作采訪調查,關注長島發展和生態保護問題。
山東長島全域保育綠水青山
本報長島訊 日前,在長島九丈崖,裸露山體修復工程正在緊搶工期,懸吊陡壁上的10多名人員不停地探試和剝離著松散石體。“這個工程利用高次團粒噴播技術,進行全面生態治理、綠化美化彩化、植樹造林、景觀提升,今年上半年即可達到生態修復和綠化美化提升效果。”長島縣市政市容管理局局長楊恩禮介紹說。楊恩禮展開規劃與效果圖對記者說,裸露山體、地質災害等生態修復治理作為長島“山海林岸灘”一體化全域生態保育的重點工程,總投資近6億元,治理修復裸露山體17處、面積20公頃,治理地質災害點9處、面積24公頃,植樹造林533公頃、綠化荒山335公頃,2020年前全部完成。以此全面改善長島山體破損裸露和地質災害點現狀,長島旅游恢復山體綠化自然狀態和生態環境系統,拉動“山海林岸灘”一體化全域生態保育整體實施,進一步放大長島獨有的生態優勢。
“生態保護是長島第一要務,也是長島持續發展目標?!遍L島縣委主要負責人告訴記者。近期,山東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推進長島海洋生態保護和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支持長島創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旅游度假區、軍民融合發展示范區,打造藍色生態之島、休閑宜居之島、軍民融合之島,推進長島海洋生態保護和持續發展。
在南長山島東海岸廢舊建筑清除現場,長島縣環保局局長解恒志說,近期,長島“鐵腕”實施全域生態保育。陸上,查封“散亂污”企業13家、10噸及以下燃煤鍋爐與設施251臺,關停取締無證經營煤炭銷售點、長島漁家樂煤炭經營企業5家,全縣建筑工地全部達到“六個百分百”標準;海上,完成無居民島開發利用與示范、廟島保護修復、半月灣整治修復、小欽島綜合整治等4個生態項目。同時,開展網箱黑鲪魚人工馴化魚苗及復合餌料生態模式養殖,佳益公司、弘祥公司分別獲批國家級海洋牧場,新上全國第一個自升式、第一個半潛式多功能海洋牧場平臺、新簽全國第一個深遠海智能化網箱,南隍城公司新上12個深水智能生態網箱,全縣生態化現代漁業模式實現了重大突破。
據了解,長島還以生態紅線管控來力促全域生態保育。制定完成了《長島生態保護條例》、國家級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范圍及功能區調整報告,全面實行生態保護責任制和問責制。實施生態島礁和岸灘整治修復工程,力爭3年內自然岸線保有率達到85%。實施地質災害治理與山體生態修復、綠化美化彩化升級和大規模植樹造林,植樹造林8000畝、綠化荒山5000畝,建設綠色通道60公里;實施垃圾污水處理工程,重點推進縣域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城鄉污水處理能力提升、南北長山雨污分流等項目建設。爭取在3年左右全面高標準完成,打造南北縱跨渤海灣的“生態安全屏障體系”,同時,圍繞“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山東長島旅游整合7個國家級和2個省級保護區,爭創全省首個國家公園。

長島設立省級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
本報長島1月8日訊 近期,山東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推進長島海洋生態保護和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支持長島創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旅游度假區、軍民融合發展示范區,打造藍色生態之島、長島漁家樂旅游休閑宜居之島、軍民融合之島。
《意見》要求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論斷,提出要嚴格保護、盡快修復海島海洋生態;實施陸島交通碼頭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現代化綜合客運樞紐建設,在資金補助方面予以傾斜;構建全域旅游新格局,建設長島生態旅游度假島,支持創建國家5A景區,省級、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推進長島旅游基礎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對鄉村旅游重點項目給予資金支持;加大對長島的財稅金融保障力度;加強長島教育發展山東長島漁家樂,將長島列入省地方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專項計劃實施區域;鼓勵各類人才和干部扎根長島、奉獻海島;設立省級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建立與長島海洋生態保護和持續發展相適應的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
長島作為全國14個海島縣之一,是我省唯一的海島縣,生態環境優良,氣候舒適宜人,素有“海上仙山”之稱;全年途經候鳥達320多種、120多萬只,享有“候鳥驛站”美譽;是國家級重點生態功能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海洋公園和中國十大最美海島,自然資源具有多樣性、稀缺性、代表性,整體生態優勢得天獨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