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長島,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迷人海島風光,32個島嶼組成的綺麗景色是山東省內所獨有的,還有那能“一腳踏兩海,兩耳聽雙濤”的黃渤海分界線,以及“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的海上仙山的獨特氣質,是任何一個地方都無法比擬的。
煙臺長島,踏浪而來啟新航
隨著長島被大眾所認知,更多的游客都愿意到長島來休閑度假、垂釣趕海、體驗漁家生活,隨之而來的交通、住宿、環境保護問題也被越來越重視,更好的保護、利用和持續發展長島的特有資源,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近期,山東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推進長島海洋生態保護和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煙臺市委、市政府印發推進長島海洋生態保護和持續發展《實施意見》,并召開推進長島海洋生態保護和持續發展現場辦公會,支持長島創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旅游度假區、軍民融合發展示范區,打造藍色生態之島、休閑宜居之島、軍民融合之島。
實施“大戰略”:創立全國海洋生態文明“長島樣板”
長島作為全國14個海島縣之一,是山東省唯一的海島縣,生態環境優良,氣候舒適宜人,素有“海上仙山”之稱;全年途徑候鳥達320多種、120多萬只,享有“候鳥驛站”美譽;山東長島漁家樂是國家級重點生態功能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海洋公園和中國十大最美海島,自然資源具有多樣性、稀缺性、代表性,整體生態優勢得天獨厚;擁有百年漁俗、千年媽祖、萬年史前和億年地質等豐富的特色文化資源。從某種意義上講,長島是“美麗中國”“美麗山東”的代表和標志。
隨著《意見》的提出,保護、修復海島海洋生態;實施陸島交通碼頭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建設長島生態旅游度假島,支持創建國家5A景區,省級、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推進長島旅游基礎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加強長島教育發展,鼓勵各類人才和干部扎根長島、長島旅游奉獻海島;設立省級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建立與長島海洋生態保護和持續發展相適應的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等一系列要求被明確出來。
敲定“新藍圖”:推出代表中國海島品質“長島典范”
《意見》一經發布,島內外一片歡呼,仿佛讓我們看到一個更加綠色生態、一個更加健康發展、一個更加資源配置合理的長島正昂首闊步的向我們走來!
聚焦生態保護,創建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打造藍色生態之島。高起點編制各類專項規劃;打造南北縱跨渤海灣“生態安全屏障體系”。堅持綠色化發展,長島漁家樂嚴格落實海洋功能區劃,停止一般性加工項目進島落戶,禁止各類工業項目與填海行為。
聚焦休閑度假,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打造休閑宜居之島。開發高端、優質、特色旅游產品,爭創5A級旅游景區,將自然景觀和文化資源融為一體,打造海上游、島上游、岸上游等“玩得好、留得下、記得住、叫得響”的特色旅游產品;推動蓬長旅游一體發展。
聚焦軍民融合,創建國家級軍民融合發展示范區,打造軍民融合之島。長島先后七次獲得“全國雙擁模范縣”榮譽,下一步重點工作方向在與國防和軍隊建設密切相關的碼頭、公路等交通設施以及信息網絡、供水、供電等領域加強軍民合建共用;長島漁家樂旅游積極爭取部隊在生態保護、岸線整治、老營房利用等方面予以人才、技術、對上等更多的支持配合,實現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軍民融合發展。
吹響“強攻號”:揚起仙境海岸核心靚麗“長島名片”
長島迎來了發展史上千載難逢的重大歷史機遇和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時刻,標志著長島保護發展邁進了全新階段。
到2020年高質量高標準完成長島海洋生態保護和持續發展目標任務,打造全省乃至全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典范、山東長島旅游仙境海岸核心靚麗名片。圍繞總投資200億元的102項政策事項,今年先期開建總投資60億元的27項重點工程,打好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建設開局戰。
按照國家公園標準,全面實施“山海林岸灘城”全域生態保育,打造全國著名的高端特色度假產品,建設全市城市化高水準“長島版塊”,實施供水、供電、港航、交通、能源、教育、醫療等基礎設施和民生項目,提高軍民融合發展基礎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