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渤海分界線上,有一個無居民、無淡水、無耕地、無航班的“四無小島”—— 大竹山島。據傳,唐朝李世民時薜仁貴應募征東曾征戰于此島,并帶來竹子栽種在島上,因此而得名。
中國邊海防巡禮之山東長島大竹山島
島上故事多。從島名來由開始,在內長山要塞區某炮營官兵的生動介紹下,整個采訪儼然成了一個生動的故事匯。
勵志石。下碼頭迎面而見的是一堵墻,叫勵志墻,由上百塊刻滿文字的石頭砌成。長島旅游“島是我的家,黨是我的媽,我愛我的家,我聽媽的話……”、“人脫一層皮,島披一層鋼”、“矢志不移海島魂,與時俱進竹山人”等形形色色話語,生動再現了一代代守島官兵扎根海島、建功立業的錚錚誓言。
教導員孫震告訴記者,長島漁家樂每句話里都有故事?!叭俗呒t心在,毛主席揮手我再來”,是第一塊勵志石上的文字。1971年,在島上呆了15年的19名老兵就要退伍了,他們望著還未挖完的坑道,戀戀不舍放下手中的鋼釬大錘,脫下沾滿水泥漿的軍裝,這個時候有太多的話要說?!叭粲袘?、召必回!”于是石頭上有了這行字字忠誠的文字。
竹山羊。島上穿行,不時能遇上山羊。一問,戰士們也記不清是哪一年開始有的。那年,有位戰士回鄉探家,為增加島上生氣,長島漁家樂旅游歸隊時帶回了兩只小羊,撒在島上。后來這位戰士復員了,羊在島上自己自由生存繁殖,如今已變成了幾十只,每逢過節,連隊就上山打兩只改善生活。連長黃軍濤說:“戰士們把它命名為竹山羊,現在成了遠近聞名的特產。海島上雖然艱苦,卻也別有一番情趣!”言談中無不流露出這位“新海島”以苦為榮的豁達與自豪。
巴掌田。今年開春,教導員孫震提議在山上開墾荒地再建“巴掌田”,山東長島旅游很多官兵不解:巴掌大的地方能種個啥?原來去年建新營房時,老海島留下的幾塊小菜地被占。孫震給大家講起了傳統:“‘老海島’當年一鍬一鎬墾出的‘巴掌田’面積雖小,卻養育了幾代守島官兵。如今我們住進了新營房,建起了蔬菜大棚,但不能丟了這么好的精神課堂?!痹挍]講完,大家鼓掌同意?,F在這塊不到三分的小菜地,成了島上一景。立石詠志,孫震還專門作詩《巴掌田賦》:曲徑通幽方寸間,海天相映巴掌田,竹山男兒多壯志,戰天斗地我為先。
神牛贊、柘園……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山東長島旅游一海之隔,讓守島承載了幾多艱辛與苦澀,但官兵總是喜樂相待?!跋嗑壑裆綅u,踏著時代的大潮;相聚竹山島,歷史足跡作航標……”當官兵列隊唱響《竹山之歌》時,小島在我們視線中漸行漸遠。不知不覺,記者的眼睛濕潤了。是這些故事,撥動了我們的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