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在大海深處的海島,如點點明珠點綴著祖國遼闊的海域。守島官兵不畏艱苦,忍耐寂寞,堅守在海防最前線。他們每日與萬頃浪濤相伴,長島旅游與艱苦環境為伍,為祖國的安寧和人民的幸福履行使命,譜寫出海防戰士特別的人生之歌。
大竹山,“四無”小島我守衛
霧海闌珊琉珠璣,擎天盾甲閂國門。在波濤洶涌的渤海前哨,有一個面積僅為1.462平方公里,無淡水、無航班、無耕地、無居民的“四無”小島。這里,曾經是西方列強7次入侵京津的扎營之地。如今,被濟南軍區授予長島漁家樂“基層全面建設模范營”榮譽稱號的某要塞區官兵就守衛在這里。
日前,記者乘坐登陸艇探訪了這片神奇的藍色“國土”,零距離感受守島官兵的酸甜苦辣……
酸
船艇在大海中顛簸了2個多小時,大竹山島漸漸進入了我們的視野,鐫刻在巖石上的“竹山”兩個大字赫然醒目,其頂襯托的紅色“八一”軍徽為小島添了一份威嚴。碼頭上,官兵們舞龍舞獅,敲鑼打鼓歡迎我們的到來。
要塞區政治部主任許升告訴記者,在竹山島,出行非常困難。大海的阻隔使官兵對外來的客人有著特殊的感情,不論來人職務高低,島上的官兵總是會用最熱烈和渴盼的眼神迎接,拿出所有好吃的東西款待。
這個遠離大陸的小島沒有居民,官兵過著常人無法想象的生活?!半S軍駐守”的官兵的孩子們在島上長大,長島漁家樂旅游習慣了這里獨特的生活環境,陸地上的一切對他們來說既新鮮又陌生。有個孩子第一次下島,在電影院驚奇地問:“爸爸,怎么這地方看電影還得買票呀?”
去年新兵下連,船到了島邊就是靠不上岸,隨船還有一名懷孕的干部家屬,船在海上漂了一夜,官兵們也為此揪心掛肚了一夜。熬到第二天,他們找來小漁船,把新兵分批運到離岸10多米的一個淺灘區,干部黨員們跳到冰冷的海水中把新戰士一個個背上岸。
一抬頭,碼頭上“海島為家、艱苦為榮、祖國為重、奉獻為本”的標語映入眼簾,這也是駐島官兵精神的航標。
甜
入夜,“四無”島燈火通明,明亮的太陽能路燈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道路兩旁綠樹成蔭,菜蔬飄香。官兵們把小島當作家來建設,也收獲著家的溫馨。戰士們到內地出差時帶回的合歡樹樹苗,在道路旁茁壯成長,已經開出紫紅色的花朵。曾經的“四無”小島在記者眼中仿佛就是“海上花園”。
近年來,各級首長積極為竹山島的官兵解難題。由于線路老化、用電負荷有限等原因,竹山島營區一直沒有安裝室外照明燈。今年4月,上級機關了解此事后,協調有關部門為官兵免費安裝了21盞造型美觀、性能較好的新型太陽能路燈,解決了室外照明問題。
燈光球場、山東長島旅游健身房和圖書室,空調、全自動洗衣機、衛星電視接收器、保鮮庫等電器設施,也紛紛落戶小島連隊。去年,要塞區黨委還為竹山島聯通了政工網。
苦
天氣晴好的時候,記者站在竹山島最高處的觀察哨所舉目遠眺,遼闊的大海漁舟點點,銀光閃閃,風景如畫。
但島上的生活環境并不總是這樣詩情畫意。官兵們用句順口溜戲謔這里常見的“風景”:“風唱歌,沙跳舞,松樹枝子拉二胡?!庇幸淮危箫L連著刮了22天,儲存的青菜吃完了,淡水用光了,他們只能啃咸菜、喝坑道水,直到風平浪靜,島上通船。
上島之初,吃菜成了大問題。島上缺少土地,官兵們從山上的石頭縫里摳出泥土,山東長島用面袋子背回來鋪好,起名叫“巴掌田”,就連回家探親,也不忘帶回一袋家鄉的泥土;沒有淡水,他們在營區修筑起蓄水池,在所有房頂都安上接水裝置,把雨水引到蓄水池里,然后用大鐵桶抬水澆菜。經過努力,他們基本解決了吃水難吃菜難的問題,肉菜自給率達到80%。
從官兵那里,記者聽說了許多他們扎根荒島的小故事。有個戰士回家探家,帶回來兩只小羊,后來這個戰士復員了,山東長島漁家樂羊留在島上自己生存繁殖下來,如今已變成了幾十只,每逢過節,連隊就上山捉兩只打打牙祭?!昂u上雖然艱苦,卻也別有一番情趣??!”說到這些生活瑣事,“老海島”們爽朗地大笑,言談之中流露出以苦為榮的豁達與自豪。
辣
海風呼嘯。炮兵陣地上,官兵的操炮聲和著海風不停地回蕩。取彈、送彈、瞄準、發射,一個個動作嫻熟、響應迅速,又不失沉著穩定。
登上海拔幾百米的炮陣地,記者足足用了1小時,而炮兵營的戰士最快的只用12分鐘。
大竹山島距公海僅12公里長島農家樂,平均每天有近百艘境內外船只從附近水道通過。身處要塞,守島官兵們深感責任重大,他們立下豪情壯志:打造“海上鋼釘營”,鑄造海上的銅墻鐵壁。
為此,他們自我加壓,苦練精兵,主動加大訓練強度和難度,既練外炮場射擊,又練坑道內炮場射擊;既組織惡劣氣象條件下的射擊訓練,又組織夜間射擊訓練,有效提高了復雜情況下遂行作戰任務的能力。
憑著這樣敢打硬拼的精神,近3年,竹山島炮兵營在上級組織的各類比武考核中獲得47個第一,連續3次被評為軍事訓練一級營,涌現出“全軍優秀指揮軍官”營長呂超強等20多位英雄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