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打造山東“海上糧倉”建設先導區提供智力與科技支撐
長島實行“海生·長島”漁業科技精準對接
11月30日上午,煙臺長島“環島生態保護與生態漁業發展”(海生·長島)漁業科技精準對接會在長島舉行。長島縣人民政府與山東省海洋生物研究院簽訂科技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山東省海洋生物研究院與長島弘祥海珍品有限責任公司、長島佳益海珍品發展有限公司簽訂協議并揭牌。長島縣委書記劉樹軍、山東省海洋生物研究院院長郭文等參加活動。
山東長島實行“海生·長島”漁業科技精準對接
劉樹軍對記者說,今年以來,長島確定了大力實施漁業振興戰略的發展目標,著力推動傳統養殖向信息化、裝備化、標準化、品牌化、科技化的現代漁業模式轉型突破,致力于把長島打造成全國優質高端水產品生產供應區、漁業轉型升級先行區、漁業科技創新先導區、漁業生態文明示范區。建立獨具特色的“海生·長島”模式,是長島全面落實全省新舊動能轉換戰略,長島旅游推動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雙方將探索科技協同創新、產業協作發展的成功途徑,為長島漁業振興、打造全省“海上糧倉”建設先導區提供智力與科技支撐。
劉樹軍告訴記者,當前,省委、省政府即將出臺《支持長島海洋生態保護和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實施《長島縣生態保護和持續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支持長島發展現代海洋漁業,科學布局各類海洋牧場,積極推廣魚蝦貝藻立體增養殖,建設優勢海產品健康養殖基地和海水魚工廠化健康養殖基地。在這一重要時期和關鍵節點,舉行“海生·長島”漁業科技精準對接會,簽訂科技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科技示范基地共建協議,標志著長島縣與海生院合作開辟了新的篇章,長島漁家樂邁上了全面合作的嶄新平臺,完全符合黨的十九大和省市支持長島精神。
據郭文介紹,近幾年,山東省海洋生物研究院與水科院長島增殖站、長島縣水產研究所、佳益、弘祥、南隍城等企業、單位密切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合作基礎,建立了完善的合作機制。下一步,研究院的9個研究中心,將與長島縣企業、科研機構全面精準對接,在海洋生物的良種選繁育、增養殖、精深加工、資源綜合利用、海洋牧場建設、疫病防控實驗室建設等多方面、全方位開展切實有效的工作,同時積極配合長島縣專家人才庫和漁業技術項目儲備庫的建設,進一步提升長島縣海洋漁業的整體技術水平,以長島為中心,山東長島旅游輻射帶動周邊地區海洋漁業產業的轉型升級,為海洋與漁業的發展注入長期有效的動力和活力。
記者了解到,山東省海洋生物研究院是全省水產養殖科技創新的領頭雁和排頭兵,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和一大批博士、碩士等青年業務骨干,現擁有國家、省級研究試驗平臺10多個,先后承擔了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500余項,在海洋資源開發、海水增養殖等領域,取得了230余項重大科研成果,山東長島漁家樂獲得了120余項國家、省市級獎勵。近年來承擔的國家和省科技項目,多次榮獲國家發明獎,成立了刺參、魚類、貝類、蝦蟹類、藻類等山東省五大漁業產業創新團隊,聚集了全省漁業相關領域的頂級專家。今年年初,長島與山東海洋生物研究院達成意向,確定了“海生·長島”漁業科技精準對接項目,目前已在藻類、貝類養殖等方面經開展了深入合作,以長島南隍城、佳益、弘祥為代表的漁業公司與海生院進行了契約式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