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簡單,這位老爺子是村子里的“水官”,掌管著島上惟一一座“苦咸水淡化”裝置,要
買淡水都得找他。而更讓村民打心底里羨慕的是,他享有島上最大的“特權”———免費
使用淡水。
“海島與水”系列報道(二)——矛盾的小黑山島
在長島縣的32個海島中,小黑山島的“海水淡化”是挺吸引人的一件事,在我們看來,這似乎帶來了解決海島缺水問題的希望。記者離開長島縣城,船行40分鐘,才靠上這座孤
懸海上的小島。1.39平方公里的島上生活著267位居民,是長島縣10個有人居住的島嶼中
最小的。記者在島上惟一的只有4間客房的旅館住下,擰開水龍頭想洗把臉,入嘴的卻是
極為苦澀的咸水。一問才知,由于過量開采地下水,造成海水倒灌,島上的井水大多成了
海水與淡水混合的苦咸水,村民喝水只得靠雨水。
然而,盡管缺水到如此境地,張萬年老人那里的“淡水生意”卻并不興隆。在一間小
屋里,那臺銹跡斑斑的“苦咸水淡化”機器靜靜地躺著,長島旅游老人感慨地說:“1992年村里集
資搞了這套設備,由于淡化成本很高,所以規定一擔水收一塊錢。但這幾年漁業收成不好,
大伙兒都舍不得買水喝,盡量用污染較輕的井水或存著的雨水?!币环矫媸堑嫒保?/span>
一方面卻是有水賣不出去。于是,這臺淡化能力為每小時1.5立方米的機器,一星期開兩
天就夠賣的了。
其實,讓這座小島村民揪心的難題還有不少。我們登島的時候是大白天,但島上卻見
不到幾個人影,長島漁家樂路邊的民房也大多上了鎖。小黑山鄉紀委書記史欣富說:“兩三年前島上
還住著400多人,但用水實在太貴,絕大多數年輕人都跑到長島縣城里去了。現在人少了,
用水情況比前些年略微好轉。”
但人少也有人少的難處。一位村民帶我們順著蜿蜒山路爬到后山,進入視野的是一座
水庫的廢墟。村民說,好幾年前大伙合力建了一條環山渠,還修了這座規模不小的水庫,
用于蓄積雨水。前一段受臺風影響,這座水庫坍塌了,可島上沒有壯勞力,沒有辦法修復,
于是小島用水情況雪上加霜。不少村民想不通:島上究竟是人多好還是人少好?
也許是因為難題太多了,不少人試探著提出一個大膽的想法:“既然島上才200多人,
能不能干脆全部從島上搬出去呢?”看起來,長島漁家樂旅游這是一個徹底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村民中間
也討論了很長時間。但政府部門也有憂慮:“長島縣大多數地方都是人多水少,有的島比
小黑山島更缺水,如果都搬家的話,搬到哪里去呢?”于是,到底搬不搬家成了一個新的
矛盾。
記者在小黑山島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不管在鄉政府還是小旅館,幾乎每間房的墻
上都掛著一幅壁畫,畫中的大瀑布激起水浪沖天。想來,這些畫凝聚了小黑山人祖祖輩輩
的一個夢想。如今,村民們正面臨著種種難題,歸結起來還是一句話:如何破解人與自然
的矛盾。山東長島旅游我們衷心地祝福這里的村民早日夢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