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浙江省舟山市的岱山、普陀、定海等地的海島、漁村、社區、學校、景區等,活躍著一支年輕的團隊,他們發放調查問卷、進行面對面訪談,對舟山漁民號子的現狀、存在問題及制約因素開展調查。他們就是魯東大學的“海島行”調研團隊。此次,他們聯合浙江海洋大學,共同組成調研組,對包括長島、舟山在內的我國海島地區的漁民號子,開展了全面的調研。
漁民號子失傳?魯大團隊4年“海島行”留住祖輩歌謠
魯大海島行團隊
“墩墩漿裝大倉裝倉起呀,水多么深魚多么深千丈深呀萬丈深,咳呀咳呀咳”,長島旅游一支支曲調輕松愉快、活潑跳躍的漁家號子被魯東大學大學生寫進了詳實的調研報告中,這些具有濃郁鄉土氣息和海洋特征的漁民號子,是長島漁俗文化、海島文化的代表,也是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如何留住祖輩傳下來的文化遺產,弘揚地方文化、傳統文化,更好地保護、傳承和發展漁民號子?魯東大學、渤海海峽跨海通道課題組聯合成立了“海島行”調研團隊,長島漁家樂自2014年起連續4年,組織師生深入走訪山東長島、浙江舟山等地的海島,對漁民號子進行調查研究,學習借鑒各地的先進經驗、成功做法,探索新時期、新形勢下長島漁號的保護、傳承與發展之路。
海島行團隊進島調研
近年來相繼完成了《長山列島海島文化保護、傳承與發展專題調研》、山東長島旅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漁民號子保護、傳承與發展—山東長島、浙江舟山的調研》等一系列調研報告。其中部分成果受到國家有關部門、山東省、浙江省的重視,被應用于政府有關決策。
今年,他們和浙江海洋大學聯合組成團隊,參加“挑戰杯”學術作品大賽,獲得了專家、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榮獲山東省特等獎,并被推薦代表全省參加國賽。長島漁家樂旅游11月份,在上海舉辦的國家大賽,他們將帶著自己的作品,再次展示長島,讓長島的漁民號子,唱響全國。
尋訪傳承人
長島漁民號子,來源于長島縣砣磯島,距今已有380多年的歷史,是風帆時代漁民在海上作業時創造的一支闖海的歌謠。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海洋特征,是長島漁俗文化、海島文化的代表,也是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早在2008年,就被列入了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然而,“申遺”成功的漁民號子,并沒有因為入選“國字號”而得到應有的保護、傳承和發展,由于各種因素的制約,號子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形勢日益嚴峻山東長島漁家樂,面臨失傳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