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緣 長島情》
千百年來,媽祖的精神已經深深地融匯到長島人的血液之中。長島人民的文化,長島人民的傳統,長島人民的團結,長島人民的氣概,長島人民的戰斗力,長島人民的英勇和無畏,是幾百年在與風浪的生死搏斗中磨煉出來——難不倒的長島人!堵不死的長島路!任何驚濤駭浪,多少艱難險阻,長島人,沒有闖不過去的刀山和火海!
2003年2月22日14點30分,從遼寧旅順開往煙臺龍口的“遼旅渡7號”客輪在長島縣砣磯島西北約10海里處遇險,船上81名旅客和船員生命危在旦夕,長島旅游情況萬分危急……
14點35分,長島縣砣磯鎮接到搶險通知后,在短短的十幾分鐘內就集結起精干強悍的搶險隊伍。14點50分,“全國十大杰出青年”、長島縣砣磯鎮黨委書記王成強親自帶隊,和船長孫明高一起登上“魯長漁3045”號漁船……一出碼頭,漁船在7~8級大風、3米多高的大浪中劇烈顛簸,在風口浪尖上一頭一個猛子地艱難前行。
王成強書記和船長孫明高憑著闖海的經驗,大致分析下風向、長島漁家樂浪涌、海流和漁船的抗風能力,共同認定:生死關頭,不能貪生怕死,不能延誤戰機,這里是距離出事地點最近的港口,早一分鐘到達,遇險的兄弟姐妹就早一分脫離險境!于是他們開足馬力,舍生忘死地全速奔向遇險海域……
15點整,“海馬”客輪和“魯長拖2號”船從長島開往遇險海域。25分鐘后,船行駛到長島縣北長山島珍珠門海域,“海馬”輪的前窗玻璃被巨浪砸得粉碎,海水涌進了駕駛室,多個儀表損壞,無法正常運轉,最后被迫返航;從龍口港出發的“龍港拖17號”輪被風浪擊壞,船上數人受傷,不得不退出救援。
孤軍奮戰足見漁家膽識!
心有媽祖方顯英雄本色!
15點30分,王成強書記率第一批救助漁船趕到遇險地點。當時,“遼旅渡7”輪已傾斜40多度,船上一片呼救聲,遇險人員紛紛往救生筏上跳。救援人員冒著漁船隨時被巨浪吞沒的危險,向救生筏靠近,在拋纜繩成功機率很小的情況下,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終于把第一個救生筏上的17名乘客救了上來。
接著又一鼓作氣救起了另一個救生筏上的23名遇險人員。17點35分,“遼旅渡7”轟然沉沒,船上人員紛紛跳進冰冷的海水中。長島漁家樂旅游當時海水溫度接近0℃,寒冷刺骨,遇險人員在海水中隨時都有凍僵致死的危險。救助人員一次次采取拋纜繩、投放救生圈、用繩索系于腰間趴在船舷上拉遇險人員等辦法,全力救助,在生與死的較量中,“魯長漁3045”號漁船與隨后趕來的砣磯鎮的其他漁船又救起最后14名落水人員……
在王成強他們救助漁船從砣磯港出發的同時,接到救援通知的大欽島鄉干部潘富平、宋輝等人跳上長島駐軍“魯長漁8002”船,與船長黃海宏、教導員吳德軍等一起頂著風浪準備出海救援。碼頭上唐家旗等漁民聽說有人遇險,二話不說也跳上船一起加入到搶險隊伍中……
巨浪滔天,長島駐軍“魯長漁8002”船左右搖晃達30多度,人在船上難以站穩,但搶險人員全然不顧,終于在“遼旅渡7號”船沉沒之前趕到了現場,將第3個救生筏上的10名遇險人員救起。此時天色已晚, “魯長漁8002”船打開探照燈,在海面上仔細搜救,到營救行動結束時共成功救助遇險人員27人。
在海上全力大營救的同時,砣磯鎮鎮長王立勝早已組織全鎮干部群眾做好了后方救護安置工作,醫護人員準備好床位,備足藥品,嚴陣以待;島上上千名軍民和30多輛出租車全部聚集在碼頭,長島旅游攻略接應、照顧、運送遇險人員;漁民家中提前做好了姜湯和熱面條,燒好熱炕,把大柜里的新被子新褥子還有過年的新棉衣等等保暖用品獻出來。
這是一次全民動員、全社會參加的海上大營救行動,舍生忘死奮戰在海上搶險一線的長島干部、漁民和駐軍干部戰士200多人,參加后方安置工作的工作人員和群眾1000多人,救起全部81名遇險人員(其中4人搶救無效死亡),僅王成強書記帶領的砣磯島漁民就搶救了54名遇險人員!
國家交通部海事局王金付副局長說:“這是我國目前發生海難事故最為成功的一次救援,在國際同類海難事故中也是罕見的。長島縣的快速反應和廣大漁民的奉獻,是這次海上大營救成功的根本保證?!?
多年以前,長島還有一次更為艱險的海難大營救,只是因為年代更為久遠知者不多。
在46年前的寒冬季節,在10級暴風雪的冰海中,長島10名漁民駕駛著一條永不沉沒的打漁船,冒著生命危險在風口浪尖上搶救了16名遇險的遼寧漁民,在茫茫的渤海灣中與10級風浪搏斗兩天兩夜,戰勝了一次又一次險情……
1971年3月1日是二月初五,剛剛過完“二月二”龍抬頭第三天,山東省長島縣砣磯公社井口大隊漁船“長漁七號”在渤?!拔迨^”漁場作業。正是春汛季節,這一天又是個好潮汛,一條條又肥又大的鱸魚掛滿了漁網,大家心里充滿了豐收的喜悅,越干越帶勁……
中午,正當他們興致勃勃收網的時候,收音機里傳來了緊急大風警報。船長朱大相看看天色,望望海面,果斷決定:“立即返航!”
船開到下午四點多鐘,海面上風雪彌漫,“長漁七號”離家只有十幾海里了,再有一個多小時就要安全返回家鄉砣磯島了。正在航行中,他們突然發現在東北方向的海面上隱隱約約有4只小船在風浪中顛簸……
憑經驗,他們判定這是遇險的船只。山東長島旅游長漁七號”為了搶救遇險漁民,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危,馬上掉轉船頭,快速向遇險船開去。
遇險的遼寧省長??h蚆蛸島的16名漁民見到“長漁七號”舍生忘死前來救助,立刻抖擻精神,做好一切配合工作。風大浪急,大船救小船非常困難——如果靠的太近,容易把小船撞翻,一個回合救不上來,第二次再掉頭回來,大船稍有不慎會被攔腰而來的巨浪掀翻……船長朱大相緊握舵輪,憋足氣力,沉著指揮……
“長漁七號”好不容易靠上一只小船,梁建新剛剛抓住一個老漁民的胳膊,小船就被浪頭打出一丈多遠,被救的老漁民立刻兩腳懸空,險象環生……梁建新雙膝緊頂船舷,全身用力,一個猛勁把老漁民拉上船來。
第一只和第二只小船上的漁民救上來了,“長漁七號”又靠近第三只小船。朱道家剛一接住小船上拋過來的纜繩,忽地一個大浪,把小船一下子打到三丈開外,把他從船頭拖到船尾……
纜繩連著長??h漁民的生命!朱道家死死抓住纜繩不放手。就在他快要被拖下海的時間,甲板上的其他漁民一擁而上,一起拖住了小船。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生死搏斗,遇險的長??h蚆蛸島的16名漁民全部獲救!
這時,天已經黑了,雪大,風大,浪更大,“長漁七號”不能再繼續航行了。船長朱大相指揮大家就地站錨,開動機車,頂流穩船。夜里,大風從八級一直刮到九級十級,浪,一會兒把船托上浪尖,一會兒又把船拋入谷底。山東、遼寧26名漁民團結一心,與風浪戰斗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他們經歷了最艱苦的戰斗。這一天,風雪攪得天昏地暗,溫度急劇下降到零下10度,浪打在船上,一層海水一層冰,從上午九點到下午三點,連續三次脫錨,情況一次比一次復雜,險情越來越嚴重……
船上的冰凌凍了一層又一層,梁建新帶領漁民破冰,減輕漁船的壓力。
船錨起上來,三股纜繩斷了一股,五六公分粗的錨齒被拉直了,梁建新趴在冰上加固纜繩,一浪一個猛子,打濕梁建新的全身……
船體出現裂縫,機艙也開始漏水!機艙的漁民奮力搶險!
船長朱大相一邊操舵,一邊指揮大家搶險自救!風大浪猛,船頭船尾的漁民聽不見船長的指揮命令,19歲的朱延杰自告奮勇擔當最危險的通訊員,在冰面上匍匐爬行,前前后后傳達命令……
傍晚,氣象預報說東北風轉西北風。風向一轉,漁船完成暴露在風口上。這么大的風浪,漁船撞山觸礁的危險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怎么辦?大家經過認真分析研究,按照大車張亮山的建議,把漁船轉移到東南方向的一個小島去。
山東和遼寧26名漁民經過一個半小時團結協力,山東長島漁家樂終于把漁船開到西南方向這個小島附近。由于小島海岸線上礁石眾多,漁船無法靠岸,只能在離岸不遠的海域停了下來。
炊事員朱大剛忙著為大家做飯,湯熟了,一鍋湯晃蕩成了半鍋,一盆湯從冰面上推到后鋪,灑的只剩下了半盆……這是在與風浪搏斗的一天一夜之中,大家吃的唯一的一頓飯。
在這個小島站錨之后,風浪、冰雪更加猛烈,朱大相和全部的26名漁民生死與共,團結奮戰,戰勝了一個又一個風浪,排除了一次又一次險情!“長漁七號”被冰封雪裹,像一個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似的,固定桅桿拇指粗的鋼纜被凍成一摟粗的冰柱子,船上的淡水沒有了,煤也燒光了,船體的裂縫也越來越大了,情勢越來越嚴重了……
3號早晨剛剛放亮,船長朱大相和大家一起商量,最后決定:趁風浪減弱的時機,立即向東面大島轉移?!伴L漁七號”在風浪中劇烈顛簸搖晃,艱難地駛進大島南部海域。
島上駐軍看到從遠處風浪中駛來的“長漁七號”,馬上組織人員把遇險的26名漁民接進營房,戰士把火爐子生得旺旺的,炊事員做好了熱乎乎的姜湯,軍醫也挨個地為他們檢查身體……
在風雪冒煙、鋪冰蓋浪、船艙進水、險象環生的兩天兩夜里,長島縣漁民和長??h漁民同舟共濟, “長漁七號”不僅從風口浪尖上救出了16名遼寧漁民,戰勝了暴風雪,而且也保護住了集體的財產,把曾經凍成冰山一樣的漁船安全地開了回來!
長期以來,長島人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山東長島,傳播媽祖信仰,推廣媽祖文化,傳頌媽祖故事,弘揚媽祖精神,在數不清的危難險重時刻挺身而出,舍生忘死,用實際行動繼承和弘揚了媽祖精神。